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热水设计技术规范 12.3.1  设计计算。 1  淋浴器设置标准。
体育场(馆)淋浴器设置数量参见表12.2.1—3选用。 2  热量计算。
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hqh(trt1)rnobC
3600  (12.3.1)
式中  Qh——设计小时耗热量(W);   gh——卫生器具的小时热水量(L/h);   C——水的比热,C二4187(J/kg·℃);   tr——热水温度(℃);   t1——冷水温度(℃);  ρr——热水密度(kg/m’);   no——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b——卫生器具同时使用百分数。
体育场(馆)的耗热量一般按淋浴器的设置数量100%计算。 12.3.2  系统设计要点。 1  供水范围。
1)运动员、裁判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淋浴。 2)非竞赛期间其他需用热水的房间及部位。 2  热源。
1)热源可根据当地供热情况选择。如当地有城市热网供应,则尽可能利用热网的蒸汽或高温热水。 2)体育场(馆)内自建燃油或燃气锅炉。 3)小型体育场(馆)也可采用电或太阳能。 3  系统选择。
1)中型以上综合体育场的运动员、裁判员的卫生间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2)小型体育场可采用分散的局部加热系统。 4  加热设备的选择。
加热设备应根据使用特点、水质情况、加热方式、耗热量、热源、维护管理等因素确定。一般可选用节能、传热效果好的容积式、半容积式、半即热式、快速式水加热器等。当选用容积式水加热器时,一般按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贮热量不小于45min设计小时耗热量。加热器的出口最高水温在60℃,配水点最低水温为50℃。
5  管路布置和敷设。
管路布置可根据冷水供水系统选择相应的热水管道布置形式。如冷水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热水可采用闭式系统,管道布置为下行上给式,利用最高配水点放气。如冷水采用“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系统,热水可采用开式系统,管道布置为上行下给式,配水干管的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热水管道敷设:浴室热水管应布置成环状。一般采用机械循环,并应有以下
措施:
1)热水管道应根据选用的管材计算伸缩量,当不能自然补偿时应设置伸缩节。
2)热水横管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应考虑便于放水和排出管道内的气体。
3)热水管道穿墙及楼板均应加设套管,套管管径比设计管径大二档,并高出地坪,套管与管道之间用难燃材料填实。 4) 热水管应设固定支架和活动导向支架。 6  保温。
热水供水管、回水管、加热设备等均应有保温措施,以减少对系统的热损失。 7  饮水供应。
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活动区应供应开水,标准为2L/人·日。
一般采用不锈钢电开水炉。炉上应装设温度计和水位计,炉上的溢流管和放水管不得与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12.3.3  管材和设备。 1  管材。
热水系统中的管材宜采用铜管及相应的配件,焊接;也可采用聚丙烯管(PP-R)及相应的配件,热熔连接。 2  保温材料。
热水供水管、热水回水管、热水透气管、热交换器在选用保
温材料时,应选择导热系数小、性能好、重量轻、元腐蚀、施工方便伪材料。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超细玻璃棉、膨胀珍珠岩、发泡橡胶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