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2010年8月第3卷第4期Chin J Crit CareMed ・经验交流・ 高龄患者热射病24例抢救分析 杨祖军张建峰庄华东 近年来,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和我国人 口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60岁)老人发生热射病 (heat stroke,HS)比率不断增加,过高的体温可严重 影响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导致发 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据报道,高龄人群发 生HS的死亡率可达80%,我院急诊科自2005年 6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高龄HS患者24例,现 将抢救经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5年6月至2010年 5月问在我院诊治的高龄HS患者24例,男性 18例,女性6例,年龄60~91岁,其中职业农民 8例、废物回收者4例、无固定职业8例、退休工人 3例、退休干部1人,本次疾病前均否认急性感染疾 患史。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高热(T≥41 c(=) 伴意识障碍,16例有抽搐,l2例血压低于90/ 60mm Hg(其中6例平均动脉压低于60mm Hg), 腹泻8例,皮肤黏膜广泛出血点8例,经皮血氧饱和 度<9O%7例,心律失常5例,呕吐物咖啡样3例。 1.3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 粒细胞均显著增高,均有尿蛋白改变(+~+++),C反 应蛋白>105 mg/dl者16例,呕吐物或大便潜血试验 阳性(+~++++)13例,血气分析为代谢性酸中毒 6例、Ⅱ型呼吸衰竭5例,血肌酐>150 p ̄mol/L 21例,所有患者的肌酸磷酸肌酶均升高,凝血功能 障碍13例。 1.4治疗方法 1.4.1 控温策略 目标:争取在1 h内降温到 38.9 ̄C(肛温)以下,将患者解除衣物,置于空调房内 DOI:10.3877/cma.j.issn.1467—6880.2010.04.008 作者单位:321000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急诊科 (22~25℃),迅速冷水擦浴后腋窝,大腿根部放置冰 块,头戴冰帽,身裹冰毯,设置水温4~10℃,体温33~ 34cc,直肠安置体温监测探头,启动降温,亚低温治 疗成功达目标后维持6 h左右视病情可撤除,若物 理降温1 h疗效不显,在严密监测血压下加用氯丙 嗪。 1.4.2液体复苏快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前半小 时从中心静脉输冷平衡液500~1000 ml,注意观察 心律;如发生心律失常,则减慢输液速度或改周围静 脉输入。如液体复苏后仍难以维持血压时,首选去甲 肾上腺素升压。 1.4.3 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如发现患者有出 血症状和体征时,首先应高度怀疑DIC存在,配合 实验室检查,应能快速明确,我院主要是少量多次输 注低温血浆,补充凝血因子,补充血小板,经36 h后 其中3例患者的凝血指标恢复正常。 1.4_4解痉抗休克高热发作易导致肌肉痉挛,造 成横纹肌溶解损伤肾功能,我院首选安定,当患者表 现以肌肉痉挛为主时,每次l0~20 mg,缓慢静推,可 在4 h后重复一次,若表现为癫痫发作,缓慢静推 10 mg,继以5~10 mg/h维持,视病情调整剂量,联合 应用654.2及纳洛酮明显改善休克患者的病情,已 被临床广泛应用。 1.4.5其他综合治疗包括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 激素,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 质紊乱,控制感染,配合应用无创通气治疗肺水肿, 治疗脑水肿,保护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加强营养支 持。 2结果 24例高龄HS患者,18例经综合物理降温控制 在38.9℃(肛温)以下,6例需氯丙嗪辅助体温才得 以下降,10例痊愈出院,6例死亡,5例好转出院, 3例放弃治疗。 (电子版)2010年8月第3卷第4期Chin J Crit Care Med(Electronic Edition 3讨论 皮,引起通透性增高,造成肺水肿,脑水肿,再加上 HS患者易并发低钠、低钾改变,如补液时不注意液 HS一般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 体性质,很容易造成血管内低渗状态,加剧组织间隙 水肿,而糖皮质激素却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它能提高 3.1对HS的认识力型,虽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内毒素发病机制和直接热损害机制l11,高温 和强体力活动造成了肠道损伤,肠壁通透性增高,增 加了感染的机会,为产生内毒素血症创造了条件,同 时高热对细胞膜和细胞内结构的直接热损伤,使细 胞变性坏死,释放大量致炎物质,两者共同引发炎症 反应综合征并失控进入MODS,本病例组中有8位 患者出现严重腹泻,证实了高热对肠道损伤后所引 起的肠功能紊乱。 血管张力,同时有退热作用,因此,早期足量应用可 明显减轻渗出、水肿,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休克, 本病例组中有4例发生肺水肿,我们使用80~ 120 mg甲强龙静推,症状快速得到了缓解,有2例 在治疗过程中因稀释性低钠脑病再次昏迷,也在使 用地塞米松后得以改善。 3.5 DIC的处理HS一方面热损伤血管内皮,暴 露内皮下胶原纤维,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 3.2高龄HS流行病学特点既往HS常见于阳光 另一方面高热、内毒素损伤组织细胞,产生组织因 子,开启外源性凝血,以及内毒素的直接作用,它们 直射下工作的人群,多见于青壮年为主,也被称日射 病,老人发生HS多见于持久多日高温后,而近来随 共同促使全身广泛微血栓形成,有文献报道121,出血 是HS的主要死因之一。本研究也观察到,有13例 患者在入院时即存在着凝血功能障碍,8例表现出 着极端气候的不断出现,短时间气温变化非常剧烈, HS发生在老年人患者显著增加,他们有下列特点: ①发生环境,本组病例中有18例居住在城中村的简 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点,针对这些患者早期少量、分 次输祝低温血浆,结果出血均得以有效控制。 3.6小结综上所述,HS是急诊危重症之一,尤其 易水泥平房,高温、密闭不通气;②发生季节,本资料 组中病例均出现在初夏骤起高热2~3 d后,老年人 身体难以快速适应这种气候变化;③医疗处置失当, 6例高热初期意识尚清,在诊所输液退热处理后快 速进入昏迷状态,推测与较强解热药物应用相关,在 血容量不足情况下,使用解热药物显著加重了休克 程度。 3.3控温策略的选择 过高热危象严重影响心、 发生在高龄人群时,其病死率更高。因此,应加强对 老年人群发生HS的认识,有效地做好一级预防,而 一旦发生HS,积极采取综合物理降温,联合应用多 种手段防治DIC及MODS,必要时还可采用集降温、 超滤为一身的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3j,尽力降低死 亡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肝、肺、肾的功能,易导致意识障碍、肌肉痉挛、低血 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障碍、DIC等,因此,迅速控 制体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如能在l h内将体温下 降到38.9 ̄C(肛温)以下且不反弹,预后较好,死亡的 1夏士文,陈阿楠,卜甜甜,等.热射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 展.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3):26. 2 Simon HB.Hyperthemia. New Eng J MED,1 993, 6例患者体温在入院3 d内均有反复,造成二次打 击,我们体会到,采用电子降温+中心静脉输液+胃 管冰水冲洗三联综合物理降温,大多数疗效满意,若 需配合药物降温,则首选氯丙嗪。 3.4重视糖皮质作用HS的病理生理过程类似于 脓毒血症,高热损伤产生了大量炎性介质,包括血管 329(7):483—487. 3周飞虎,宋青,潘亮,等.持续血液净化在热射病合并多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生物医学工程与临 床,2010,14(2):114—117. (收稿日期:2010—07~18) 活性胺、花生四烯酸、白细胞产物、细胞因子、P物 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这些物质直接损伤血管内 (本文编辑:陆远强) 杨祖军,张建峰,庄华东.高龄患者热射病24例抢救分析[J/CO1.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 0,3(4):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