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习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习题

来源:九壹网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习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衰微( ) 迭起( ) 兀兀穷年( )深宵( ) 典籍( ) 心会神凝( ) ....( ) 昂首( ) 群蚁排衙( )高标( ) 淋漓( ) 气冲斗牛( ) .......赫然( ) 迥乎不同(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án( )心贯注 lì( )尽心血一反jì( )往 qiè( )而不舍 3.重点词语理解

( ):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起。 (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很不一样。

(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 ):指整齐地排列着。 ( ):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 ):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 ):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 ):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4.文学常识填空

1.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现代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诗集《 》《死水》。

2.臧克家,山东诸城人,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代表作有诗集《 》。 5.语言综合运用

学校某班级同学为组织红色研学活动,起草了一份实施方案。请你阅读所选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中学××班2019年红色研学实施方案(节选)

①为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X班将组织以“传承红

色基因,做新时代红色沂蒙人”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 一.研学目的

1 / 6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习题

②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情景体验、资料搜集整理等方式学习红色沂蒙知识,进一步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研学方式及内容 ③研学方式:校外集中研学与校内自主研学相结合。 ④研学内容:听一场沂蒙精神辅导报告,学唱一首沂蒙民歌,讲一个沂蒙红嫂的故事,参观一座沂蒙精神展覽场馆,考察一座红色故居,赏一部歌剧《沂蒙山》,写一篇研学心得体会。 三.研学时间 ⑤校外集中研学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校内自主研学时间自主安排。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 (3)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研学后的心得体会,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本次研学,让我的学习通道全部打开了。我赏红色歌剧,如沐和煦春风,净化了我的审美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写红色心得,如经炉火淬炼,坚定了我的红色信仰。巍巍沂蒙山,铭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要不断地留下自己的红色足迹,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红色沂蒙人。 (4)在参观某先烈纪念馆时,你的同学A嘻嘻哈哈,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假设让你去提醒A同学遵守纪律,你会说什么?(6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一句话)

4.“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2 / 6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习题

5.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忙中出乱, 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 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勿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登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人多: 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我爸,他,他怎么了?”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 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美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

3 / 6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习题

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讪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母亲也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眠眶,走到爸的身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子!”“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⑪那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 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4.文章结尾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请谈谈“什么”的含义。

5.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装点洞房的玫瑰,参加婚礼的父亲不见了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B.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写父亲由“固执”到“欣然”。表现了父亲对母亲的一往情深。

C.“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这句话交代了父亲以前没有给母亲送玫瑰花的原因,也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

4 / 6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习题

D.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6.分析标题“长腿的玫瑰”的妙处。

三.写作表达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积累运用

1.shuāi dié wù xiāo jí níng cái áng yá línlí dǒu hè jiǒng 2.潜 沥 既 锲

3.诗兴不作、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警报迭起、 昂首挺胸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4..民主战士 红烛 烙印 5.答案:

(1)⑤;“大约”“左右”删掉一个。 (2)②;句号放引号内

(3)我听红色报告,如遇春风化雨,提高了我的精神境界

(4)A同学,如果我们能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既能体现对先烈的尊重,也能体现我们的素质,不更好吗,你说呢? 二.阅读理解

(一)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 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品格。

3.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4.“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家的方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5.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5 / 6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习题

(二)答案:

1.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儿子婚礼上的玫瑰,送给早已去世的母亲,达成多年的心愿。

2.运用插叙交代了父亲拿走玫瑰花的原因(或揭示上文悬念),使情节完整合理烘托一家人温馨有爱的氛围。

3.运用神态描写,郑重的态度体现了父亲对母亲的深情,也体现了父亲对未能在母亲生前送她玫瑰花的遗憾和歉疚。

4.家人的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和宽容。 5. D.(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

6.运用拟人修辞,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是贯穿全文的线家。③交代文章主要内容,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了儿子婚礼上的玫瑰花送给去世的母亲。④暗示文章主题,表现了父亲对母亲和儿子的爱。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