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成瘾 原因 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及网络的盛行,中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查找学习资料、浏览时事新闻、聊天交友、在线游戏等,使得他们能以最少的时间付出换回最大信息量的回报,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欢迎。但是,在互联网给他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在身心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电脑的应用已渗透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中学生的重要的信息工具,互联网是一个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良好窗口,它已成为中学生学习知识、启发思维、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育手段的运用上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一些中学生当中,一种新型的行为—— 无节制地沉湎电脑,已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就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生理原因
有关专家对常的人研究后发现发生行为后受到刺激心跳加快,当心跳加快时,体内就会产生“内啡肽”。内啡肽会激活情绪和表情,产生异常兴奋的快感。因此格里菲斯博士认为,由于经常参加的人在结束以后会迅速丧失这种快感,故需要重返赌台,以获得新的快感。对于终日沉溺于互联网的人,其行为与吸毒、抽烟、而成瘾者类似,一接触互联网就兴奋异常,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下网后则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同时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上网会使人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神经递质使个体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沮
丧感会较前更为严重,时间更长,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化变化,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因特网成瘾的医学基础。
二、心理原因
(1)中学生将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相混淆,从而沉迷于一个自己幻想的空间之内。也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网络极易成为许多中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上网会使中学生在心理需求上得到满足。
(2)中学生喜欢网络交际,一是因为网络不仅拓宽了学生交流的时间、空间、地点,而且网络中的姓名与性别都是虚拟的,使学生能充分感觉到言论自由。二是因为网络聊天室里对不同的话题进行细分,每个登陆聊天室的学生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进行热火朝天的讨论。
(3)中学生对电脑游戏上瘾,这是电脑游戏特有的行为强化机制使得这种成瘾行为不断强化的缘故。中学生在操作电脑游戏中的角色和情景时,可获得好的成绩、得分,可在斗智斗勇中战胜对手,可使攻击的本能以象征的方式得到满足。可得到某种奖励,使他在认知和情绪水平上产生精神上的胜利感、成功感,并使其因获得好的成绩而获得自尊、自信,个人的能力得到象征性的满足。这些心理的、情绪水平上的正性强化作用使玩电脑游戏行为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当玩电脑游戏成瘾后,现实的适应功能明显受损,成绩下降,精神不振。摆脱这一境况的最快有效的手段就是再回到电脑游戏中。因此玩电脑游戏成为他应付失败、挫折、精神痛苦的惟一手段,也使电脑游戏活动成为中学生具有高度成瘾倾向的活动。
(4)中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好奇心,对网络不
良信息的抵御和辨别能力差,经不住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从而导致对网络的迷恋。
二、中学生电脑成瘾的对策
1、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2、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4、建立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现在有的网站上已经开辟了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但又不愿求医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应多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网站,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5、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社
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
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曦艳.中学生电脑成瘾的分析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 2004.06
2、王颖.中学生网络成瘾探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04.6(2):99-101
3、谢延明.关于网络成瘾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
4、高宴英,王海岩,高士华.关于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对策《职业与健康》. 2004年3月第20卷第3期
5、秦爱粉,杨湘云.因特网成瘾及其发生机制研究的现状.中国健康教.2004年9月.第20卷第9期
6、马宁,王辉.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形成的心理机制及预防和干预.高等理科教育.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7、刘翠花.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与对策.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8月.第
2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