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都社会企业的的感想

成都社会企业的的感想

来源:九壹网


成都社会企业的的感想

成都市在社会企业推行过程中处于先锋地位:第一个在全市层面推行社会企业的城市,第一个将社会企业字号写入企业注册名的城市,第一个推出社会企业章程备案的城市……为什么成都市近期会大力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成都市社会企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契机与社会机遇?这与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背景息息相关

社会企业: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主体

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成都“创新探索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项目入选“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并获得第一名。组委会评价道:成都从抓细抓实入手,满足人民群众高水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有创新性、典型性”。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面对4351个社区,1604万常住人口、超2000万实际管理人口,成都如何打造有温度的城市?2017年以来成都市大力倡导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在组织层面,全国首创成立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简称社治委),以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改革工作。2018年,成都社治委联合多部门,发布了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1+6+N”配套体系,出台第一个关于城乡社区营造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的实施意见》,全市投入15个亿支持社区营造。同时,强调积极培育社会企业,将社会企业作为重要的主体纳入社区发展治理体系中。

社会企业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这与社会企业本身的公益行与商业性相结合的组织价值息息相关。首先,社区是公益性的实践场域,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强

调以居民需求为主体的理念与价值,而这是单纯逐利性的企业所欠缺的价值理念。其次,又必须看到,社区所需要的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使得单纯的抵偿服务无法满足所有社区居民的需求。专业化的有偿服务在社区层面具有迫切性的需求。同时社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不仅是社区服务的需求,也是社区两委职能转型,降低行政职能,提升服务职能;丰富社区资源,提升社区造血能力,实现社区自治的重要环节。

成都市社会企业发展的全域化推动

2018年以来,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文件,从市级,区级到社区都传达了社会企业发展的理念与精神,成都市明确指出社会企业发展应结合社区发展治理实际,构建了社会企业从企业登记,评审认定,支持,社会服务,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社企摘牌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

首先就市级层面来说,2018年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成办函〔2018〕61号),成都市工商局也陆续出台了《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培育社会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都市社会企业评审认定管理工作试行办法》、《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征集观察社会企业的通知》等系列配套文件。从2018年6月开始积极推动成都第一批社会企业的审批认定,通过与深圳慈展会的合作,2018年成都市首批有12家社会企业获准可以取得成都市工商局认定的社会企业的牌照,而这12家当中当中有近一半的社会企业致力于社区发展治理服务。

其次就成都市各辖区而言,以武侯区为例,出台了《成都市武侯区社会企业扶持办法(试行)》大力培育扶持社会企业,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社会事务,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在社区发展治理与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武侯区社会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引入社会组

织恩派负责运营区级社会企业孵化培育平台,同时给予辖区内社会企业资金,税收,场地,人才各方面的支持。结合武侯区当地特色,重点鼓励文创类的社会企业,目前在武侯社区活动的社会企业有十多家,有残疾人创办的“第二人生咖啡馆”,还有社会组织发起以残疾人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的“善工家园——善工坊”。

而就社区层面而言,社会企业的引入,培育与发展已经纳入到社区两委工作的考评指标体系当中。成都市各个社区结合自身的社区资源禀赋,通过引入外来企业,社会组织或者自我孵化的形式积极得投身到社会企业建设中来。

社区发展治理下的社会企业模式与优势

由于成都市的社会企业主要是认定制,因此目前成都市的12家社会企业主要是由已经存在的公司或者社会组织转型而来,也就呈现出模式“企业公益化的转型模式”以及“公益市场化的转型模式”两种模式。首先“企业公益化的转型模式”是指由企业转型为社会企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在公益价值的转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其成熟的商业模式与组织架构也是其主要的优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