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生物与化学知识的互相渗透

高中生物与化学知识的互相渗透

来源:九壹网
高中生物与化学知识的互相渗透

【摘 要】生物与化学作为高中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两门学科之一,虽然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但同时也有紧密的联系。着这两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能够加深对两门学科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本文正是基于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学习经验,发表一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生物;化学;相互渗透;联系

很多人认为生物和化学是两门完全不一样的学科,但从现实的学习情况来看。二者之间联系紧密,在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上大同小异。而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視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只有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到,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从现实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有大量化学的知识。比如我们在学习最基础的光合作用的发生历程时,老师首先会像我们提问,空气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如何发现的?并且这对思考怎么研究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生物范畴的问题,但这也是化学课程中一个基础性问题。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化学水平的发展,并且有利于推动我们对生物学科的升入了解。再比如,我们在学习酶的特性时,将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无机催化剂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泛。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但酸不仅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甚至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生物课本中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二者之间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对照和分析,才能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二、化学中以C元素为基本的元素合成有机物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基本组成元素是C,我们在学习中将C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其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共同的联系:共价键、电子层、C元素的构成,都是由于共价键的存在才能组成有机物。再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C元素结合H、O、N等元素可以组成的脂类、有机糖类、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而这些正是生物中有机生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细胞的功能

在学习细胞的功能时,我们了解到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类物质溶解。在叶绿色素提取、分离的实验中,提取色素为什么用丙酮等有机溶剂?分离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位置为什么由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我们通过分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可以得知,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子层,其表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内部是磷脂分子疏水的脂肪酸链。使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而叶绿体四类色素都是脂溶性化合物,在叶绿体与类囊体膜类脂相结合不溶于水,可通过范德华力与有机溶剂相互吸引,故必须用有机溶剂提取。

而四中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扩散速度不同。胡萝卜素分子最小,且是单纯的碳氢化合物,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叶黄素中有两个-OH、极性增加,其分子量稍大于胡萝卜素,低于叶绿素,所以扩散速度仅次于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都有一个亲

水的“头部”,扩散速度慢,但叶绿素a扩散速度快于叶绿素b,所以叶绿素b扩散最慢。 四、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化学课程以后,我们发现众多的物质鉴定实验原理是基于被鉴定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产生颜色变化、或是发生沉淀反应。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生物学上的物质鉴定也是通过这个方法实现的:如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如花生的叶子)的某些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下几种反应是对二者之间共性最好的解释。 例如:①脂肪+苏丹Ⅲ染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 ②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要先加NaOH溶液创造碘性环境再加CuSO4溶液)会产生紫色反应。

以上只是几个常见的案例,在平时的生物和化学的学习中还有更多的例子。这需要我们通过反复的总结来思考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联系。

以上种种实验表明。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是极其紧密的。我们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要多思考,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两门学科的深化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生物和化学在环境污染中的相互作用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学习的所有课程知识,最终都将回归到实际生活时间实践中。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污染是空气污染、水源污染以及土地污染。而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化学污染,但引起的最为直观的反应确是生物反应。比如水污染造成水生生物变异,首先导致生物物种的变异以及死亡,然后人食用了这些变异的鱼虾之后,可能会生病,引起身体中细胞组织的破坏。这是化学与生物之间最之间紧密的联系。

由于污染源的来源以及在大自然中变异后引起的二次污染并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必须综合考量化学和生物的要素。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为治理环境污染找到一条最为合适的路径。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型学生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型人才。为此,在高中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改变以往的单一型学习思维,树立综合型学习思维,将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起来。找到不同点,抓住共同点,在综合比较中相互深化,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第二,善于思考,多做总结。生物与化学属于思维缜密的学科,在日常的学习中

遇到不懂的知识要积极思考,从多角度进行联系,积极补充知识外延,拓展个人眼界。第三,用于实验,生物与化学的学习要求我们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要多做实验,从实践中去检验真知,发现真理,再让真理指导我们科学地实践。 六、结语

马克思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生物与化学也不例外,而且联系十分紧凑。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辅助,深化对各自学科的理解,打破科学界限,最终达到综合型素养养成的目的。帮助我们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处理各类复杂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峰源.高中生物与化学知识的互相渗透[J].文理导航(中旬),2018,(12):90,97.

[2]李慧容,江梅.高中教学中寻找化学与生物学知识的交汇点[J].生物学通报,2002,37(3):43-44. DOI:10.3969/j.issn.0006-3193.2002.03.020.

[3]谢莹.浅谈化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12):163-1. DOI:10.3969/j.issn.1673-18.2018.12.148.

[4]王煜潇.高中化学与生物学科知识交叉矛盾探究[J].消费导刊,2018,(3):9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