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发展趋势
徐芳
2012-10-25 20:18:49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1期
【英文标题】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tudies Abroad: Concepts, Issues and Trends
【作者简介】徐芳,男,1980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文章从协会、学者视角及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反竞争情报的关系等方面讨论了竞争情报的概念,归纳了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的八个问题论域和若干子论域,揭示了竞争情报的五大发展趋势。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ion of C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sociations, scholar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 and commerce spy and counter-intelligence, concludes the eight research fields and some sub-fields of overseas CI, posts the five trends of CI's development.
【关 键 词】国外竞争情报/概念辨析/问题论域/发展趋势oversea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onception discussion/research fields/development trends
现代竞争情报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1986年美国的SCIP成立为标志。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德国、中国等国家分别成
立了SCIP国家分会,积极推动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情报应用。与此同时,国际上建立了全球工商情报联盟(Global Business Intelligence Alliance,简称GBIA)。本文以“competitiveintelligence”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入口,检索了SCI、LISA、Emerald等数据库,并访问了SCIP、SLA等机构的网站,获取关于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现状的数据。然后,从协会、学者视角,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反竞争情报的区别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辨析了竞争情报的概念;客观地归纳了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的八个问题论域和若干子论域;揭示了竞争情报发展的技术化、网络化、知识化、集成化以及职业化五大趋势。希望对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现状的了解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能够有所裨益。
1 国外竞争情报概念辨析
1.1 协会视角的竞争情报
SCIP网站的常见问题回答(FAQ)栏目中,关于“什么是CI”的答案对竞争情报进行了定义,认为竞争情报是一个必要的合乎道德的商业学科,以便在理解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决策[1]。当前发布在SCIP网站上的竞争情报定义为:竞争情报是为了决策支持而检测竞争环境和分析内部数据的过程;竞争情报能够使各公司的管理人员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不管是市场营销、R&D、投资战略还是长期业务战略;有效的竞争情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在合法、合乎道德范围内,客观地搜集和分析信息,控制切实有效情报向决策者们传递等[2]。SCIP的第一个定义反映了竞争情报的学科本质,第二个定义反应了竞争情报职业可能关注的过程和实践。
1.2 学者视角的竞争情报
1999年,Herring提出竞争情报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或者是一个关键竞争情报课题(KITs),注重成果导向的竞争情报过程模型[3]。2007年,Fleisher和Bensoussan对竞争情报的定义为:在像那些有关竞争情报的定义一样,竞争情报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过程,通过该过程组织搜集与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相关的信息,并且最好将CI应用于他们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中以便改善企业的绩效;竞争情报将信号、事件、观点以及数据与关于企业和竞争环境的具体模式和态势联系起来[4]。
1.3 竞争情报与商业情报
在某些情况下,“商业情报(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一个比“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更宽泛的词语,甚至比早期使用的“商业竞争者情报(Competitor Intelligence,CI)”一词更加宽泛,而“商业竞争者情报”一词基本上已经废弃不用了。Buchda最近讨论这几个概念并认为一般来说商业情报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包括满足组织内更大情报需求的技术方法[5]。
1.4 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
“CI是间谍吗”?不是。间谍是利用非法的手段收集信息。在CI活动中,不需要使用非法的和不合乎道德的方法。事实上,使用非法的和不合乎道德的方法意味着CI的失败,因为几乎决策者需要了解的关于竞争环境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使用法律范围内的合乎道德的手段发现。大多数通过公开渠道和道德要求范围内不能获取的信息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分析工具——仅仅是CI对组织的一个增
值方式来推导[1]。
1.5 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不是一回事。反竞争情报一词描述了组织采取保护“敌对”情报搜集者觊觎信息的步骤。一个最有效的反竞争情报措施是定义该公司的“商业秘密”并控制其传播[1]。事实上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如同事物的正反面,在组织的竞争情报工作实践中应采用集成的思想将两者统一起来,用各种反竞争情报手段来保护企业的竞争情报。
2 国外竞争情报的问题论域
2.1 竞争情报理论
(1)竞争情报搜集。1988年,Greene H.F.曾经提出市场的动态性导致了竞争情报搜集需求的产生,企业一般将竞争情报的搜集工作分配给市场营销部门,有时将其作为MIS的一个部分[6]。2008年,Wu X.W.和Na R.等研究了Web2.0时代虚拟社会网络关系对竞争情报搜集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7]。
(2)竞争情报分析。1999年,Santora N.J.研究了定量竞争情报[8];2000年,Combs R;Moorhead J.介绍了竞争情报分析的五个目的[9]。
(3)竞争情报传递。2004年,Marin J.和Poulter A.提出竞争情报的有效传递可以在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但主要应该以人为主[10]。
(4)CEO和CIO视角的竞争情报。2002年,Vedder R.G.和Guynes C.S.讨论了一项对CIO和CEO所在公司竞争情报实践情况调查的情况,作者认为竞争情报工作的提高有待于信息技术的提高,应该注意提高信息技术的功能.和CIO对竞争情报的需求[11]。
(5)竞争情报与。2000年,Bergeron P.研究了七家鼓励中小型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而制定的,并提出应该注意更好地理解中小型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与使用情况,特别是面向电子(e-Government)的部分[12]。
(6)竞争情报过程。1996年,Gibbons P.T.和Prescott J.E.提出了组织竞争情报过程模型[13]。2008年,Saayman A.和Pienaar J.等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竞争情报构建过程的规范性问题[14]。
(7)竞争情报集成。2008年,Chen Z.W.和Yang K.认为竞争情报的动态性决定了竞争情报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必须对竞争情报过程进行集成,以便统一竞争情报过程,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15]。
(8)竞争情报功能成熟度。2009年,Heppes D.和Du Toit A.研究了竞争情报功能成熟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帮助南非小额银行业的竞争情报功能成熟度从中级提高到世界级[16]。
(9)网络竞争情报。2005年,Pikas C.K.探讨了利用Blog进行企业情报传递的各种问题[17]。2007年,Deng Z.H.和Luo L.探讨了Web2.0环境下竞争情报搜索、分析与传递的新途径[18]。
(10)竞争性技术情报。2000年,Norling P.M.和Herring J.P.等研究了技术情报在企业中的应用,认为技术情报实施的成功与企业是否聘用经验丰富的专门技术人才密切相关[19]。2004年,Ifan H.K.和Dou J.B.等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竞争性技术情报的应用情况[20]。
(11)专利竞争情报。2008年,Lin H.Y.和Hsieh C.H.等研究了一项专利趋势变化挖掘技术(Patent Trend Change Mining,PTCM),能够自动识别专利趋势变化;同时作者选择中国地区半导体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21]。
(12)竞争情报绩效评估。2007年Pereira A.M.和Ramos I.研究了组织竞争情报的测评问题,分析了现有的测评指标并设计了新的指标及其测评方法[22]。
(13)竞争情报法律与道德。2004年,Gordon J.认为竞争情报是一个合法和合乎道德的过程[23]。
2.2 竞争情报技术与方法
(1)文本的语义分析技术。1995年,Marteau P.F.和Krumeich C.介绍了一种能够满足竞争情报需求的计算机辅助系统。该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复杂的文本数据进行语义分析[24]。
(2)数据挖掘技术。1999年,Llanes L.M.和Cartaya J.C.等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竞争情报过程中的应用[25]。
(3)本体驱动的抽取技术。2008年,Yan C.和Jin P.Q.等提出了本体驱动的抽取网络竞争情报的框架,并讨论了抽取企业网络竞争情报的本体论基础和企业网络竞争情报的本体抽取过程[26]。
(4)智能代理技术。2003年,Pereira da Silva H.提出了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竞争情报过程,该智能代理能够监测、搜集和过滤对组织战略有用的信息资源[27]。
(5)软件和系统。2001年,Hwee-Leng Ong和Ah-Hwee Tan等描述了能够帮助企业知识工作者搜集、组织、跟踪、传递竞争情报的软件FOCI[28]。2001年,Gilmore J.和Pagels M.等描述了能够将不同来源信息转变成为可操作的有价值的知识的工具Project X[29]。
(6)情景方法。1999年,Tarapanoff K.和Gomes da Nobrega R.等介绍了情景分析方法在竞争情报中应用十个步骤[30]。2003年,Armstrong H.L.和Davey J.描述了竞争情报过程与网络战争中运行的情景[31]。
(7)内容辅助的网页共链分析。2007年,Vaughan L.和You J.在成功运用网页共链分析制定企业竞争地位行业地图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加入网页内容来改进网页共链分析,以便获取企业某一特定细分市场的竞争地位地图[32]。
2.3 竞争情报实践
(1)某国的竞争情报实践。2003年,Du Toit A.S.A.对南非制造企业的竞争情报实践进行了调查[33]。2006年,Seidler-de Alwis R.对德国中小型企业竞
争情报的应用及成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并探讨了竞争情报外包等问题[34]。
(2)竞争情报在具体行业的实践。2007年,Tanev S.研究了竞争情报在小型技术公司信息管理与创新中的应用[35]。2008年,Schweyer K.研究了竞争情报在法律公司中的实践[36]。
(3)竞争情报案例分析。2000年,Vedder R.G.和Guynes C.S.的研究结果显示CEOs和CIOs经常会对竞争情报的一些问题产生不一致的想法,CIOs不如CEOs能够看到竞争情报的利益,也不愿意分配资源给竞争情报项目[37]。2004年,McGonagle J.J.Jr.和Vella C.M.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不同公司对竞争情报的应用情况,调查了两家公司内部信息与记录的利用策略以及每家公司竞争情报策略的效果[38]。
(4)竞争情报与未来预见。1999年,Weiss A.提出快速变化的市场,如果不能利用一些技术预测未来的形势,那么企业会处于风险之中。这些分析技术和方法主要有宏观分析、推论性扫描以及情景分析等[39]。
(5)竞争情报在市场中的应用。1995年,Cooperman T.利用会员满意信息作为竞争情报成功地制定销售、市场以及计划策略[40]。1997年,Gruebel R.J.和Weida W.A.提出多种策略来利用在线数据库评估新的市场机会,识别特定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瞄准特定竞争对手的主要活动等[41]。
(6)竞争情报在决策制定中的应用。2005年,Casoni G.研究了竞争情报对企业决策制定过程的支持,并以意大利建筑行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42]。2006
年,Salles M.针对中小型企业获取竞争情报困难的现状,对70家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了中小型企业的竞争情报需求[43]。
(7)竞争情报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2005年,Zha X.J.和Jiao R.等从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的角度出发,涉及了基于危机管理的竞争情报模型[44]。2007年,Liu W.H.和Ge J.等分析了风险分析与竞争情报在风险分析的重要性的关系,提出了风险分析中最佳竞争情报搜集规模的模型[45]。
(8)竞争情报在供应链中的应用。2006年,Zha X.J.和Lu S.J.认为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时间和速度的竞争,竞争情报通过环境检测、早期预警等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应对客户快速的需求变化;同时作者还构建了基于竞争情报的敏捷供应链模式[46]。
(9)虚拟组织中的竞争情报。1999年,Fitzpatrick W.M.和Burke D.R.研究了虚拟组织由于外包与合同承包等方式而带来的战略弹性和成本优势以及这些优势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同时作者也研究了虚拟组织的竞争情报弱势[47]。
2.4 竞争情报系统
国外有不少关于竞争情报系统的研究。主要有:1986年,Stanat R.认为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搜集来自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并将其与外部信息进行融合,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竞争情报系统来实现对内外部文档信息的最大化利用[48]。2004年,Chen M.认为竞争情报系统是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而信息检索系统是竞争情报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介绍了一种信息检索模型——潜在语
义标引[49]。2008年,Deng Z.H.和Zhu T.F.等研究了基于SOA的竞争情报框架及其相关的技术,详细分析了SOA技术和CIS模型,基于SOA竞争情报系统的优势以及基于SOA竞争情报体系框架在企业中的应用等[50]。
2.5 竞争情报源
竞争情报源曾经是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不过最近较少见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1986年,Wagers R.研究了网络竞争情报源[51];1999年,Fleitas Ravelo I.和Silva E.O.研究了公司目录等竞争情报源[52];2001年,Erdelez S.和Ware N.研究了利用二手信息源寻找竞争情报[53]。
2.6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是国外竞争情报研究中比较新的一个研究领域。1998年,Hart G.M.研究了澳大利亚某公司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关系[54];2006年,Benczur D.研究了Internet用于竞争情报搜集的三个方面:竞争对手的网站、外部数据库和在线论坛[55];2007年,Canongia C.研究了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与技术预见之间的协同关系[56]。
2.7 竞争情报职业
竞争情报职业也是国外竞争情报研究中另一个较新的领域。1984年,Kemp D.提出企业内部出现了信息专家通过竞争情报为战略规划部门服务的趋势[57];2006年,Jin T.和Bouthillier F.研究了竞争情报的角色[58];2007年,Effenberger C.和Hartmann B.等认为组织的竞争情报部门能够通过其自身的高
质量工作和成功的最终情报分析产品来突出其在组织中的地位[59]。
2.8 竞争情报教育
竞争情报教育也是国外竞争情报研究中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领域。2004年,Fleisher C.S.认为虽然很多组织意识到在其市场中使用竞争情报,但是正规的竞争情报教育却很缺乏;同时作者评估了竞争情报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竞争情报教育的机遇[60]。2008年,Du Toit A.和Muller M.L.对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竞争情报课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竞争情报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常作为一项的学位科目而不是其他科目的一部分[61]。
3 国外竞争情报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总结国外竞争情报发展的五大趋势:技术化趋势、网络化趋势、知识化趋势、集成化趋势以及职业化趋势。
3.1 技术化趋势
纵观国外竞争情报的研究,可以发现“竞争情报技术”一直都是国外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有很多关于文件检测系统、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有关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文本语义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21世纪以来出现了关于数据挖掘技术、网络监测系统、基于智能代理的数据挖掘系统、本体驱动的数据抽取等技术的研究。但应用CIS成为竞争情报实践的瓶颈。很多企业在利用CIS的实践中,竞争情报的效果并不显著,竞争情报的价值和企业的效益也没有明显的提升,这表明CIS的成功实施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界在研究过程中不但要继承重视技术的传统,而且应该注意对竞争情报其他领域研究的重视。
3.2 网络化趋势
企业网站、全文数据库、在线论坛以及各种开放存取资源等已成为竞争情报用户和竞争情报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情报源之一。竞争情报过程中的搜集、整理、分析、存储、传递、检索等环节无一不受到网络的影响,甚至用户的竞争情报需求也与网络密切相关。网络环境下,围绕如何利用网络提高竞争情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怎样开发与利用网络这个新的竞争情报源等问题,竞争情报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的课题。可以说,竞争情报的研究具有网络化的趋势。面对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身处“信息爆炸”、“信息混沌空间”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准确的情报源,获取正确可靠的竞争情报,如何才能够建立组织的竞争情报中心或系统并使之发挥高效的功能,是网络时代竞争情报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知识化趋势
企业日益增长的竞争情报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直接提供可行动的竞争情报方法,将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并将其激活,向组织提供所需的特定竞争情报以便帮助企业解决战略决策、特定细分市场的问题等。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竞争情报与技术预见以及利用知识管理系统改进竞争情报效率等成为竞争情报研究的新领域。正如布鲁克斯所说:“情报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和组织客观知识”,竞争情报工作的任务亦是如此。知识挖掘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知识管理系统、智能代理技术、知识地图系统、知识构建技术等在竞争情报工作中的广泛
应用,使人类对海量信息资源的管理可以深入到“知识单元”,竞争情报的研究正逐渐与知识管理相融合,竞争情报系统也出现与知识管理系统集成的趋势。
3.4 集成化趋势
随着IT在企业中的不断应用,企业已经拥有大量的的应用软件,如: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各种成套的应用软件。这些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是企业竞争情报(特别是内部情报)的来源之一,但是这些系统往往是由不同的软件制造商开发和生产,面临着不兼容的难题,如异构计算平台等。CIS与这些系统之间的不兼容会竞争情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集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竞争情报的集成是一种知识集成。回顾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的历程,可以发现有很多关于竞争情报过程、过程集成、过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希望通过规范组织竞争情报建立的过程,整合组织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资源,改进竞争情报工作的流程以及开发竞争情报过程中的内外部情报交流机制等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组织)竞争情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5 职业化趋势
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大变革。作为企业的第四要素,竞争情报不是“工业间谍”更不是女巫手中的“水晶球”,而是现代职业的一种。产品周期的不断缩短、市场日益细分、市场竞争日趋全球化,企业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对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等情报搜集、分析与利用,使企业更灵活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迅速的做出战略决策。竞争情报已不仅是企业寻找市场机会的重要因素,
而且已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但是,竞争情报并非现成的唾手可得的东西,它是采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按照规范的过程生产出来的智慧型的产品。这项工作只有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专门技术人员才能够胜任。纵观国外竞争情报的研究,可以发现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竞争情报职业的社会优势、竞争情报职业的社会角色、正规竞争情报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竞争情报职业的本质等方面的研究,竞争情报的发展出现职业化趋势的特点。
【参考文献】
[1]Roborta B. Issues in defin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 exploration[J]. Journa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Management, 2008,4(3):3-14.
[2]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 About SCIP[OL].[2009-07-15].
http://www.scip.org/content.cfm?itemnumber=2214 & navItemNumbor=492.
[3]Herring J P. Key intelligence topics: A process to identify and define intelligence needs[J].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1999,10(2):4-14.
[4]Fleisher C S, Bensoussan B E. Business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new and classic methods[M].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FT Press, 2007:1-18.
[5]Buchda S. Rulers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 overview and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approaches[J]. Journa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Management, 2007,4(2):23-54.
[6]Greene H 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the information center[J]. Special Libraries, 1988,79(4):285-296.
[7]Wu X w, Na R, Xu F Y. Research on the virtual huma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network[C].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Management, 2008:24-28.
[8]Santora N J.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 Abstracts of Papers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9,217:U552-U552.
[9]Combs R, Moorhead J.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Finding the Clues Online[J]. Database, 2000,13(5):15-18.
[10]Matin J, Poulter A. Dissemin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04,30(2):165-180.
[11]Vedder R G, Guynes C S. CIOs' perspectives 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J].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002,19(4):49-55.
[12]Bergeron P. Government approaches to foste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actice in SM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ight
governments[C]. ASIS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63RD ASIS Annual Meeting, 2000,37:301-308.
[13]Gibbons P T, Prescott J E. Paralle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6,11(1-2):162-178.
[14]Saayman A, Pienaar J, de Pelsmacker P, et 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onstruct exploration, validation and equivalence[C]. ASLIB Proceedings, 2008,60(4):383-411.
[15]Chen Z W, Yang K. On the rational process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 Proceeding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2008,7:52-54.
[16]Heppes D, du Toit A. Level of maturity of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function case study of a retail bank in South Africa[C]. ASLIB Proceedings, 2009,61(1):48-66.
[17]Pikas C K. Blog searching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rand image, and reputation management[J]. OnLine, 2005,29(4):16-21.
[18]Deng Z H, Luo L. An exploratory discuss of new ways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n WEB2.0[J].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rient to E-society,
2007,252:597-604.
[19]Norling P M, Herring J P, Rosenkrans W A, et al. Putting competitive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to work[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0,43(5):23-28.
[20]Ifan H K, Dou J B, Manullang S, et al. Developing 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in Indonesia[J]. Tehnovation, 2004,24(12):995-999.
[21]Lin H Y, Hsieh C H, Chiao J H, et al. Infra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latform for Taipower[J]. Monthly Journal of Taipower's Engineering, 2007,702:68-96.
[22]Pereira A M, Ramos I. The measurement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 A proposal[C]. Proceedings of the 8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7,1-2:750-758.
[23]Gordon J.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law and ethics[J]. Leg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4,4(1):7-18.
[24]Marteau P F, Krumeich C. Semantic analysis of text applied to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 IDT 95. 12th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95:258-265.
[25]Llanes L M, Cartaya J C, Andrade R E. Some information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cess[J]. FID Review, 1999,1(4-5):-71.
[26]Yan C, Jin P Q, Yue L H. Ontology-driven extraction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the Internet[C]. 2008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Symposia, 2008:35-38.
[27]Pereira da Silva H.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the Internet: An intelligent agent based process[J]. Ciência da Informacǎo, 2003,32(1):115-134.
[28]Hwee-Leng Ong, Ah-Hwee Tan, Jamie Ng, et al. FOCI: Flexible organizer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ACM CIKM.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1:523-525.
[29]Gilmore J, Pagels M, Palk J. Project X: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ata mining and analysis[C].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Theory, Tools and Technology III, 2001:258-266.
[30]Tarapanoff K, Comes da Nobrega R, Cormier P M J.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scenarios: A methodological proposal for a case study in Brazil[J]. FID Review, 1999,1(4-5):31-41.
[31]Armstrong H L, Davey J. Assembl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using classroom scenarios[J]. Security Education and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2003,125:159-167.
[32]Vanghan L, You J. Content assisted web co-link analysis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J]. Scientometrics, 2008,77(3):433-444.
[33]du Toit A S A.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What is in it for South Africa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3,23(2):111-120.
[34]Seidler-de Alwis 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medium-sized businesses in Germany[J]. NFD Information-Wissenschaft und Praxis, 2006,57(1):7-14.
[35]Tanev 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in small technology-based companies-art[C]. Saratov Fall Meeting 2006: Optical Technologies in Biophysics and Medicine VIII, 2007.
[36]Schweyer K.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sources in law firms[J]. Searcher, 2008:30-34,36,39.
[37]Vedder R G, Guynes C S. A stud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actices in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0,41(2):36-39.
[38]McGonagle J J Jr, Vella C M.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action[J].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2004,38(2):-68.
[39]Weiss A.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actical information or strategic wisdom[C]. Proceedings 23rd International Online Information Meeting, 1999:225-227.
[40]Cooperman T. Member satisfaction information a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 new tool for increasing market share and reducing costs[J]. Manag Care Q. 1995,3(4):36-40.
[41]Gruebel R J, Weida W A. Market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argeting the sci-tech market place[J]. Journal of AGSI, 1997,6(2):68-93.
[42]Casoni 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for SMEs: An application to the Italian building sector[M]//Zanasi A. Text m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intelligence, CRM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outhampto, Boston: WITpress, 2005:227-235.
[43]Salles M. Decision making in SMEs and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J].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2006,17(3):229-237.
[44]Zha X J, Jiao R, Yan T L. Study on the mode of consultative service of government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riented to crisis
management[C]. 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5:101-108.
[45]Liu W H, Ge J, Chen Z Q.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arching scale and enterprise risk analysis[C]. Tirmdcm 2007: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7(1-2):329-332.
[46]Zha X J, Lu S J. Mode of agile supply chain based 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2007:1450-1454.
[47]Fitzpatrick W M, Burke D R. Virtu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of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Cost advantages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vulnerabilities[C]. Emerging Issues 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1999 Conference Program and Proceedings, 1999:84-93.
[48]Stanat R. Building a document-base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C]. DSS-86 Transactions. Sixth International DSS-86 Conference 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1986:433-438.
[49]Chen M. Applic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LSI) i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C].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4(1-2):437-440.
[50]Deng Z H, Zhu T F, Luo L. Construc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 based-on SOA[C].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Management, 2008:531-537.
[51]Wagers R. Online source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J]. Database, 1986,9(3):28-38.
[52]Fleitas Ravelo I, Silva E O. Corporate profiles and company directories as tools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J]. FID Review, 1999,1(4-5):57-63.
[53]Erdelez S, Ware N. Find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n Internet start-up companies: A study of secondary resource use and
information-seeking processes[J]. Information Research, 2001,7(1):115.
[54]Hart G M.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Australia[J]. Journal of AGSI, 1998,7(2):36-40.
[55]Benczur 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IT, 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2006,37-44.
[56]Canongia C. Synergy betwee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and Technological Foresight (TF) as a strategic model of prospecting-The use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against breast cancer[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7,25(1):57-74.
[57]Kemp 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 Online'84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84:158-162.
[58]Jin T, Bouthillier F. What do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 do? A pilot study[J]. 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E L Information ET DE Bibliotheconomie, 2006,30(1-2):97-98.
[59]Effenberger C, Hartmann B, Streib S, et al. Internal marketing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 in large companies[J]. NFD Information-Wissensehaft und Praxis, 2007,58(2):83-88.
[60]Fleisher C 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ducation: Competencies, sources, and trends[J].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2004,38(2):56-62.
[61]du Toit A, Muller M L. Train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alysts via the Web: The 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 experie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5,46(4):320-3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