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科学(问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a-40,Mg-24,C-12,Cl-35.5,Zn-65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按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比较红磷、白磷着火点 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除去废气中的CO2,并收集CO 验证CaO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2、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手臂上静脉的搏动
B. 有些神经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辨,如手臂上的“青筋” C. 皮肤能够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D. 原尿中的尿素浓度与血浆中尿素浓度差异不明显
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
B.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C.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体收集满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 A. MnO2 B. H2S C. 稀盐酸 D. NaHCO3 5、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操作方法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 B. 乙图中,向左轻推载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血细胞
C. 丙图中,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尾鳍中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 D. 丁图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扁平 6、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Cl2 :加入适量的Na2 CO3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检验碳酸根离子: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鉴别H2 、CH4 、CO三种气体: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D. 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用碳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7、下列各住生物中,从营养方式和是否需要氧气两个方面考虑,代谢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 蘑菇和蚯蚓 B. 苹果树和乳酸菌 C. 草履虫呵和小麦 D. 葫芦藓和变形虫 8、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甲:CaCO3(Na2CO3);乙:NaOH(Na2CO3);丙:KCl(KHCO3);丁:碳粉(CuO)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①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②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③加适量盐酸,蒸发;④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乙-③,丙-① B. 丙-①,丁-② C. 甲-②,乙-④ D. 甲-③,丁-①
9、在ABO血型系统中,B型血输给AB型血的人,由于输得过快,发生了凝集反应,这是因为( ) A. 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发生了凝集反应
B. B型血中的B凝集原与AB型血中的抗B凝集素发生了凝集反应 C. B型血中的抗B凝集素与AB型血中的B凝集原发生了凝集反应 D. B型血中的抗A凝集素与AB型血中的A凝集原发生了凝集反应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局部),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在饥饿时,离开小肠壁进入c血管的血液比a血管中血液血糖浓度高
B. 在进食一段时间后,由小肠通向肝脏的血管中,血液的氧含量高,营养物质含量也高 C. 被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中,脂类物质一部分不经c血管运输
D.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在f血管和e血管中的浓度相等 11、下列各项中,动脉血管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
①管壁较薄 ②管壁较厚 ③弹性大 ④弹性小 ⑤管腔小 ⑥管腔大
⑦管内血流速度慢 ⑧管内血流速度快 ⑨管内不具瓣膜 ⑩管内常具瓣膜. A. ①③⑤⑦⑨ B. ②③⑤⑧ C. ①④⑥⑦⑩ D. ②④⑤⑧⑩
12、据报道,最近一家美国公司发明了一款3D打印机。打印出一叶长宽各4mm,厚0.5mm的微型肝脏。此肝虽小,却具有真正肝脏的大多数机能。为制造这叶肝脏,打印机叠加了约20层肝实质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两种主要的肝细胞),还添加了来自血管的细胞,在肝内形成精妙的管道,使它存活5天以上。关于这则报道的评论,不合理的是( )
A. 打印的原料一定不是碳粉或墨水,而含有细胞 B. 肝脏内“精妙的管道”, 应类似血管和毛细血管
C. 此肝脏应能将葡萄糖合成糖原,还能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1
D. 此肝脏应能分泌胆汁,使蛋白质变成微小的颗粒,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3、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 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 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 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关系 14、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使步骤(1)中产生的氧化钙跟水反应;(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该厂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有①石灰石、②碳酸钠、③碳酸氢钠、④烧碱、⑤二氧化碳、⑥熟石灰( )
A. 起始原料是①、③ B. 起始原料是②、⑥ C. 最终产品是⑤、⑥ D. 最终产品是③、④ 15、下列关于酸溶液的通性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与所有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 能与所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 能与所有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16、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 只有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17、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酶起催化作用 B. 是物理变化 C. 是化学变化
D. 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18、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影响环境的物质 化学之最 A ①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CO ②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O2、NO2 B ①最清洁的燃料−−氢气 ②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③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 现象的解释: ①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 D ①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温度升高,原子变大 ②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③CO、CO2──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 ③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A. A B. B C. C D. D 19、如图所示为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则y轴表示的含义是( )
固体 溶液 Y轴含义 选项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水的质量 B 大理石(杂质不反应) 稀盐酸 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C 铁粉与铜粉混合粉末 硫酸铜溶液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 D 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粉 稀硫酸 二氧化碳的体积 20、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3亿人超重,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肥胖国,人们发现生活环境相似的人群中,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下列有关肥胖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肥胖是由于遗传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造成 B. 成人在变肥胖的过程中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C. 肥胖的人运动时主要的功能物质是体内的脂肪
D. 体内的脂肪来源于消化吸收、糖类和蛋白质等的转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分) 21、(5分)下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2
(1)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 (用图中字母表示)的交换,其交换场所是 ; (2)若E为泌尿系统,则经过d排出的代谢废物有水、无机盐和 ; (3)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图中 处;
(4)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富含蛋白质和 的食物。 22、(3分)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时,可依次观察到石灰水不变浑浊,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由此可以判断:
(1)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
(2)原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23、(4分)将Zn加入到一定量的AgNO3、Fe(NO3)2 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由pH变化图象可知,在t1时刻,烧杯中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
(2)由温度变化图象可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t2时刻后,溶液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3)根据酸和碱反应的特点,可将氢氧化铝制成抗胃酸(主要成分为HCl)药剂,它与另一种抗胃酸药剂碳酸氢钠相比,在建议每次服用剂量下(见表),其药效“强”而且“持久”。其可能原因是 . (提示:NaHCO3+HCl═NaCl+H2O+CO2↑)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建议每次服用剂量/g Al(OH)3 78 0.25 0.5 NaHCO3 84 26、(13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请填写现象:
(1)取b点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有 个;
(2)取c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24、(6分)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它们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1)雾霾现象的产生与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有直接关系。某地区的雾霾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离子:Na+、Mg2+、NH4+、SO42−、NO3−、Cl−.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后得到试样溶液。若要检验试样溶液是否含有Cl−.其操作步骤是 。安装排气净化器可有效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共核心技术是使用高效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和氮氧化物((用NOx表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最最多的气体和另一种无毒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复合再生粉末活性炭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在此方法中,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6分) 25、(7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酸和碱反应的特点,将稀盐酸匀速、缓慢地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并测绘出烧杯内溶液的温度和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U型管左侧的液体______;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2)注射器中的液体自动喷出;U型管右侧液体______。请写出广口瓶中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得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欲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____;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____. ①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 ②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
【反思拓展】实验步骤①中所加的试剂可换成以下______,也能通过观察现象得出同样的结论。 A. CaCl2溶液 B. Ba(OH)2溶液 C. NaCl溶液 27、(6分)珍珠粉由珍珠经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是重要的药品、化妆品原料。市场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无法辨别它们。但假珍珠使用过多会带来健康问题。 【提出问题1】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真假珍珠粉的差别在哪里?
【做出猜想】小明:含有碳酸钙;小华:含有蛋白质;小芳: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 【实验一】为了确认珍珠粉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表格如下):
3
操作 现象 结论 分别取真假珍珠粉个稍许置于两只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迅速塞紧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石灰水中,观察试管a中均有气泡产生 试管b中实验现象 都含有碳酸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取真假珍珠粉稍许置于两只试管c、d中,滴加一定量的浓,静置后观察 c试管能闻到烧焦羽毛的味道,d试管中未闻到烧假珍珠粉中不含 焦羽毛的味道。 ___________; 【结论】小芳的猜想成立。
【提出问题2】真假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有差别吗?
【实验2】各取5g真假珍珠粉各稍许,置于下列实验装置中(稀盐酸足量).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数据如下: 样品种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假珍珠粉样品(ml) 110.50 110.28 110.05 真珍珠粉样品(ml) 103.82 103.16 102.82 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前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量气管点上端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数据可知: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假珍珠粉(填“>”、“<”、“=”). 四、分析计算(本大题共16分) 28、(6分)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6克,
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18分钟数据如下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克 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哪一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反应进行到18分钟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29、(10分)下表是 100 g某品牌板栗的部分营养成分。 总热量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钠元素 维生素C 1016 kJ 5.1 g 11.3 g ? 4.6 mg 3.3 mg (1)上表中没有涉及的营养素是________;
(2)假设该板栗中的钠元素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则 100 g该板栗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mg(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下同);
(3)假设食物的热量是由蛋白质、糖类、油脂提供的,每克蛋白质、糖类、油脂完全氧化放热分别约为:蛋白质 18 kJ 糖类 16 kJ 油脂 39 kJ根据此数据计算,理论上 100 g该板栗中油脂的质量为________ g。
(4)在食物营养成分中,既是细胞组成成分,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修复更新受损细胞的物质是______; (5)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运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下腔静脉 ④心脏 ⑤小肠毛细血管 ⑥肺部毛细血管 ⑦主动脉. A. 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B. 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C. 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D. 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4
浙江文澜中学2015学年初三期中考试生化试卷
参: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A 11 B 2 D 12 D 3 B 13 C 4 D 14 D 5 D 15 C 6 A 16 A 7 A 17 B 8 C 18 D 9 D 19 C 10 C 20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分) 21、(5分)(1)a、b 肺(肺泡);(2)尿素;(3)F ;(4)含铁; 22、(3分)二氧化碳、氢气;氧气;一氧化碳; 23、(4分)3;Fe+2HCl═FeCl2+H2↑; 24、(6分)(1)取废液加入过量的钡溶液,然后取上层溶液加入化的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2xCO+2NOx
N2+2xCO_;(2)吸附色素和异味;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6分) 25、(7分)(1)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2)放热;反应已经结束;
(3)0.25gAl(OH)3比0.5gNaHCO3能中和更多的HCl,所以药效强于NaHCO3,Al(OH)3和HCl反应速率慢于NaHCO3和HCl,所以药效比服用NaHCO3持久。 26、(13分)(1)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 (2)变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若用两个方程式回答也给分) 实验步骤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 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 实验结论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Na2CO3和NaOH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 Ca(OH)2和NaOH 【反思拓展】AB. 27、(6分)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蛋白质;
(1)连接装置,在水准管的一侧漏斗口加水,最终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起到隔绝作用,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直接接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而消耗一部分,导致测定产生较大误差.
(3)<;
四、分析计算(本大题共16分) 28、(6分)(1)容器内不再产生气泡(或电子天平的示数不再变化);
(2)2.40克;查表可知,大理石碎屑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2.40克,而块状大理石与其质量、成分都相同,所以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也是2.40克 (3)5克 29、(10分)(1)水;(2)11.7;(3)19.0;(4)蛋白质;(5)A.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