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人类学视野下的安达曼岛人和努尔人 结构人类学视野下的安达曼岛人和努尔人 王斯恬 摘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功能主义学派“大行其道”,马林诺夫斯基、摘要拉德克里夫·布朗,以及埃文斯·普理查德都是其代表人物。但马林诺夫斯基与布朗和普理查德在研究取向上又有差异。这也反映出了结构主义对于功能主义学派的补充和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安达曼岛人》和《努尔人》两部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作,以此剖析出布朗和普理查德师徒二人在结构研究取向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关键词:功能分析;结构分析;记叙方式;田野调查 关键词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从英国人类学界诞生的功能主义学派“横行”已久。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还有他们的学生埃文斯·普理查德,三人的代表作分别是《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安达曼岛人》和《努尔人》。功能学派的最大特点是在分析问题时讲述功能如何,即大家常说的“研究应集中在对现存文化或者社会的分析和说明上,认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对其社会都是有功能的”。三部著作皆有明显体现,如《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库拉贸易在氏族社会中起着凝聚宗族的作用,《安达曼岛人》中仪式习俗和神话传说的作用,《努尔人》里亲属制度的功能等。 但是,三人之间及其三部著作又有显著的差异。与马林诺夫斯基相比,布朗则更注重结构分析,埃文斯·普理查德也继承了布朗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可以说,《安达曼岛人》、《努尔人》与《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体现了结构主义对于功能主义的补充和发展,结构功能主义便是在原有的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然而,有着师徒关系的布朗与普理查德虽然皆秉持着结构主义,其代表作《安达曼岛人》和《努尔人》又有几分相像几分不同呢?本文就通过二者的比较着力讨论这一点。 一、著作概述 著作概述 《安达曼岛人》是拉德克里夫·布朗在1906—1908年在安达曼群岛考察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民族志巨著。 全书分章探讨了安达曼岛人社会组织、仪式习俗、宗教和巫术信仰。在本书的第五章和最后第六章,布朗运用功能主义观点精彩地分析和解释了安达曼人的仪式习俗和神话传说。他认为,安达曼人的仪式、神话和传说具有相同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维持安达曼社会赖以生存(并构成其本身)的情感倾向,并使这些情感倾向代代相传”。1埃文斯·普理查德在《努尔人》中对努尔人的社会体系与政治文化的描述与分析实际上是从结构与功能主义的角度进行的。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这部著作主要内容是讲努尔人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对生活方式的描述只是铺垫,而后的政治制度部分的描述则对努尔人这样一个缺乏首领地位和民主情感的社会何以维系做出了结构功能主义上的解释,并建构了一个理想化的无的社会模型。在本书开篇作者便已表示,“政治制度是本书的主题,但是,如果不把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考虑进来,就不能理解这种政治制度”。全书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前一部分处理生态, 后一部分处理社会结构。对于生态学的讨论是从对牛群及其与人口的关系的生动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开始的。这里的人口在随季节而迁徙的畜牧经济中适应了像牛一样的生活方式。下一章对人文地理的研究, 分析了随季节而变动的居民的构成。处于转折点上的第三章说明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它们反映的是生态与社会所组织的活动的相互影响。这本书的最后三章依次考虑的是政治的、继嗣的和年龄组的制度。在贯穿这些章节的讨论中, 社会结构给人的主导意象是裂变之间的对抗: 两个群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可能是互相对抗的, 而在一个更大的范围里, 它们又联合在一起, 与其他的群体形成对抗的关系。这种关于结构相对性的观念引导着对于努尔人的政治秩序的细致讨论。通过这种明晰但不牵强的分析, 读者获得了对于努尔人的生活方式的生动印象。2 二、关于同 关于同 12 拉德克里夫•布朗著,梁粤译,梁永佳校,《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热纳托#罗萨尔多. 从他的帐篷的门口: 田野工作者与审讯者[ J] . 高丙中,译. 思想战线, 2005, ( 3) : 6 1、功能无功能无处不在 处不在 布朗和普理查德作为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功能分析在《安达曼岛人》和《努尔人》这两本民族志中是显而易见的。 《安达曼岛人》中处处有“功能”,尤其是书中第五章和第六章,全面运用功能分析方法剖析仪式习俗和神话传说。我们选取“成人礼”为例。该仪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赋予新成年者一种能力,相对安全地吃危险食物,尤其是能够避免或者抵抗疾病,二是赋予个人社会人格;从而该仪式也就在新成年者和社会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是对于新成年者地位变化的认可,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既是用饥饿(男孩还在背上割痕)教会他们食物社会价值的意识、自控力,也是使他们在人生中首次学会严肃地看待生活以及生活的责任和义务。1举《努尔人》中体现功能分析的一个例子——亲属制度的功能。通过族外通婚,努尔人在部落内外建立广泛的亲属联系,其扩展范围是没有任何界限的。通过这种特别的亲属制度,他们将对立裂变的分支成员联合起来,这样就具有了使各个政治裂变分支彼此分崩离析、互相敌对的同时又把它们维系在一起的功能。 2、结构清晰可见结构清晰可见 清晰可见 相比于功能分析,结构分析才更易嫁接起二者来。结构主义是两部著作的最大特色,他们主要把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研究具体社会的结构上。他们希望的是人类学家可以通过比较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社会的结构形式, 得出一种社会运作方式的普遍法则。也因此他们的方法才被后世称为“结构—功能主义”, 因为它集中讨论社会关系的结构, 并根据结构对社会行动的影响而将维持社会系统的功能归因于制度, 而非文化。 布朗认为,制度是社会公认的规范体系或关于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行为模式,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个人应遵守某些规则或行为模式的期望。基于社会关系由制度支配,他最终将社会结构定义为“在由制度及社会上已确立的行为规范或模式所规定或支配的关系中,人的不断配置组合”。 布朗认为在大多数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主要是在亲属关系基础上加以规范的,并通过每种认定的亲属关系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来实现的。在亲 1 拉德克里夫•布朗著,梁粤译,梁永佳校,《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属制度的研究中,重点对戏谑和回避关系进行了结构功能分析。 (1)、戏谑与回避 戏谑关系常存在于甥舅之间,是习俗所允许的要求一方嘲弄或取笑另一方,而后者则不动怒;回避是指女婿与岳母或媳与公婆之间尽可能躲避,敬而远之。 (2)、戏谑与回避关系是一种体现分隔与联合的社会制度,是建立和保持社会平衡的手段。在互不尊敬和放纵的戏谑关系中,严肃地敌对情绪得以消除,社会分隔是构成戏谑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经常重复的戏谑关系形成一个确定稳固的社会行为体系模式,这一模式在表现社会分隔的同时又维持了社会联合。 (3)、戏谑和回避是建立和保持社会平衡的手段,戏谑与回避存在于某种类型的结构状态中,这种结构状态中有两个群体,它们之间的分隔受到重视,其中一个群体中的一个人与另一个群体中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建立了一种间接联系。 而普里查德发展了布朗的结构功能理论,在《努尔人》一书中,他将社会结构定义为构成一个系统的群体之间的关系,这些群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恒久性。他认为“在与其他单位的关系上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特的单位,并且也被这些其它单位的成员如此看待,由于他们在这个单位中的成员身份,他们便全部具有互惠性的责任。”这一理论将布朗的结构功能理论更加具体化。 如《努尔人》就对没有国家和统治的部落中的政治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1)、《努尔人》一书写作的主题是政治制度,作者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其社会结构的影响方面入手,以期对无、无国家统治的努尔人社会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解析。 (2)、他将地域性群体之间的关系看成政治,努尔人的政治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地缘关系,与融合的趋势是其政治结构的一个明显特征。认为“政治的谱线主要是由生态特点与文化所决定的”。 (3)、政治群体是通过价值观念来控制人们之间的实际行为,群体规模越小,联合成员的价值情感就越强。 3、全面联系的影子 全面联系的影子 布朗和普理查德都不单是研究社会组成的某一方面,而是考量和社会组织相 联系的各个方面,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在《安达曼岛人》中,布朗先明确告知读者这个社会的组织,然后精彩地分析了各种仪式、神话和传说的功能。普理查德在对努尔地区的政治制度进行考察时,并没有单单就此地区的政治如何组成如何结构进行描述,而是先从生态环境入手,以期了解生态因素对政治制度形成的影响,而后再继续分析年龄组制度、宗族等等和政治制度相关的联系。 4、共时分析的方法共时分析的方法 的方法 两人都采用共时性研究方法。共时性研究是与历时性研究相对应的,前者侧重研究同一时期的相互关联的人物与事件,后者则关注人物与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在《安达曼岛人》中,布朗一再强调,“在任何情况下,本章的研究主题都只涉及当今存在的习俗,而不受这些习俗历史起源的影响”。1 在普理查德眼中,努尔人的生活似乎一直如此,其社会和文化从未发生变化。虽然说他注意到了欧洲白人的到来对努尔人社会的影响及最近蔓延到努尔人地区的牛瘟对努尔人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对这些进行更深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说普理查德正是在他剔除了历时性视角等方面后才在努尔人中发现了那种无的社会模式。 三、关于异 关于异 1、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拉德克里夫·布朗虽在安达曼岛待了两年左右,但他是如何进行田野工作,在著作中交代不多。他使用的资料,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前人,尤其是英国殖民地马恩和被誉为“安达曼岛人之父”的波特曼。在布朗的民族志写作中,他没有像马林诺夫斯基和普理查德一样,交代自己的田野工作背景和状况,也没有写过暴露隐私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他对于民族生活场景描写较少,而对理论的阐述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这或许与他对功能主义理论的全面运用有关。他过于注重寻求社会文化领域内的一般法则,以致他致力于寻找可以证明法则的材料,同时造成他对安达曼岛人生活场景的忽视。但他超凡地驾驭了前人呈现的为数不多且凌乱的材料,理论分析甚是严密。 而在普理查德田野调查上,他深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在《西 1拉德克里夫·布朗著,梁粤译,梁永佳校,《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太平洋的航海者》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现代人类学新的研究手段和学术范式的民族志。这种民族志调查方法有别于先前的人类学方法,并在一段时期被列为人类学调查的范本,主要是因为其有3方面的特征。一是系统的田野工作方法,在至少1 年的完整生产、 生活周期内,学习当地语言,采用当地人的观点和视角进行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第二,民族志调查必须包括至少以下3个方面:用一系列图表记录部落组织及其文化构成的全貌概观; 以民族志田野笔记的形式记录实际生活的不可测度方面以及行为类型;提供对民族志陈述、 特殊叙事、 典型说法、 风俗项目、 巫术模式等的说明1。第三,这也是其理论的主要观点, 即运用功能主义的科学文化理论作为指导来观察整个的研究对象,即文化整体各构成要素之间是彼此相关联的,而这种关联就是功能,也就是对需求的满足,而生物有机体的天然需求又是一切功能联系之基础。而普里斯查德的《努尔人》在田野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上至少做到了前两点, 这位田野工作者第1 次到达努尔人的地盘是在1930 年, 1931 年又进行了一次尝试, 他在 1935 和1936 年又调查了7周左右, 总的算起来他居住在努尔人中的全部时间大概有1 年。在这其中,他不断学习当地人的语言, 尽量和他们交流,并且也住在当地村落和营地里,每天观察他们的生活,和他们进行直接的交流,真正地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来获取所要研究的材料,并将努尔人的生活画面鲜明完整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例如在讲到努尔人是如何根据牛的颜色以及颜色在其身上的分布方式给牛命名的。而且书中还配有各种颜色分布的插图,很直观具体;虽然努尔人对牛的称谓多种多样,可经普理查德的细致描述,却也呈现地有序自然详实。这种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自从 20 世纪 30 年代被吴文藻引进后,到现今我们仍在继续使用着。 2、分析方法的倾向性分析方法的倾向性 的倾向性 布朗在书中第二章中运用并展示了习俗与习俗之间的关系以及习俗与安达曼岛人的整个思想和情感体系之间的关系。首先就有关现象的真实特点提出某种通用的心理假说,并在该假说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在第五、六章中,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法,发现和分析土著的情感体系和情感倾向,阐释个人或集体的习俗和信仰对于社会群体的作用和影响,整个社会集体是怎样延续并且维持凝聚力的,这些“规则的社会现象”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达到社会结构的稳定团结。 1 马林诺夫斯基.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 . 梁永佳, 李绍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普理查德《努尔人》一书的写作主题是“政治制度”, 但是其内容却被分为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两部分。对此他的解释是如果不把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考虑进来,就不能理解这种政治制度。因此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努尔地区的社会结构的影响入手,能够让读者对无、无国家统治的努尔社会的政治制度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种层面上看来,普理查德似乎有点倾向于生态决定论。当然,普理查德并不执著于生态环境特征本身对社会关系的限定和影响,而是同时关注生态学关系对努尔人所赋予的价值理念,以及这种理念对理解社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3、假说性的构拟假说性的构拟 如布朗自己所言,他是“采用历史的观点来研究安达曼岛人,并试图通过调查其身份特征,语言和文化来对安达曼人的历史进行假说性的构拟。” “我们可以提出某种假说来说明仪式或神话具有怎样的性质和功能。假说需要验证,而且最终是有可能证实的,只要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一系列充分的研究,而在每项研究中必须把仪式或神话作为一个整体,并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因此作者在对安达曼岛人的研究中,先构拟出一些假说,并用安达曼岛人朴素的文化进行检验。并且,布朗在强调对社会结构进行共时性研究的同时,也赞成进行社会进化、社会变迁的历史性研究。认为只有采用将历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的那种整合的,有机的研究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普理查德的分析中很显然缺少了这一环节。 四、野蛮与文明之思 野蛮与文明之思 布朗和普理查德等人类学家为我们展示了异民族的文化。他们倡导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去认识他们,可是作为“文明社会”的现代人,我们又怎么可能完全地理解和认识他们呢?读完《安达曼岛人》和《努尔人》,不禁引起我对野蛮与文明的反思。就如同努尔人一样,他们被我们称之为未开化的民族,而我们自诩是文明的现代人。其实我们只是站在了古典进化论的角度里看待他们。假如我们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上,得到的却是另一番回答。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在行为或行为过程中展现出的共有的理解和看法。文化应当是共享的。既然文化是一种人们对于社会中存在行为的共通理解和看 法,那么要想真正的理解文化,是不是要更切实地站在文化所处的社会中才能够更加深刻全面的去掌握文化呢?我想这是肯定的。否则,便是片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看待文化,往深处说,便是曲解了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以其自身的标准才能对文化进行解释。一切文化的价值也都是相对的,文化也就谈不上先进与落后之分。所以古典进化论所强调的“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去评价文化。文化应该是相互的,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种文化只能从该文化内部去研究和理解。 五、结语 结语 在读了《安达曼岛人》和《努尔人》后,我认为同作为结构功能主义论者的拉德克里夫·布朗与埃文思·普理查德在观点、写作、调查上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于相同点,首先,两人在书中都秉承结构分析、功能分析来对调查地区做出阐释,功能分析是功能学派的特色和基础,结构分析却是二者不同于马林诺夫斯基的地方;其次,二者在著作中展现了他们的全局观与整体观,即“任何具体的社会文化都是有机的功能整体,整体之内的任何部分都要依靠在其对整体的功能上才能认识,始终是贯穿在其调查和分析中的”1;再次,两人都强调共时性分析; 关于相异点,首先,在田野调查中,普理查德与被调查者朝夕相处,以从他们口中获取可靠信息,而布朗在书中未曾提及与当地人相处和交流的场景,只提及从口述人和驻地得到信息的情况;其次,记叙方式上,普理查德将努尔人的生活生动展示给读者,而布朗对当地生活的描述则多是围绕理论分析展开;在分析方法上,布朗有借助了心理学观点分析安达曼岛人的各种仪式习俗,而普理查德似乎有生态决定论倾向;最后布朗在强调对社会结构进行共时性研究的同时,也赞成进行社会进化、社会变迁的历史性研究,普理查德则缺少历时性的研究。 另外,前面提到,结构—功能主义集中讨论社会关系的结构, 并根据结构 李怡婷,《功能学派内研究取向的异同——读<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和<努尔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版。 1 对社会行动的影响而将维持社会系统的功能归因于制度, 而非文化。也似乎可以这样说,普理查德继承了布朗认为的在社会系统中具有最重要功能的乃是社会结构,因为社会结构制约着人的行为,保持着系统的稳定。普理查德师从布朗,但普理查德在此基础上有所认同但又不是完全的继承。他承认社会结构的重要,所以他对维持或者说形成这种结构的权威政治进行考察,但他又不是完全的认同结构是因为有功能所以才重要的。他对此进行修正,他通过对这些没有类似西方国家制度的非洲部落的研究,逐渐对规范了一代人类学者从事社会和文化研究的工作范式提出了一个挑战性问题,即在一个没有国家和统治的部落中,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换言之,人类是否会共有一套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制度。他认为努尔人的裂变制度就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形态,它或许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制度有所不同,但是它也是有效的, 能够维持一个社会的均衡,因而并非所有的国家都要发展出像西方这样的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拉德克里夫·布朗著,梁粤译,梁永佳校,《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2]埃文思·普理查德著,褚建芳译,《努尔人——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与政治制度的描述》,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王铭铭,《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8年10月版; [4]陈金梅,《从经典民族志看功能学派内研究取向的异同——读<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和<安达曼岛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版; [5]李怡婷,《功能学派内研究取向的异同——读<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和<努尔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版。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