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第一次
1.(化工版习题集 习题一(P6))A-1-1 图1-8是水槽液位系统的两种不同控制方案。 (1) 分别画出两个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2) 分别指出两个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
(3) 结合这两个系统的方块图,说明方块图中的信号流与工艺流程中的物料流量是不
相同的。
LT LCA-1-4如Qin 图一热炉,LT LC 燃料油在炉Qin 中燃烧,放1出热量以加热原料油。1工艺上要求Q0 原料油的出Q0 方案一 口温度保持方案二 在规定的数
图1-8 水槽的液位控制 值上,为此
设计a、b两种控制方案。试分析画出该两种控制方案的方块图,说明它们在控制系统结构上分别属于什么控制系统?当原油的入口温度经常波动时,控制方案b能否使原料油的出口温度保持不变。 第二次
1 .《化工过程控制原理》20页2-1
(3)图2-11所示为一弹簧阻尼系统,试建立该装置的数学模型。 弹簧上端位移为x,下端位移为y,f为阻尼器的粘性摩擦系数
h h xkyf
2-12 2-11 (4) 图2-12所示为一水银温度计,试建立该温度计的数学模型。
To为温度计测量值,Ti为环境温度。设水银质量为M,比热容为c;忽略温度计的玻璃管本身比热容。水银温度计的外表面积为F,等效导热系数为α。 1.(胡寿松版教科书P70题2-2)
设机械系统如下图,其中xi是输入位移,xo是输出位移。试分别列写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第二周 第一次
(控制习题集 P51 ) A-2-18图2-62所示网络系统中,假设电源内阻为零,外接负载无穷大。试写出uo与ui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式,以Uc1,Uc2为状态变量,列写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2-62网络系统
(控制习题集 P51 A-2-19)试写出图2-63所示网络系统的微分方程式,能否以Uc1,Uc2为状态变量写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什么?
图2-63网络系统
第二次
A-2-20 图2-表示弹簧阻尼器系统。图中f表示粘性摩擦系数,k表示弹簧刚度。试列写输入位移xi与输出位移xo之间的微分方程式。
B-2-1 图2-65所示为一冷热混合槽。冷热液的温度恒定,分别为TC和TH。槽的液位高度h通过调整热液流量FH来控制,混合液温度通过冷液流量FC来控制。另外,进入混合槽的还有一股扰动液,其流量Fd和温度Td也是变化的,试建立该混合槽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 提示:该混合槽可看作是一个四输入两输出的对象,可令状态变量分别为液位高度H和混合液温度T,输入变量分别为FH、FC、Fd和Td.。因为h和T都是可测量的,所以可同时作用输出变量,即:
式中所有变量都是以增量形式表示。
xAxBu状态空间数学模型为:
yCx1AR式中:A0 FsAhs0.式中Ts、hs、Fs、Fds、Tds分别是相应变量的稳态值。 第三周
第一次
A-2-3 试通过方块图等效变换求图2-51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周 第二次
A-2-5 试求图2-53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图2—51
C(s)。 R(s)
第四周
图2—53 第一次
A-2-8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2-56所示信号流图的总增益P。
补充题:已知某系统的方框图表示如下,试用方框图变换法求下列传递函数:
C(s)C(s)E(s)E(s),,,; R(s)N(s)R(s)N(s)第四周 第二次
A-2-9 设系统的微分方程式为:y3y2y5u (1) 求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2) 写出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3) 画出系统的状态变量图 A-2-10 设系统的微分方程换型为:
(1)导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复域模型) (2)写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式 (3)画出系统的状态变换图
A-2-12 设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 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五周
第一次
s23s21.A-2-11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2s(s7s12)(1)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2)写出系统的可控标准型实现; (3)写出系统的可观标准型实现; (4)写出系统的正则型实现; (5)写出系统的迭代实现模型;
(6)说出上面各种实现的特征值不变性。 第二次(课堂练习)
1.有源网络(如下图所示),其中,运放为理想运放,试求G(s)Eo(s) Ei(s)d3yd2ydydu2、系统微分方程为:31821920y1600u,试用微分方程、
dxdxdxdx传递函数两种方法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能控标准型)
0100x001x0u3、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求系统传递函数。 532y001x4、以电压u1(t)为输入量,u2(t)为输出量,绘制系统方框图。(用回路电流法) 5、现有如下方框图,用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并指出C(s)不受P(s)影响的条件。
C(s)C(s)、; R(s)P(s)6、阻容网络方框图如下所示:试求G(s)第六周 第一次
1、传函:G(s)Eo(s) Ei(s)1,求输入t, u(t), (t)时的输出函数,并分析输入信号导数的输2s3s2出与原输入信号的输出的关系。
2、试写出下面问题的推导过程:0<<1时,二阶系统的标准响应。 第二次
A-3-1. A-3-1 已知某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图所示,求: (2)Kc为多少时,系统不稳定。
(3)Kc为多少时,系统产生4:1衰减振荡。
A-3-2、已知传递函数
A-3-5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试求系统的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
s(s1)调量 第七周 第一次
A-3-7 已知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试用劳斯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若系统不稳定,请指出位于右半平面的根的数目,如有对称有S平面原点的根,请求出其值。 (2)s3s2s240
(3)s8s25s40s34s120
A-3-8(4)、已知各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如下,求其传递函数
A-3-17设系统如图,试用劳斯判据确定参数K的稳定范围。如果要求闭环系统的根全部位
于s=-1垂线左侧,试求K的取值范围。 X(s) Y(s) K 543232s(0.1s1)(0.25s1)A-3-33速度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输入信号为r(t)和扰动信号f(t)都是单位斜坡信号,为了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使斜坡信号通过比例—微分元件后,再进入系统。试计算Td=0时的稳态误差,然后选择适当的Td值,使得系统的稳态输出c(t)与希望输出r(t)之间不存在稳态误差。 第二次
A-3-9 已知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求:
(1) Td=0和Td=3两种情况下,=0.7时的Kc值;
(2) 求上述两种情况下,定值控制系统测量值的最大偏差,调节时间、峰值时间,余差,
并说明增加微分作用的效果。 F(s)
X(s)Y(s) ○ ○ 1Kc(1+Tds) - 60s1A-3-12.已知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图所示: 证明1.当控制器采用比例作用时,系统始终不稳定 2.当控制器采用比例积分作用时,系统是否稳定? 3.当控制器采用比例微分作用时,系统是否稳定 第八周 第一次
A-3-43(1) 已知线性定常系统X=AX+BU的状态转移阵为
•- 2ete2t2et2e2t(t)=t2t t2te2eee试求系统的矩阵A及该系统的特征方程
010A-3-45 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X=x+1u,初始条件为x1(0)=2, x2(0)=1,试求
23•单位阶跃输入时系统的时间响应x(t)
冬学期 第十周 第一次
A-4-2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1(s)H(s)K
(s1)(s2)(s4)试证明s11j3点在根轨迹上,并求出相应的K值和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 A-4-4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1(s)K(s1) 2ss1试用解析法证明K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根轨迹的复数部分为圆弧。 第二次
A-4-7 设控制系统如图4-40所示。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 用根轨迹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取值范围; (3) 使系统阶跃响应不出现超调的K的最大值。 第十一周 第一次
A-4-10: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sa 2s(s2)试求a从0的闭环根轨迹,并求闭环稳定时的a的取值范围
A-4-11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k试求k从0的闭环根轨迹 2s(0.05s0.4s1)第二次
A-4-22 设系统的框图如图4-49所示,试求: (1)作出以K,两个变量的闭环根轨迹簇图;
(2)假设此系统有一个闭环极点为-2+j2,用根轨迹的幅角和幅值条件确定K与值。 A-4-23设系统的框图如图4-50所示. (1)绘制=0.5时的根轨迹;
(2)求=0.5,K=10时的系统的闭环极点与相应的值;
(3)求在K=1时,分别等于0,0.5,4的阶跃响应的﹪与ts,并讨论值大小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A-4-25 试绘如图4-51所示的时滞系统的根轨迹, 并求出系统稳定的K的范围。假设时滞时间=1s.
第十二周 第一次
A-4-31 单位反馈系统的向前传递函数为:G11
s(s3)(s9)(1) 如果要求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超调量20%,试确定K值;
(2) 根据所得的K值,求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的调整时间ts以及静态速度误差; (3) 设计串联矫正装置使系统的15%,ts减小一倍以上。 第十三周 第一次
B-4-1证明三次方程S6S9S+K=0根轨迹的复数部分为双曲线。
B4-2试用解析法求出具有两个开环极点s=0,s=a,两个开环共轭复数零点scjd,cjd的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第二次(课堂练习)
1、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32K
s(s1)(0.25s1)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确定K的取值范围使系统的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 2、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10.1s)
s(s1)(0.25s1)2试绘制K0的根轨迹。(分离点试差为: -2.25) 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W(S)要求:绘制0a的闭环系统根轨迹。 求出点(-4,0)所对应的a值。(解析法) 阻尼比=0.5时的a值。(图解法)
4、系统结构如图所示:画出根轨迹图,并求出系统共轭极点呈现=0.707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第十四周
as
s2as16第一次
A-5-3 (2) 控制系统开环传函为
1画出开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w=0,
s(1s)(12s)并确定G(jw)H(jw)曲线与实轴是否相交,试确定相交点出的频率和相应幅值 补充题:输入Ui(t)=sinw0t,求输出电流i的傅立叶级数。
第二周
A-5-4画出下列传递函数的对数幅频渐进特性,表明曲线上的转折频率,并绘制近似的相频特性曲线 (2)
2
(2s1)(8s1)补充:绘制0.2的二阶环节频率特性曲线(幅频、相频曲线)
补2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Bode 图如下所示, 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十五周 第一次
A-5-9.如图所示为奈氏曲线的正频部分,试绘制完整的奈氏图(假设开环稳定),试判断闭环稳定性(r 为积分环节)
B-5-3(a)(b)分别表示一个系统的Nyquist图,试从下列四个传函中找出它们各自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并判断闭环稳定性。 (1)G(s)k(s1)kG(s) (2) 3s(0.5s1)s(Ts1)(3)G(s)k(s1)(0.5s1)kG(s) (4)
s3(0.1s1)(0.05s1)s(1Ts)v
第二次
A-5-18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0.2s1) 2s(0.02s1)(1) 若K=1,求该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
(2) 若要求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为45度,求K值
B-5-1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试求当K为20时,闭环
s(s5)系统幅频特性峰值Mr,谐振频率,以及频带宽度b,并求出其阶跃响应的动态指标
和ts。
第十六周
第一次(课堂练习)
1、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曲线,以及各环节相频特性曲线: 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lg20.3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lg50.7)
K(0.33s1),K=6
s(s1)(1)画出系统奈氏图(极坐标图、幅相图),并判断单位反馈下系统的稳定性。 (2)讨论K减小对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计算临界稳定时的K值。
s31H(s)3、某系统结构图和开环幅相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G(S) 2(s1)s(s1)试判断系统稳定性,并计算闭环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
100 - - G(S) 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