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察I Consumer Watch 明了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思。 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 而高田没能做到。” 方面,我们希望高田能够尽快实现 民币)收购高田的安全气囊、安全 事业复兴,另一方面,也希望高田 带 ̄UJI,童安全座椅等主要业务并 能够保障找回产品的替换品的供 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将不再负担高 田公司余下的债务。 由于大众和通用公布的召回 la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 应。” 就高田气囊倒闭一事接受了媒体 消息称,中国均胜电子旗下 的采访,他说:“我们认为,(高田 的美国零部件企业百利得将斥资 车型众多,只能按照隐患程度和严 申请破产)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一 l 8 0 0亿日元(约合ll 0亿元人 重程度分批召回。 强制国标 目 解决车内异味难题的终极之道 文/本刊首席记者刘回春 消费者的不断投诉和的 的遭遇,“车开了一年一直以为是 影响,迫使大众旗下奥迪、斯柯达 新车味道没有注意,今年高温天气 — 一 内异味作为令车主头 厂家开始逐渐更换新车材料并且 开窗行驶老是有股异味飘进车里 疼的大问题,多年来一 默默为一些主动上门的消费者更 来,百度搜索才知道要换隔音棉, 直居汽车行业投诉的 换隔音棉,但是并不能解决彻底车 投诉到厂家后,4s通知换隔音棉, ————IL_▲ 前列。《中国质量万里行 根据消 内异味问题。为此,((中国质量万 说是隔音棉有问题换了就会好”。 费者投诉,进行了持续追踪报道, 斯柯达明锐染上”异味病”))、 ((斯柯达汽车异味严重里行 记者走访了众多业内专家学 2017年4月,钟先生在4s店换 者,对车内异味这一顽疾进行了深 隔音棉,换了隔音棉后第二天那异 味又出现,“去店里查原因,车后备 被指使 入剖析。 用劣质中空棉))、((奥迪Q5车内异 箱异味严重,接着丢了备胎、铲了 味刺鼻检测费用昂贵 、 奥迪异 味问题再升级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 、异昧源自偷工减料 深圳f车友钟先生讲述了自己 后备箱止震片,全车只剩下铁皮, 一样有味道并且甲醛一样超标”, 然后钟先生去车友群跟 朋友交流,朋友告知是机 舱串气问题,于是钟先生 ((奥迪异味未了 等, 引起社会及媒体对汽车 异味问题的广泛关注。近 日,本刊《车内异味这么 大,原因却检测不出来, 封了发动机舱,行驶中的 异味基本算是解决了。 业内专家指出,异味 问题出在哪 再次引起舆 论热议。 不仅仅来自劣质中控棉。 2017年10月・中回质量万里行・51 umer Watch 消费观察 能发出这类异味的车内配置,皮 专家指出,奔驰、宝马、奥迪 遍高于旧车。20辆测试结果高于 革座椅、发泡海绵、仪表板、车门 这些进口品牌车国产后,之所以采 限值的车辆中,大部分行驶里程 内衬板、车顶毡、脚垫中的化纤成 用沥青而不采用树脂、橡胶等环保 低于l0000公里,原因可能是新车 分、阻尼片、隔热层、以及生产过 材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没有 没经过充分通风fUVO C s挥发。 程中大量使用的粘结剂、增塑剂和 关于汽车零部件和辅助材料的相 此外,静态模式下VO C sN试数据 柔革剂。这类物质一旦受到高温加 关国家标准,另一方面,使用沥青 高于动态模式。每辆车都进行静 热就会释放气味难闻且对人体有 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害的甲醛、苯等气体。 车内异味的问题基本都源白 干偷工减料。阻尼片,它是一个是 态、动态测试,有4辆车静态、动态 测试数据均高于国标限值。其中, 异味主要来自挥发性有机物 静态数据比动态的大。“车型与 早在2014年8月,中消协、深圳 VO Cs释放并没有直接关系”,结 贴在车身内表面的一种粘弹性材 市消委会联合发布《2014年乘用 果还显示,低温和定期清洗有利 料,紧贴着车身的钢板壁上,主要 车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 C s) 于VOCs的挥发、控制。 是为了起到减少噪声、减少震动的 专项调查报告))。 作用,也就是起到阻尼作用。一般 车内有异味主要是挥发性有 现行国标并非国家强制性标准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关 VOCs)所致,VOCs通常 情况下阻尼片的材料都选择高分 机化合物(2年3B 1 子树脂、橡胶这类比较环保的材 包含多种已知对人体有害的致癌 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201料。但从这几款车上找到的阻尼片 物,如甲醛、乙醛、苯等。在普通乘 It国家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 的材料,经过鉴定其主要成分和 用车内充斥着大量人造材料,如皮 价指南 ,作为国内首个车内空气 材料性质是70号沥青。沥青大家 革、塑胶、油漆、黏膜等,若这些材 质量标准,填补了我国车内空气质 应该都熟悉,是一种煤焦油或石 料中含有并释放VO C S,加上车内 量标准的空白,使得车内空气检测 油提炼之后的废渣,这种材料受 不但空间狭小,且完全密闭,以及 终于有标准可依。(《指南 明确规 热之后会发出含多环芳烃、硫、酚 车辆通常在室外温度较高的环境 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苯、二 的有害气体,这类物质是明确规定 下运行,将使得其成为高危领域。 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 的一类致癌物质。在多环芳烃中主 测试显示,参考国家标准 乘 丙烯醛8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浓度 要的有害成分是苯并芘,它是一种 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51辆 的限值,但因该 指南))并非国家 突变原,强力的致癌物质,而且溶 车中有31辆测试数值低于该标准 颁布的强制标准,只是推荐性国家 脂性很强,吸入后会粘附在肺粘 中限值的要求(占60.8%),20辆车 标准,不具有法律效应,对企业没 膜上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高于该标准限值要求(占39.2%); 有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因此实施这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51辆 几年来收效甚微。 以一辆车为例,需要贴这种阻 参考(尼片的部位有八到十二处,其中大 车中有24辆低于该标准限值要求 深圳市消委会消费指导部相 多位于封闭的汽车驾驶室内,总面 (占47.1%),27辆车高于该标准限 关负责人周珏说,针对汽车车内空 积约3平方米,沥青的总用量大约 值要求(占52.9%)。也就是说,测试 气质量,国家现行 乘用车内空气 为十公斤。由于太阳暴晒及发动机 样品中四成左右车辆空气质量超 质量评价指南 标准主要评价出 散热,紧贴钢板的沥青阻尼片因 过现行标准极限值。其中,此次测 厂新车,不针对正在使用的车辆,受热极易分解释放有毒的多环芳 试中甲醛的最高值居然比国标高 关键的是该标准只是推荐性标 烃气体,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缓慢 出3倍多。 的释放过程。 准,而不是强制性标准。 “中国是唯一对此没有强制 结果分析,新车VO C s风险普 52・中曰厢量万里行・2o17 ̄1oPl 消费观察1 Consumer Watch 性标准的国家”。 深圳市消委会主任冯念 文说,目前国家标准物 标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 价指南 征求意见稿正式发 布。 质浓度高于国外标准,由于 缺乏强制性标准,国内缺乏 能严格执行国标的实验室, 使得车内空气质量消费投诉 新标准拟由推荐性指南 修订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 加严了车内空气质量有害物 质限值。从2017年1月1日起, 所有新定型的销售车辆必须 质。而在欧美等汽车业发达国家, 逐渐增多。即使怀疑车内空 气质量有问题,高达3万元的 严格执行该标准;而对于此 检测费使得消费者难以自掏腰包 目前汽车阻尼片一般都用高分子 前已经定型的车辆,则自2018年7 去做检测。 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这两种原 月1日起开始执行。据了解,目前我国车企并不认 材料都不会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可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证明, 从推荐性指南修订为强制性 在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 国家标准,被视为此次新标准意 同时,基于原标准对8种车内 而能被认可的国家权威检测机构 家,汽车阻尼片一般都使用高分 见稿的最大亮点。又通常不接受消费者个人送检,即 子树脂材料、或者橡胶材料。作为 使消费者有能力自掏腰包,也无法 原材料,这两种原材料都不会挥发 污染物限值设定的较宽泛,新标 个人去做检测。 有毒有害气体。而在中国则存在用 准意见稿进一步收紧了苯、甲苯等 厂家使用不合格材料造成的 沥青制作的阻尼片,持续散发臭 有害物质的限值:苯由原标准的  ̄11严为0.06/m3,甲苯由 车内异味问题,缺乏强制性标准是 味,导致车内空气污染,危害人体 0.11/m3;汽车消费中车内空气质量无法得 健康。 到保障的根本原因。对于目前执行 1.10/m33N严为1.00/m3,二甲苯和 我国目前的标准还不健全,在 乙苯由1.50/m3]/H严为1.O0/m3。 的推荐性标准,不负责任的汽车厂 汽车材料使用上没有明文规定。 商完全可以弃之不理,致使众多消 值得注意的是,乙醛的限 汽车专家张志勇表示:“如果 值由原来的0.05mg/m3调整为 上述问题。”他指出,由于每个国 稿编制说明给出的解释是,乙醛对 家的不同,企业所使用的技 人的健康影响较甲醛小,且车内空 费者车内异味问题投诉最终得不 全球使用统一标准的话,不会出现 0.20mg/m3。对此,新标准意见 到妥善解决。 国家对车企使用材料无明文规定 术和材料也不同。而正是因为我 气中乙醛浓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针对车企为降低成本偷工减 国相关规定相对不够键全,企业在 性,限值有所放宽,但仍低于国际 料,不适用环保材料造成的异味 逐利的过程中,或许会选择使用 上广泛认可的0.30m g/m3安全 问题,央视从北京奔驰C级车、E 不环保、成本较低的材料,并且我 阈值。 级车,华晨宝马3系车、5系车以及 国在汽车生产环节仍然存在监管 一为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新标 准意见稿增加了信息公开和环保 一汽奥迪的A6、Q5上取下6个阻尼 漏洞。 片样品,送至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 试中心进行成分检测。检验结果显 示,6份样品均含有沥青成分。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l976年就 致性检查的要求。车企须公开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由推荐性变强制性 拟批量生产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 信息,主管部门则可以随机在生 今年1月份,由环保部和国家 产线上抽取批量生产的汽车进行 将煤焦油沥青列为一类致癌物 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强制性国家 环保一致性检查。圈 2017年1明・中田赝量万里行・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