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杂志2013年10月第42卷第1O期 能,导致皮下积液;②头皮出血电凝过度,致使皮缘血运 障碍;③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清除不彻底,骨窗不够 大,减压不充分,术后脑肿胀、脑积水、脑水肿明显,致使 1343 织,留取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如渗液清亮,漏口 可行水平褥式缝合加间断缝合,局部加压包扎,可防止 切口再次漏液;如皮下积液明显,清创时可敞开切口,释 放积液后再缝合,其后每日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 ]、 使用活血化瘀中成药有助于积液吸收、伤口愈合;如切 口漏出液为明显脓性液,感染多严重,单纯换药、抗感染 治疗效果多不佳,需经原切口开颅清创;如为颅内压增 颅内压持续增高,脑组织膨出嵌顿于骨窗边缘;④人工 硬脑膜、明胶海绵等人工材料使用过多,部分患者出现 排斥反应;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头皮切口经过了严重挫 伤区或使用了原伤口;⑥术后伤口感染、颅内感染;⑦术 后大剂量、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影响切口愈合;⑧术 后患者呈负氮平衡、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 症,使切口愈合不良;⑨患者伴有糖尿病、肝炎、梅毒等 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影响切口愈合。 针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常见原因,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头皮手术切口设计应避开头 高、局部脑膨出所致,可加强脱水降颅压治疗后腰穿释 放脑脊液,待膨出脑组织复位后,骨窗处弹力绷带包扎 防止脑组织再次膨出;如颅内压顽固性增高,可行脑室 外引流、开颅清除失活脑组织及内减压术。 引起去骨瓣减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原因众多, 但多为操作细节处理不当所致,术中仔细按规范操作 皮严重挫伤区,尽量不使用原伤口,手术时保护皮瓣基 底部大血管,对头皮切缘出血适度电凝即可,以免影响 血运;②尽可能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坏死脑组织,颅内 压明显增高时切除额颞极行内减压;③颅骨减压窗应 足够大并达颅底,骨窗边缘应处理平整,减轻锐性骨缘 对脑组织的损伤;④硬脑膜应减张缝合,密闭颅腔;⑤ 帽状腱膜层应严密缝合;⑥根据需要在颅内减压腔、硬 脑膜外留置引流管,减少积液;⑦术后及早换药,发现 切口脑脊液漏及时缝合并使用有效抗生素,避免发展 多可避免,一经发现应及时行清创缝合、加压包扎、腰 穿等处理多可治愈。 参考文献 [1] 肖龙坡,陶志宇,王 晓.开颅术后脑膨出合并切口脑脊 液漏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8,16(5): 462. [2]吴小军,胡国汉,钱俊,等.听神经瘤骨瓣成形术和骨窗 术术后脑脊液切口漏的对比研究E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 科杂志,2011,16(5):203—205. [3]李树志,岳修臣,邓昌武,等.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 切口漏的原因及预防[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 (1):89. 成颅内感染;⑧减少不必要的糖皮质激素使用;⑨加强 营养支持,早期胃肠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控 制血压、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护肝肾功能,提高机 体免疫力;⑩尽量减少人工材料的使用。 [4]靳桂明,董玉梅,张瞿璐,等.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 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13(3):149—151. 据报道,在其他条件均衡的情况下,脑脊液漏使颅 内感染的风险增加11.587倍l4],因此术后发现切口脑 脊液漏,应急诊清创缝合,减少颅内感染几率。处理时 应仔细寻找漏口,拆除松脱缝线,清除漏口周围失活组 [5]蔡曙洲,董伟,魏俊,等.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脊液 漏7o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1):694— 695. (收稿:2O13—03—12)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12例分析 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710004) 薛 刚 董海明 姚文刚 赵黎明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临床效 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颅视神经管全程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术 后视力评价。结果:伤后视力完全丧失3例,其中清醒后即刻无光感2例,术后无效;视力进行性下降 至无光感1例,术后视力有恢复;伤后视力仅光感2例、眼前指数7例,术后视力均有恢复。l2例手术 后均无并发症。结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对治疗外伤后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手术效果取决于手术 时机、视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如有手术指证,应早期手术行全程视神经管打开视神经充分减压。 主题词 视神经损伤/外科学 减压术,外科/方法 【中图分类号1 R7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77(2013)10—1343—03 视神经损伤是头面部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因 额部或额颞部损伤引起,Eh于直接暴力造成眶顶或蝶 1344 骨骨折累及视神经管,造成该段视神经的挫伤、嵌压, 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最终会导致患者永久失明。我科自 2002年2月至201 2年2月采用经颅入路视神经减压 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2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l例,女1例,年龄10~ 42岁,平均27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视神经损 伤7例,左侧视神经损伤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 例,坠落或跌伤3例,打击伤1例。均有额颞部外伤。 伤后视力完全丧失3例,其中清醒后即刻无光感2例, 进行性下降至失明1例;伤后视力仅光感2例;伤后视 力眼前指数7例。24h内手术4例,24~48h手术3 例,48~72h手术2例,72h后手术3例。 2影像学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术前行头颅CT 和视神经管CT及重建检查:视神经管骨折或可疑骨折 6例,蝶、筛窦骨折伴软组织块影或积血征4例,视神经 管周围未见骨折2例,均可见伤侧视神经增粗,发现5 例伴脑挫伤,3例伴有少量硬膜外血肿,5例额骨或眶上 壁骨折,7例颅内积气,脑脊液鼻漏2例。术前行电生理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显示:9例伤眼P 波潜 伏期明显延迟,波幅降低,3例波形未引出。 3 手术方法 12例手术均采用发际内冠状切 口,同侧额部开颅额底硬膜下入路,探查视神经颅内 段,沿视神经走行,切开硬脑膜,向两侧推开,显露视神 经管的上壁和外侧壁,用高速气钻磨头去除视神经管 上壁,长约10mm,切忌骨质一次磨透,仅剩薄层骨片 后,用神经探子轻柔撬起骨片并去除,探查视神经管两 侧壁,使用3mm咬骨钳逐步去除两侧骨质,宽度达到 5mm以上,小骨折片和血肿一并取出。视神经颅口硬 膜反折处,给予切开减压,切开神经管鞘。5例患者在 充分减压后视神经自管内逐渐膨出。术后应用甲基强 的松龙5O0~1000mg冲击治疗5d,给予脱水、营养神 经及血管扩张剂改善循环等治疗。 结 果 术后3月随诊复查视力,术前即刻无光感2例,术 后视力无恢复;视力进行性下降至无光感1例,术后视 力恢复至0.1;术前仅光感者2例,术后视力恢复至0. 1;术前视力眼前指数者7例,其中5例视力恢复至0. 5以上,1例视力0.3,1例视力0.2。伤后急诊手术4 例.除无光感者l例无效外,其余3例视力均恢复至 0.5以上;24~72h手术5例,2例视力恢复至0.5以 上,1例视力0.3,l例视力0.2,1例视力0.1;72h后 手术3例,其中1例无光感者视力无恢复,2例视力恢 复至0.1。术后FVEP检查与术前比较,伤眼P 波 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较原先不同程度提高1O例;波 陕西医学杂志2013年10月第42卷第10期 幅消失未恢复2例。无其他手术并发症。 讨 论 视神经损伤是颅脑外伤较常见的并发症,任何一 段部位损伤均可以造成患者视敏度下降甚至失明,早 期诊断和有效处置对于恢复患者的视力至关重要。治 疗效果受致盲原因、损伤程度、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 术技巧等多种因素影响。 1 视神经损伤的机理 在意外事故的损伤中,视 神经损伤占0.3 ~5%,主要发生在管内段和颅内段 视神经_1]。由于在管内段,视神经位置恒定,且无缓冲 空间,当外力作用于额部或眉弓上方,一旦发生视神经 管或其附近骨折,就会导致视神经管扭曲变形,造成视 神经撕裂、挫伤水肿或者嵌压,在原发损伤的同时继之 发生视神经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管内段视神经变 性甚至坏死。Hughes[2 报道2例视神经损伤病人视 神经病理检查,得出结论尽管有直接暴力导致视神经 发生震荡和撕裂,然而间接视神经损伤也是主要因素。 本组患者术后3月时,除2例无光感者术后视力无恢 复,其余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因此,尽早 去除导致神经受压迫的因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 水肿,对恢复视神经的功能至观重要,视神经管减压术 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 2手术时机视神经管减压术适用于伤后早期 视力进行性障碍并伴有视神经管骨折变形、狭窄或有 骨刺的病人[3]。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头颅 CT检查和视神经管CT重建为必要的辅助检查,一旦 确诊视神经损伤,伴有视神经管或其附近骨折,应尽早 手术行视神经管全程减压,对于无光感的患者除了行 电生理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以明确视神 经损伤的程度,还应给予激素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排 除血管痉挛造成的暂时失明,如能恢复光感仍可考虑 手术减压。本组资料显示与文献报道一致,越早手术 者,有效率越高,且手术时间以伤后3d内为宜,不超过 1周。急诊手术者,视力恢复的速度和程度高于择期 手术者。FVEP检查波形未引出者预后不良。 3 手术方式 眼科、耳鼻喉科医师开展的经眶缘 筛前筛后入路、鼻外侧开筛减压、鼻内窥镜减压术以视 神经管下内壁减压为主,存在手术野狭小,暴露不充 分,减压范围有限,易损伤眼动脉及视神经营养动脉 支,对于筛、蝶窦发育不良的患者手术较为困难,手术 后发生脑脊液漏的几率也较高。由于眼动脉在视神经 管内行于视神经下方鞘壁内,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行 视神经鞘切开时较鼻内窥镜术不易损伤眼动脉及视神 经营养动脉l_4]。充分减压是手术的主要目的,也是影 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满足 陕西医学杂志2013年1O月第42卷第1O期 了Sofferman 提出视神经管减压三要素:打开视神 经管全程,除去管壁的1/2周径,全程纵行切开包括肌 腱环的神经鞘膜。同时兼顾了处理颅内其他问题,脑 脊液漏的发生率低,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宋维贤等[6 对不同入路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进行比较后认为:经 l94. 1345 [2]Hughes B.In direct injury of the optic nevers and chiasm [J].Bull Johns Hosp,1962,3:98—126.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62. [4]鞠学红,李若葆,鞠晓华,等.经颅人路视神经管减压开放 术的应用解剖[J].眼科新进展,2004,24(4):283 284. E5] Soffermen RA.Spheroethmoid approach to the optic nev— er[-J].Larymgoscope,1981,91:184—196. E6]宋维贤,孙华.不同入路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疗效分析 颅人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有效率较高。我们认为,对于 蝶、筛窦骨折伴软组织块影或积血征引起的视神经损 伤,宜采用鼻外侧开筛或鼻内窥镜行视神经管下壁切 除减压术,而对于蝶骨嵴和蝶骨平台骨折引起的视神 经损伤采用经颅视神经管上壁全程减压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宰春和.神经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_J].眼科,2002,11(5):286—288. (收稿:2013-05—10) 不同玻璃体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西安710002) 黄 磊 王 彤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玻璃体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及 硅油填充情况,将37例(40只眼)患者分别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 术组(B组)及玻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C组)。用角膜内皮镜分别测量3组患者术前1 天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手术前后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组间角 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3组病例术后1周及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C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眼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有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 计数明显减少;而无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即显著减少。 主题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类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7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 1000—7377(2013)10—1345—03 14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组(B组)15眼;玻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是衡量角膜内皮功能的一项重 要指标。在以往关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后造 成角膜损害的一些研究中,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是否减 璃体与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组(c组)11眼。 2方 法 2 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 少被看作是角膜损害与否的一项金标准。我们对接受 不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式硅油填充的患者进行术前 及术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监测和对比,以 探讨手术方式的不同和硅油填充时间的长短与角膜损 害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 8月于我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符合纳入标准并完 成全部随访患者37例4O只眼。包括单纯玻璃体积血 11只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4只眼,增殖性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14只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1 只眼。年龄为11~69岁,男24例,占60 ;女16例, 4O 9/6。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及 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A组) 混合5ml球周麻醉;于角膜缘后4mm采用常规的闭合 式扁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过程包括玻璃 体切割,晶状体切割,剥膜,球内电凝,球内光凝,气液交 换,硅油重水交换以及硅油填充等。其中A组行单纯 玻璃体切割术;B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C组 行玻璃体及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晶体切割后不保留 前后囊膜,虹膜6点位根切。结膜囊涂抗生素软膏,术 毕包眼。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手术由同一有经验医 师完成。术后积极控制炎症。常规局部以抗生素及非 甾体类眼水点眼(4次/d),持续4周左右。若术后发现 眼压偏高,则给予局部降眼压眼药控制眼压于正常。 3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 个月,3个月和6个月用日本Tomey公司生产的EM一 1000型接触型角膜内皮镜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