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诗文阅读】《三峡》《游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三峡》《游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来源:九壹网
【古诗文阅读】《三峡》《游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北魏 郦道元)

【乙】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 虽

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 良

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

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 绝

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 不相同

的一组是( )(2分) A. 虽 兜笼不能容 虽

乘奔御风 B.公步行 良 苦 良 多趣味 C.路 绝 矣 沿溯阻 绝 D. 引

五六壮佼者来 属 引 凄异

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浴黄山 之 汤泉 A.予独爱莲 之

)(2分) (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 之

有(《陋室铭》) C.实是欲界 之

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 之

(《卖油翁》)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15.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2、D(2分) 13、C(2分)

14、(3分)(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自、互文句式各1分,梳理1分。)

(3分)(2)开始时还想勉强撑着自己走,等到十分疲惫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犹、乃各1分,梳理1分。)

15、(4分)《三峡》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可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正侧面描写谈;(2分)《游黄山记》描绘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的特点,可结合“虽兜笼不能容”“ 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步行良苦”等正侧面描写谈。(2分)附译文: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温泉洗澡。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

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