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 第s2期 昭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2017年l0月 Oct.2O17 Vo1.39 No.S2 ●班主任管理工作研究 爱与尊严 郑 敏 (昭通第一中学,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让别人丧失了尊严,其帮助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因为我们在给予对方的 同时,拿走的恰恰是他最需要的东西——自强的勇气。教师对学生的爱。当是人间大爱。为学生留有一块心 灵的天空,为学生保留一份做人的尊严,关爱、宽容每一个学生,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关键词:教师:学生:尊严:大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408(2017)S2—018l一02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作为联合国义工 服务组织(UNV)的一员,去南非做了半年的义 一这个故事令我想起了自己刚担任班主任时候的 件憾事。记得在1992年8月,我刚出大学校门, 分配到昭通一中任教。学校除了给我安排高一、初 一工。七月的南非正处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 们的任务就是:尽量帮助那些滞留在首都比勒陀 利亚的来自姆普马兰加省的贫民(尤其是小孩), 给这些居元定所,在瑟瑟寒风中艰难求生的穷人 各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外,还聘任我担任一个初中 只要自己认真负责,有爱心,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 班的班主任。当时的我,年轻,充满活力,心里想 应该就可以当好班主任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班上有一名学生,小陈,来自农村,家境不好, 性格极为内向,特别腼腆,平时也很少与别的同 学交往。对班级活动一律不感兴趣,成天只知埋 头读书,成绩只是中平。想到贫困的孩子读到今 天不容易,加上小陈也特别乖巧懂事,学习非常 自觉,心里对他也就多了一份关爱。即便有时发 现他对一些事情有些敏感,看法有些偏激,也没 有及时提醒他,总以为他长大些就会好的。在初 捐衣捐物,帮助他们度过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日子。 抵达目的地,望着那些可怜的孩子,我迫不及 待地从车上拿出衣物就朝他们走去。可带队的英国 人马丁粗暴地阻止了我。他让孩子们帮我们把车上 的东西搬下来,因为他们的劳动,每个人都得到了 一套棉服和一份玉米粉或者饼干。东西搬完以后, 马丁还让闻讯赶来的其他孩子给我们唱歌。他们唱 得非常认真,唱完之后果然也得到了一份礼品。 在回去的路上,马丁对我说:“我态度不好, 请原谅。但你知道吗?我们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这 些东西是他们理所应当得到的,这样会培养他们 不劳而获的惰性。而且,人生来是平等的,如果 我们居高临下地进行施舍、捐赠,会让孩子们的 二下学期,一天,小陈突然没来上学,原来是他 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完全丧失了劳动力。班上的 学生得知这个消息都非常难过,担心小陈不能继 续他的学业。于是,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家长 会上为小陈募捐,并把捐到的钱和物都送到了小 陈家。小陈一家非常感动,他父母表示一定让他 完成学业。 在经历了这一变故,小陈又回到学校后,我 自尊心受挫,因为炫耀的爱心是一柄砍平人的理 想的风刀,它不但会拧干弱者奋发的信念,还让 他们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展示血迹斑斑的伤口,长 大后会留下心理疾病的隐患啊……没有什么比孩 子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了。” 继续小心翼翼地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护着他, 收稿日期:2017一O1~05 作者简介:郑敏(197O一 ),女,云南昭通人,中教高级,学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研究。 ・181・ 第39卷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s2期 生怕伤害着他。可慢慢的,我发现他变了,变得 章开头的故事后觉得很愚蠢的, “炫耀”自己爱心 的事。为了帮助他继续他的学业,我固定每个月抽 取部分工资给他作生活费用,并且告诉他那是民政 部门资助的。起初他很忸怩,不太愿意接受,而我 以居高施舍的姿态,说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就是自卑 的表现,是不识好人心。他接受了,而且慢慢就受 之泰然了。有时晚一两天给他钱,他还会来问是怎 么回事,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渐渐地,身上的淳 贪玩了,偶尔还会逃学,打架,学习成绩下降了 许多,人也变得更加孤僻,更加敏感了。起初我 以为是他父亲生病所致,就找他谈心,告诉他老 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 多次谈心后,我发现收效甚微,情况几乎没有丝 毫改观。我困惑了,不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进一步了解他,是在一次课外辅导时。那天 我说帮助他默写单词和课文,他很不情愿,甚至 还顶嘴说: “不想默,我还想回宿舍看小说呢!” 我太生气了,觉得自己好心没好报,一时忍不住, 朴劲也没了,甚至和同学攀比穿着。本以为班上同 学和老师给了他那么多帮助,他应该会和大家相处 和睦一些,可事与愿违。他后来直接拒绝和老师作 就数落起来:我花这么多时间辅导你,不就希望 你能考上高中吗?你现在不靠知识改变命运,将 来怎么办,难道你还能靠父母还是怎么的?你怎 任何沟通,同学之间的一句玩笑话,一个不经意的 动作,他都视作对他的嘲笑。而他的反抗,就是打架, 打完了就跑。班上的同学也觉得他特别不可理喻, 遂渐渐与他疏远了。 么这样不争气,不求上进…… 我一边说着,小陈开始抽泣起来,说起他的 小陈后来还是考上了一所高中。毕业以后, 他从不与我联系,偶尔在街上碰着他还要绕开走, 在我心里,早把他当成个没良心的典型。但我一 直想不通在整个过程中,我究竟错在哪 JL?直到 爸爸,因为长期卧病在床,脾气暴躁,动辄打人; 说起他的妈妈,因忍受不了这种贫困和打骂,已 离家一个多月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儿;说起他 和三个弟妹与奶奶艰难的生活;还说起他在学校 每天的生活费用不敢超过一元钱…… 我的心被刺痛了,努力撑着不让fIN流出来。 是啊,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承 受这么大的压力,他还怎么可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后来我读到本文开头的那个故事。 读了故事中马丁的一席话,我猛然醒悟。它 让我明白了,我对小陈的这种帮助其实是残忍的。 这种帮助培养了他的惰性,一定程度上使他认为 这个世界对他不公,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对他好, 一对这个孩子平时不注意穿着,逃学,上课走神等种 种不正常现象,就都可以解释,可以理解了。同时 也痛心于自己的行为:一心只想着怎样去帮助他学 习进步,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竟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 旦有什么不遂心意的,他就觉得是别人的问题。 他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很糟糕的环境中,作为老师 的我就更应该从小培养他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积极 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帮助他树立起改变生活状 里那么长时问都不知情,内心感到特别自责。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一直不断的鼓励 他,而且还跟班干部做了工作,尽量迁就他,别 惹他不开心。他的学习状况开始有些好转,尤其 况的信心。而且,我对小陈和其它同学没有做到 一视同仁,因为他的特殊情况,总对他怀有一种 补偿心理,导致对他过度保护,即便他违反了纪 律或与别的学生发生争执,我都偏袒他。在帮助 别人的同时,让别人丧失了尊严,其帮助的效果 就会适得其反。因为我们在给予了对方的同时, 拿走的恰恰是他最需要的东西——自强的勇气。 总结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是英语,几乎每次听写都可以得到满分,测验也 可以达到九十分左右。他对自己的进步也表现m 很高兴的样子,人也显得自信起来。 但孩子的自信心远不是像奖票一样可以一张张 累加起来的。尤其是在此期问我还做了件在读完文 更是为了让后来人警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参考文献: [1]董贺.论人的尊严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李镇两.教师的尊严来自对学生的爱[NJ.中国图 }{商报,2003—12—19(010) [3]黎・祯.论尊严教育[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l,(01):144—147. l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