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9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理论tVr探 从“空白’’的 思想史审视艺术发展 李天慈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221006) 摘要:通过对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的解读,从思想史的视角去看待美术现象,鉴赏美术作品,本文着重阐述以思想史的角 度去审视中国传统文脉的传承对文化现象和艺术作品的影响。从而揭示历史发展中思想和审美意识富有节奏韵律感的传承 和创新。 关键词:思想;空白;历史;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79—02 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一书对中国的古代至近代思想的 发展作了一次巡礼式的解读,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文中的 家的连贯性。思想的立场和历史的立场有差异,站在思想的立 场,没有思想的时代哪里会有思想史,思想史要凸显的是一个 见解可谓是高屋建瓴,作者站在思想史的理论高度对中国古 代至近代各个历史时期作了归纳性的概括与提炼,给读者留下 了一个鸟瞰式的印象,通过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又 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思想史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思想史常常不愿意叙述思想仿佛停滞或显得平庸的时代, 也许是因为天才思想家的缺席,使得思想史出现“空白”或“平 庸”,应该说思想史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大链条,怎么会出现 需要阐扬的真理的谱系,然而站在历史的立场,没有哪个时代 没有思想,就像无画处也是画的一部分一样。所以留下一个疑 问:思想史究竟应当研究思想还是历史? 事实上,在看上去平庸的、自足的、守成的时代,人们停留 在幸福和满足之中很难想起忧患和变革,那些未来应付变异环 境的思想资源却常常在潜藏蛰伏的状态中。直到令人震惊的危 机真正出现,后人才会有深度的思考和痛苦的追忆。这就说明, 断裂或者说是空白的呢?作者在这里叙述的非常明确:“思想的 不仅仅精英和经典需要思想史浓墨重彩的书写,很多没有思想 历史常常在保持在存在和改变存在之间来回摇摆,表面上看来 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打破固有的社会构架之间的紧张,每个时 的灰色地带也是值得思想史家深深思索和着力描绘的。无论思 少我们要相信这种思想曾经在历史中存在过,就像先秦时期的 百家争鸣一样,或许一些思想我们已经很少被提及了。恰恰是 一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所谓稳定秩序和改变秩序之间的紧张,延 想伟大或是渺小,也不管这些思想是否能进人人们的记忆,至 代都有被这两种倾向所笼罩,时而寻求保守既定的文化秩序, 表现出平庸式的稳定,时而努力寻求创造新的文化形式,这时 又表现得异乎寻常的跳荡,在变异与绵延、凸显与蛰伏之间书 写着思想本身的历史。因而,在那种似乎停滞的时代,思想的历 史哈在前行,空白的背后其实写满了未发的文字。” 些平庸的思想却是有相当深刻的内涵。黄仁宇的《万历十五 年》,这部备受称赞的书,至今还在亚马逊网上书店评为“五星 级”普通读物。这部书的英文名就叫“1587,A Year ofNo Signif- icance”意思是“1587年,一个没有重要意义的年头”,没有特别 ,在《中国思想史》里,作者指出:也许正是因为有了空白, 才使得思想史有了节奏的韵律感。空白恰恰是一种有意思的 内容,断裂恰恰是有意义的连续。中国的绘画理论里有一条很 精彩的时代,可能也有其意义所在。知识、信仰、思想在一个全 面合理化和系统化的总结之后,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定于一”的 时代,所有的知识、信仰和思想都无以逃遁“一”的笼罩。于是看 上去是十分的局面,却导致了洞察力和批判力的消解,这 个消解的过程也应当是思想史应当讨论的历史现象。 历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宝贵历史 具中国特色的命题:“计白当黑”、“笔断意连”,就是说画的空 白处也是画家苦心经营的,书法的笔痕断截处也是见得精神 气息的。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得以想象的空间。蕴含了最富有 包蕴性的内容,书法中的飞白正偶现了书卷情趣。思想史不仅 遗产;不过要从思想史上看,这也是“盛世”带来的无思想的状 这值得我们深刻的思考。当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笼罩一切 要写那些充满变异的时代,而且要写那些平缓绵延的时代,历 况,史阅读者和绘画的欣赏者之间的曲别就在于:读历史的不能 任意的想象空白时的历史。我们来看看有关思想史中的“道 统”的建构过程。“道统”学说成立的真正基础在于“千圣传 心”,即此心此理的体认。从韩愈到朱熹,从中唐到南宋,是一 段重新建立道统的过程。他们虽然是承接了孔孟的儒家学说, 但他们建构的却是自己的新谱系,仿佛重新书写了一遍思想 的时候,就会反复的再现一些空洞的套话,成为需要背诵的教 条和金科玉律,正是这些大一统的思想背后,却又有一个强烈 的暗示:“除此之外,勿作它声”。历朝都有出现过“”,这 就是皇权运用其普遍意义的观念对思想的控制与垄断。当平 庸、空洞、千篇一律的思想笼罩一切的时候,这个时代就取消了 异类,瓦解了批评,抹煞了深刻。可是,正像是“黎明前的黑暗”, 它会引发出思想史的新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表面上取消个 人的思考,使真正的思考变成私人话语,与公众话语分离。例 如清据学的背景就是私人话语和公众话语的分离,公共 史一样。在他们看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就是他们思 想史的连续的原始文本,其实在孟子之后,就没有什么人来梳 理这四部书的思想传承,直到韩愈、程颢、程颐才又使“道统” 重新得以溯源探究,这期间近有千余年的空白。虽然“道统”留 下了空白,而恰恰在这个空白中我们可以看到宋儒与先秦儒 场合官样文章通行,道德和伦理的普遍原则设立为崇高的标 准,但是私下却我行我素,心灵深处已经逃离控制。葛兆光说 279 理论新探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3— 9 到:“当公共空间并没有存在的余地时,以注释经典取得合法性 过去被推向远处当背景的思想拉近,放在视觉的焦距处加以 的学术话语,就成了智慧和心灵自由活动、自我操练的领域。” 从有史官的时候开始,历史就在不断的筛选曾经发生的 事情,总是有这么几个等级:重要、次要、无关紧要。往往重要 的和令人激动的被人记得清楚。思想史的写作做的恰恰需要 重新建立一些采撷的价值标准。哲学家经常会追问“回到原处 之思”“回到事务本身”。在没有经过皴染和涂抹的历史时间中 重新走一趟,就是上溯到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还没有形成之 前做一番梳理。 叙述,可能每个时代撰写思想史的人立场不同,视角和关注的 焦点也不同。这种不同使得一些思想被放置在了一个不被注 意的角落。但是也许转瞬间就又展现在我们面前。 就像雅克・勒高夫在《年鉴学派史家》里讲过的:“使历史既 建立在它所经历过而又表现出来的实处,又建立在它所经历过 却没有表现出来的空白处之上。”我认为葛先生对思想史的认 识是深刻的,也正是思想史中的“空白”给了历史沉淀下来了有 意思的内容,这种表面上的断开恰恰是一种有意义的连续。 参考文献: [1]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 尽管历史无言,但是历史的存在始终制约着理解和解释 的限度,葛兆光把思想的“空白”归为三种情况:一是把过去视 为平庸落后的思想也当作思想史的现象来描述,因为思想史 并不是只表现精英思想和经典文献的;二是把过去没有被着 重描述的思想,作为一种潜在资源放在它重新凸显的时代加 以叙述,可能这些思想在它的时代并不那么辉煌,但是当它作 为历史记忆重新发掘的思想资源,在另一时代出现的时候,它 可能充当了思想的桥梁,使新知识和新思想暗度陈仓;三是把 ・[2]彼得.f白克.法国史学:年鉴学派,1929~1989.刘永华泽一E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31徐浩.历史是文化——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转向.史学理论研究, 2008(2). [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7.1. +”+“+“+“十”+”十 (上接第268页)硬指标,特别要更好的发挥文化站的作用,争 取保证“j下乡”活动能按时开展。 重大节13、专题活动期间经常组织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参与 面广的文体活动。还有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象棋比赛、 演讲比赛等活动,并且长期坚持举办,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品牌 效应,不仅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大、效果好。 2、坚持文化下乡活动不问断 .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的我国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情况,很多 方面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要补偏救弊,起衰振弱,扛起时代 文化中的这份沉重。更何况,我们正处于一个雄视阔步、昂扬 进取的年代,加之《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 见》等各种的出台,有利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好局面正在 形成,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风帆已经升起,基层文化 工作完全能够完成它对时代、对人民的伟大承诺。 (一)正确引导,规范管理 建立“j下乡”长效运行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型 活动集中送、日常下乡及时送、结合实际重点送、运用传媒常 年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不断地输送到农村,满足农民 13常文化需求。 3、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形成自有品牌 本地特色产业,即本地的特色文化。这是最有生命力的文 化产业。每个地区都要发掘自己本地的特色文化,并且进行改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民因为耕地被征用,退耕还林,他们 不仅有娱乐欲望和精力,而且也有大把的业余时间,无事可 做,这个时候就需要积极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正确的引 导、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也是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很好方式,是抵制“黄、赌、毒”等社会毒 革创新,然后大力宣传,不仅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也可以生 产出系列文化产品,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 是将“三下乡”发扬光大,坚持文化下乡活动常年不间断, 瘤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 出台一些激励,支持农民民间剧团、文化大院、个人图书 室等文化实体,通过民办公助加强引导管理,促进农民自办文 化健康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文化建设落在实效 春播秋收时的科技为农服务、春节时的送春联等慰问活动下 乡。这些不但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提高农民群众精 神文化素养,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同时既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和优秀 的外来文化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文化 虽然已经提高了对群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但群众基 层文化属于公益事业,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地方 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要求。 参考文献: [1]林明财.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艺海.2012年l0期. f2】曹梅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I生及现I4尤桥视野2013年l0期. [3]高鹏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擞字化用户.2013 年13期. 只是做好表面工作,而无实际的群众文化建设,从而形成了很多 乡镇文化站只挂牌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 活动的问题。要紧抓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放松,争取将群众 文化建设落在实效,从而拉近城乡和村庄之间的差距。 (三)创新载体、解决文化品位问题 1、大力宣传节日文化 [4]赵周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中国科技财 富.2012年11期.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上,要牢牢抓住节日的特色,创造性地 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不仅要吸引在家的村民,也要让大量的返 乡休闲人群积极参与进来,彻底消除低俗文化和不良陋习。在 280 [5】刘莹.基层群众业余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研究.决策与信 息(下旬刊).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