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翎子的美 Study of Lingzi in Theatre Performance 戏剧表演艺术研究 口李智敏 戏剧舞台表演艺术历经多年 法,将翎子搬到舞台之上,但是精 的传承与演变,已经发展成为一门 益求精地用长度达到数米的野鸡尾 (二)外形美 戏剧舞台上所用的翎子,是 由雄雉的长尾制成的,尺寸一般在 一综合性的大艺术,它包含有舞台美 羽代替了只有数寸的鹞羽,用于加 术、戏剧、舞蹈整合等众多门 强表演的观赏性,这种奇特的变形 至二米间。当今质地上等的翎子 类,每一个门类又可以分为不同的 和扩大,是戏剧的夸张手法在服饰 取自白冠长尾雉的尾羽。白冠长尾 小类。论戏剧表演艺术与翎子美的 上的运用。关于翎子的起源体—— 雉是一种珍稀的雉鸡,栖息在海拔 关系,实际上就是谈在具体的戏剧 褐马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 300米至1800米的深山老林中。它 艺术元素中翎子所产生的作用和影 传在神话时代,天庭中有四只长着 是我国的特有物种,曾经分布于华 响。总体来说,翎子美的展现包括 长长马尾状尾翎、二雄二雌的禽鸟, 两个部分,即外蕴和内涵。 一中、华南、西北广大地区,但由于 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等原因,目 前它们己经在绝大部分原栖息地消 分别被四大天王所看管。每年五月 初五是四大天王带禽鸟聚会的日 子,聚会之后的惯例是要将它们的 、翎子的外蕴美 (一)起源美 失了,1996年就已被列入《中国 古代将士项戴插翎是赵武灵 尾翎全部拔掉,互赠对方。四只禽 濒危动物红皮书》,属于当今世界 王的发明,这是最早有所记载的头 鸟难忍这种折磨,逃离飞下了凡间 戴翎子的起源。古时有一种鸟叫做 “鹞”,即当今的“褐马鸡”,悍不 畏死、骁勇好斗。赵武灵王为了鼓 的珍禽,中国的“国宝”。还有一 的深山老林中。四大天王闻讯震怒, 急令天兵天将下凡捉拿,最终四只 种非常讲究的翎子,是“六十四朵 花”的尺寸,即在一根翎子上有深 禽鸟被天火烧得奄奄一息。恰好一 浅不同的六十四节花纹,不过这种 位仙医路过山中,发现并救起了它 “六十四朵花”的翎子己经非常少 见了。纵观翎子外形的进化历史, 舞将士们的士气,宣扬武治天下的 精神,就让将士们在帽子上插戴鹞 们,在仙医的精心护理下,它们很 羽,展示风貌。据《后汉书・舆服志》 快便恢复了健康,但华丽的羽毛变 各朝各代的戏剧表演都有着象征朝 栽:“武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 成了黑褐色,面颊、腿脚成了深红 代属性的风格性与表现性,从最初 绲,加双鹗尾竖立左右为鹃冠云。” 色,耳后长出两只美丽奇特的白色 的较短较细、颜色单一,不断演变 到了清代,顶戴花翎则成了区别官 犄角,颈上的绳索也变成了银色项 员品级的重要标志。特别讲究舞台 美感的戏剧艺术于是沿袭了这一做 进化,到如今的五彩斑斓、长而及 圈。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褐马鸡 天,翎子外形的多姿多样无不凝聚 的样子。 着古人对于舞翎创造的结晶。 (三)角色美 演《小宴》之吕布,虽然当时的翎 即在活雉鸡身上生拔而下的尾翎才 在戏剧舞台上,翎子是一种人 子仅有四五尺,贾王女却将其使得 是上品。据说冬季里雉鸡之尾翎被 物身份的标识和特殊形象的表示。 能上能下,能弯能直,是第一个将 雪冻结,一旦受到惊吓猛地飞起, 项戴花翎的人物,其个性大部分都 吕布的风骚通过翎子功绝妙地表现 尾翎便被冰雪拽了下来,此种状态 属于骁勇善战和豪迈粗狂的类型。 出来的艺术家。之后比较著名的翎 下的尾翎是最理想的戏剧用具,行 汉书道:“武冠以青绮为棍,加双鹤 子功艺术家分别为第二代传人黄鸿 话称之为雪翎。总之,活翎子才可 尾,竖左右,号鹃冠。”古时历代君 才(1888-1926)、第三代传人亓俊 以随意绕转,死翎子较硬容易折断。 王都习惯用配以各色尾翎精制而成 美(1897—1967)和传人亓建 所以,如果翎子质量不佳甚至插对 的顶戴赏赐给诸侯和武将。这些人 生(1941—2001)等。通过他们的代 死翎子在头盔上的话,是什么姿势 物本就个性十足,外形独特,再加 代相传,不但使翎子功得到了很好 也做不出来的,只能当做装饰品, 上或绚丽张扬、或霸气冲天的翎子 的传承和保护,还将翎子功改革创 摆摆样子而己。 的表饰,更加显得美不胜收。以《点 新、发扬光大。 =,翎子的内涵美 将责夫》中穆桂英的翎子形象为例, 翎子功的运用大体上可分为 对于翎子气质,有句话形容得 两根高耸脑后的白雉尾,不仅使穆 “用手”和“不用手”两种。用手 恰如其分:“神出于形,形不开则 桂英身材变得更加修长窈窕,且翎 的称为“掏翎”,顾名思义就是用 神不理,不得其神,则色动者神现。” 子的翻飞起伏,“火如羿射九日落, 两手来舞动翎子,主要手法有单掏 其表达的意思是,一个经典的戏剧 矫如群帝骖龙翔”,放大了艺术家的 和双掏,而且掏翎也常与衔翎同时 人物形象必须做到内涵和外蕴统一 肢体动态,夸张了角色的俊朗飘逸。 使用。不用手的则称为“耍翎”。 起来,从外到内,从形似上达到神 因此,完美无缺的戏剧人物造型, 即只凭颈部力量来控制翎子的舞 似,才能一直通向形神兼备的艺术 若和配饰融合起来,更能做到形神 动,比掏翎难度更大。全凭颈部左 境界。翎子做为戏剧舞台上耀眼夺 兼备。同时,若无精湛的翎子表演 右交换用力,且腰部使暗劲,腿脚 目的重要道具,具有几个重要的艺 技巧去体现人物的内在心态,可能 要稳当,几个部位稍有不协调就会 术特性,分别是:与角色的匹配性、 成为没有生命的呆照:光是强调神 影响翎子运行方向的稳定和准确。 与舞蹈的相通性以及与舞台的一体 似而不注重外部造型,就会“遗貌 颈部耍翎的动作主要有甩、挑、绕、 性。这些特性充分展现了翎子的内 取神”,会失之真实。总结起来,翎 涮、摆、抖、立等,运用这些 涵,并且通过戏剧演出的外放,将 子的修饰使得整个舞台更加生动, 使翎子的舞动相互结合、变化,从 翎子的内在美展露无遗。 使得人物角色更加具有魅力。 而产生独特的美感。 (一)与角色气质美的相辅相成 (四)美 翎子功的恰当运用除了需要演 戏剧表演中的一对翎子,可以 翎子功是戏剧表演的基本功, 员具备深厚的功底之外,翎子的质 做出单或双竖、旋或曲钩、大或小 演员对翎子功的恰当运用能使角色 量与外形也是发挥翎子功效果的重 摆尾等各种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动 的内心世界以及心灵形象达到活灵 要条件之一。首先,顶戴雉翎至少 作,通过表达剧中人喜、怒、哀、 活现甚至肉眼可视的程度,使观众 要有三个手指的宽度,十个花以上 乐等各种情绪来抒发其独特的艺术 获得一种韵律的美感。翎子功的首 的长度,这样才能绕大圈,短了是 气质。 创人是贾王女(1864_191 9),他饰 绕不成圆圈的。其次,必须是活翎, 1.《凤仪亭》抒发吕布的“霸与浮” 65 汉剧《凤仪亭》中吕布的耍翎 穆桂英登台后多次展示了成熟精湛 顶盔的左右两侧,互不相邻。而在 子技巧,在刻画性格和表达感情上, 的“掏翎”技巧,她伸右手拇指和 古典舞表演中,翎子的数量可以是 一有妙笔生辉般的艺术效果。首先是 中指作剪刀形,反手顺右耳朝上捋 吕布在貂蝉面前的亮相,此时吕布 根,也可以是两根;在插放时, 住翎子并尽力伸直手臂,当捋到翎 可以仅将一根插于顶盔正中来表演, 子的三分之二处时立即将翎子往里 也可以将两根的底部簇在一起置于 一运用“摆”和“甩”两种力道,将 翎子由“双姣同戏海”演变成“双 别,绕成8字形状,动作舒展, 项盔,上部则呈分叉状将两根 姣来相战”;接着走向貂蝉时,双 形态洒脱。该剧中同时出现的翎子 翎子顺延叉开;甚至还可以纯粹拿 手于胸前左右掏翎,使翎子成圈, 数量较多,艺术效果极强,既展示 在手中而不插于顶盔来表演。插放 形态由“双姣来相战”骤变成“水 中怀揽月”,于貂蝉跟前闪亮登场, 了刀马旦的飒爽英姿,也把穆桂英 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当时将计就计智闯绝谷的心态和勇 2.《俏花旦》中的群舞单翎融-T-'‘俏” 敢飒爽的气质展露无遗。 曾登上春晚舞台的古典舞《俏 花旦》,该舞蹈中的所有演员统一 直有气吞江山、威震四海的气概。 这段翎子表演,将吕布作为著名武 将,一生经历戎马生涯的霸气感觉 (二)与古典舞蹈美的水融 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初 佩戴顶部正中仅插一根花翎的冠 刻画入微。接着,吕布右手单掏翎 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 盔,大量运用戏剧中头舞翎子的方 并以眼神挑逗貂蝉,随后甩左翎画 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 式来表现一群少女天真烂漫,俏 圈,同时右手弹起所掏的翎子,将 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 皮可爱的天性。其中,对一根翎 其一竖而起,演变成右翎岿然顶天 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 子的运用妙到巅毫,相对戏剧在 的静止状态,而左翎却神魂颠倒般 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 耍舞两根翎子时常需要两手操作 地转动着圆圈,并妙到巅毫地在貂 中国古典舞教材。古典舞从其源来 的繁杂而言,该舞蹈仅用一根翎 蝉粉面一掠而过,接回左翎后吕布 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 子,仅用头颈的寸劲动作,通过 还不忘将翎梢提到自己鼻翼深深一 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 “鞭地”、“立天”等简洁明快的形 嗅,配合陶醉万分的表情,真正将 传统的复兴。经过几十年的沉淀, 一式就能完美展现各位花旦的“俏”, 对翎子耍得出神入化,也将吕布 它已将传统戏剧中对各种道具的应 的确是“单翎翔舞春意闹,三寸 轻浮的个性展露无遗。 用,特别是对翎子的运用改良到了 灵巧七寸俏”。 2.《杨门女将・探谷》抒发穆桂英 极致,使翎子水到渠成地融入到古 3.《激楚》中的单人单翎融干“激” 的“智与勇” 典舞演绎之中。 1.同源而生,求同存异 桃李杯舞蹈大赛中的古典舞 《激楚》,该舞蹈虽然属于群舞,但 在京剧《杨门女将・探谷》中, 以穆桂英挂帅的杨家军夜探胡芦 古典舞中使用的翎子,不管是 头戴花翎的仅有主角一人,且翎子 外观样式、制作工艺以及规格尺寸 底部单立于正中,朝天分叉为两根,沟,历尽艰险,最终依靠才智与勇 气取得了出入意料的胜利。其中气 等方面都与传统戏剧的翎子一脉相 样式如凶蛇吐信。同样是通过苍劲 势最盛的当属开场,穆桂英带领众 承,同根而生。但两者问却存在数 迅捷的头颈动作来表演,但与《俏 将士呼啸而至,共有16条翎子在 量多寡、安插位置以及表演形式等 花旦》甚至传统戏剧所不同之处就 舞台上飞跃腾挪,真有股龙腾虎跃 方面的区别。在数量上,传统戏剧 在于,簇中分叉翎子的抖动看似形 之势,蛟龙出海之力,蔚为大观。 表演中的花翎均为两根,分别插于 散实则神聚。演员既能通过寸劲将 66 翎子集中为一根以表达高亢霸道之 2、现代舞台下的传承与发扬 中,同时传承和发展了戏剧舞台 情,又能通过甩动将翎子分散为两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舞台的 艺术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戏剧艺 根以抒发凄清悲痛之绪,栩栩如生、 搭建愈显恢弘大气,布景科技的推 术的文化品位。翎子线条也成为 活灵活现,真正做到“分聚交融于 动、表演设备的完善,将传统戏剧 颇受中国人民青睐的形式图样, 水乳,灵动复作现激楚”。 带入了全新的现代化舞台。以在广 如此曲直相因,阴阳相生,刚柔 4.《周郎・小乔》中的双人舞手持 东美术馆举办的戏剧演出为例,该 相济的特点,充分表露其灵动而 翎融干“爱” 馆运用传统舞台道具装置配合图片 不浮夸、稳实而不呆板的神韵。 北京舞蹈学院的经典舞蹈《赤 影像视屏等现代舞台手段,通过大 这一点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 壁怀古——周郎・小乔》最突出 屏幕布景“天幕”与动态的舞台戏 所以翎子不但能完美地化入到戏 的艺术特点就是周瑜和小乔对翎 剧表演文化进行结合,从现代化舞 剧舞台艺术之中,也能被普罗大 子的使用。与所有戏剧不同,该 台布置的角度对传统戏剧舞台艺术 众所倾心接受。 霭 舞的两位演员并未使用花翎冠戴, 的诸多细节进行美化处理,使观众 (作者单位:广东省嘉应学院 而是通过手持翎子,用双手对翎 可以更深切地感觉到戏剧各个艺术 音乐学院) 子的“抖”、“甩”等巧妙来表 形象的强烈视觉冲击。在该馆演出 参考文献: 达相互之间情深款款的爱慕之念。 的戏剧《扈家庄》就在现代化的舞 f11叶忠元谈川剧翎子的佩戴Ⅱ1].四 仅有的一根翎子在两人之间交互 台设计下凸显出了扈三娘翎子功的 川戏剧,1993,01:38q.0 使用,交替传承,这根翎子就是 独特效果。以剧中刀马旦扈三娘生 [2]仇晓风.谈晋剧《小宴》翎子功 他们展示情意的纽带,这根翎子 擒“矮脚虎”王英一幕为例,扈三 兼谈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意识 既体现出周瑜潇洒帅气的男儿气 娘迎战王英时靠颈劲带动头部左右 的沟通UJ.戏曲艺术,1991,04:74-75 概,又体现了小乔美丽温柔的女 摆动抖翎,使翎子状似凤翅飞翔, [3]伊平.气韵夺人——叶少兰演唱 儿气质,真个是“千古良缘鸳鸯配, 形如飞凰入天。其时整个舞台灯光 《小宴》[娃娃调】欣赏U].中国戏剧. 周郎小乔意缠绵”。 绚烂,“天幕”里配以动态的凤舞 19850 ̄ (三)与舞台艺术美的浑然一体 九天视频影像,舞台音乐配以清扬 f4]陈坚.吕布与貂蝉一浙江宁海 1.传统舞台下的古41、与自然 激昂的古筝弹奏,通过现代化光、 越剧团演出(越剧)Ⅱ].戏文.2005(01) 传统戏剧对翎子的演绎可以 声、影在舞台上的恣意轮舞,结合 【5]王小平.我在《小宴》中饰吕布 用最简单的搭台唱戏的舞台形式进 演员出色的翎子功运用,完美体现 [11.'3-代戏剧.2007(03) 行,既淳朴归真,又贴近群众与生 了扈三娘美貌、睿智与英武的艺术 [6]沈达人著.戏曲意象论口 .文化艺 活。角色在狭小但精致的唱台上舞 气质,更使台下的观众产生身临其 术出版社,1995【7]中国戏曲志【M]. 动双翎,观者在露天的环境下搬张 境的现场感。可以说,在现代舞台 中国ISBN中一心出版社,1994 小木凳看得如痴如醉。这种原生态 下表演的传统戏剧更好地体现了对 黄克保著.戏曲表演研究啪.中国 的舞台艺术景中寓情、和谐自然, 翎子的传承与发扬。 戏剧出版社,1992 张庚,郭汉城主 但却存在灯光不够、舞台美术欠缺 三、结语 编冲国戏曲通论【MJ 从而导致翎子演出效果渲染不足等 翎子的形、神、意、趣,已 [8]贾志刚著.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 多种遗憾。 广泛而深刻地融入到戏剧艺术之 [MI.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