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本资料包括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精选全国重要地级市2016年1月份以来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题目解析详细,排版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
1.(2016·东阳模拟)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话:“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这里所谓的“古人”和“道路”可以理解为( )
A.古典文化/人文主义 B.神学思想/自由主义 C.君主/理性主义 D.经院哲学/唯物主义
2.(2016·滨州模拟)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3.(2016·潍坊一模)16世纪的漫画《灵魂的运输车》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B.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C.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D.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
4.(2016·大连模拟)“西方宗教和科学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5.(2016·吉林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普罗泰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智者学派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智者学派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智者学派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6.(2016·临沂模拟)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此外,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这反映了( )
A.希腊人肯定人的生命价值 B.希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希腊人享受生活的人生观 D.希腊社会对神灵的无比虔诚
7.(2016·重庆模拟)“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泰格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下列与普罗泰格拉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 )
A.“格物致知”
C.“因信称义” D.“美德即知识”
8.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了。”下列属于斯多亚学派观点的是
①逻各斯,即规定着的理性 ②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过程是符合理性的 ③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④逻各斯从世界中产生( )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B.“知识即感觉”
9.(2016·湖北名校联考)“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10.(2016·北京昌平区质检)雨果说:“伏尔泰让那个时代的欧洲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所以他是一个时代。”这么说是因为伏尔泰( )
A.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B.参与并领导法国大 C.颁布民法典动摇欧洲统治秩序
D.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旗帜
11.(2016·湖州质检)《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里的“自然规则”是指(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D.“因信称义”
12.(2016·潮州二模)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二、非选择题
1.(2016·宁波模拟)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自希腊之后,西方世界一直都存在理智和精神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自己全部交给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从我们的意识中完全除去。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并借此使内心世界的图画适合于这变动不居的外在世界的画框„„希腊人没有将外在世界抽象、淡化而专顾内心世界的呼声;他们也从来没有拒绝精神而偏爱其物化的形体。对他们来说,图画和画框是契合的„„
——(美)伊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人实现“图画和画框”的契合的涵义是什么?简述14世纪左右西方为实现这样的“契合”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6分)
(1)贡献: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或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或“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运动,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继承发展:尊崇理性;创立逻辑学(或“三段论”)。
(3)涵义:理智与精神的协调。斗争: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神学束缚中出来。
2.(2016·南通调研)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8分)
(1)主张:通过暴力获得自由;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法国深受封建统治和教会压迫。
(2)前提: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理解: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别人的自由;自由应该由法律或来保证;要按照自由的理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3)促进思想;冲击封建统治,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发生;影响公民法治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