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http://www.nfnyxb.cn ISSN 2095—1 191;CODEN NNXAAB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13.9.1589 汕头市河玉围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研究 吴睿珊,章家恩 ,陈丽丽,叶延琼,李逸勉,李(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州510642) 韵 摘要:【目的】对地处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的河玉围地区的资源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现状进行 调查与分析评价,提出合理规划方案。【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河玉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该地区原有的农业基 础进行分析;运用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制定发展规划方案。【结果】该地区拥有土地资源优势和综合区位优势, 具备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农业生产模式落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滞后和土地集约流转不确定性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建议】针对河玉围现状及发展需求,提出 “一岸、两轴、三心、四区”的功能区布局。同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建设道路设施建设工程、排灌设施建设工程、人工湿 地污水处理工程、生产设施建设工程、江堤治理与绿化工程、接待及科研设施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并提出制度保 障、资金保障、防灾保障、土地使用保障等保障措施以保证规划区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规划;河玉围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 191(2013)09—1589—06 Overall planning of Heyuwei Modern Agr0ec0l0gical Demonstration Region,Shantou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China WU Rui—shan,ZHANG Jia—en ,CHEN Li—li,YE Yan—qiong,LI Yi-mian,LI Yun (Institute of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logy,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Objective】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naturla resource,environment,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economic situation in Heyuwei enclosed tideland plot,Haojiang Distirct,Shant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 China,a rational overall planning scheme was proposed.【Method】The original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Heyuwei area we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round the area.Based on theories of ecology and eco—economy, an overall planning was made.【Result】Heyuwei area had favorable land resources and good location,which were basic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agriculture.However,lagg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poor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and uncertainty of intensive land use and transformation were the main limitation factors to agricuh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Reorientation was needed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ggestion】A spatial stuctrure of“one shore,two axes,three cores,four function zones”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requirements.In future,six projects (road facility constucrtion project,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constuctrion project, constuctred wetland project for sewage puriifcation,production fac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enbarkment governance and greening project,and reception and research facility constuctrion project)must be mainly implemented.Institutional safeguard measures,financial safeguard measures,disaster prevention safeguard measures and land utilization safeguard measures must be made for this plan. Key words:modern agriculture;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region;ecological planning;Heyuwei area O 5l舌 【研究意义】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是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达到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农业 省汕头市河玉围拥有农业种植土地、水产养殖区域、 近海湿地景观,所在的河浦街道也拥有一定的农业基 础,是汕头市主要水产养殖基地之一;所在的濠江区 拥有高密度和丰度的区域旅游资源集群,旅游业发展 条件较好。但该区域内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基础 生态环境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及其增值和保护与实 现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目标(魏云华等,2007)。广东 收稿日期:2012—12—04 基金项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粤农[2009]380号) 作者简介: 为通讯作者,章家恩(1968一),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jeanzh@scau.edu.cn。吴睿珊 (1989一),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学和生态规划,E—mail:resun53@163-c(】m 吴睿珊等:汕头市河玉围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研究 ・159l・ 为9:1。街道辖区内有水产养殖企业3家,水产养殖专业 户45家,主要水产企业——濠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被 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目 前,水产养殖成为街道的支柱产业,街道辖区已成为 汕头市主要水产养殖基地之一。 2.1.2 区域旅游资源的集群优势《濠江旅游规划 (2010—2022年)》显示,全区拥有6种主类旅游资源、18 种亚类旅游资源、29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66个旅 游资源单体,旅游资源密度和丰度全国少见。除了汕 头市仅有的两个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宕石和 龙虎滩外,还有青云禅寺和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袖珍 古城——“达濠古城”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此外,北 山湾、海悦度假区、青云岩风景区、沿海湿地次生红树 林、中信度假村酒店和中信高尔夫球场等都是与规划 区分属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但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 中,可同时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形成区域旅游资 源的集群优势。加上河玉围规划区所具有的良好区位 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后 发优势和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2.1.3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机遇规划区所在的河 浦街道在《濠江区城市规划(2007—2020年)》中被定位 为次中心城区,成为区级生活区、产业后勤服务基地、 现代效益农业基地、生态保护区,即该片区为居住、高 新技术工业和现代效益农业基地,以体现居住、城市 服务为主题,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生态观光旅游 农业、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在《汕头市城市 总体规划(2002—2020)》中,该区的定位为规划旅游与 休闲服务业产业基地、工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等,应进行集中建设,严禁土地低效益转让和开发,并 对濠江南岸、与东山相邻的地带进行生态保护。同时, 在与之一江相隔的濠江北岸,正规划建设一座总面积 65.2 ha、预计居住人口近10万的濠江新城,这将使濠 江两岸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将为规划区生 态农业体验旅游提供巨大的、就近的客源市场。 2.1.4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机遇 目前,汕头市农业 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但农 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基础 薄弱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农民靠传统农业增 收越来越困难。因此,必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现 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高科技含量。同时,还需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展现代农业 的多元化服务功能。 2.2制约因素 2.2.1农业生产模式落后,效益不高 目前规划区 内的生产主要以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绝大部分 由当地农户进行分散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稻谷、蔬 菜种植较为粗放,产品档次低,农业附加值不高,导致 农民收入低,生产积极性不高。水产品养殖主要依傍 濠江滩涂进行,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效益不佳。 2.2.2淡水供应紧张及盐渍化问题凸显濠江属海 湾潮水通道,水位随潮汐变化,常遭受海水倒灌影响。 位于濠江南岸的规划区内淡水缺乏,生产生活用水主 要依赖位于南部的大脚虾、石音坑等水库供应。加之 汕头地区近年来降水普遍偏少(该地区2010年比常年 减少30%-45%),因而使得淡水资源供应较为紧张,这 也将成为影响规划区未来农业生产与发展的主要瓶 颈。此外,海水倒灌而引起的滩涂土地盐渍化现象近 年来愈发严重。截至2010年,已使规划区1O多ha耕地 退化为芦苇地,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人多地少的现实 矛盾。同时,汕头地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规模化 扩张将使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生态环境压力,非农业 的污染对规划区内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将产生 环境压力,并且在城市生态环境防护功能的开发上也 会形成压力。 2.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划区农垦历史悠 久,但遗留下来的农业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 集约经营的发展需要。目前规划区内仅有少量3 m宽 的沙土路面,难以开展大中型机械耕作,因此,亟待重 新规划建设。在引水、排灌方面,淡水自水库输送到规 划区的过程中需通过居民区,受居民区生活污水的影 响,水质下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品质。同 时,区内排灌渠虽多,但由于长期疏于管理,主排灌闸 处渠道缺乏修整,且大多数排灌渠遭受污染和泥土淤 积之患而变浅变窄,严重影响正常的排灌及其防洪 功能。因此,必须对区内现有排灌渠进行疏浚与生态 整治。 2.2.4土地集约流转的不确定性 目前规划区内的 土地大多为农户自主经营,生产较为粗放,管理水平 不高,效益低。高效的现代农业则需要将土地进行集 约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与产出效益。在土地集约 过程中,由于农户“田地就是立身之本”的思想观念不 易改变,因此,在土地集约利用方式、补偿机制等方面 较难与、企业达成一致,从而对规划区建设项目 的推进将造成一定影响。 3河玉围现代农业生态发展规划思路 与方案 3.1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 创新为依托,以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 优势、本地资源优势和企业社区多方参与优势, 积极打造高水平的集生产、生态、生活等功能于一体 吴睿珊等:汕头市河玉围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研究 ・1593・ 划区原有水稻田的传统农业种植基础上,充分利用高 科技农业生产技术,将种植模式由传统型向科技型、 特色化延伸。除引进与推广应用高效或特色优质水稻 品种,开展无公害或绿色稻米生产外,还要大力发展 有机稻栽培、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管理等高效种植模 式。进行合理复合种植配置,不仅可大幅度提升稻米 价格,还可形成很好的休闲农业项目,逐步实现融稻 作文化、稻米保健、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目 标,进一步调整规划区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附 加值与综合效益(赵涤非和闫正平,2006;廖军华, 2009)。(3)高科技农业生产示范区。主要以绿色无公 害水稻、蔬菜标准化生产为主题,规划通过发展航空 育种、良种引进、超级稻种植示范等高科技农业项目, 形成高产出、高附加值的水稻、蔬菜、特种观赏蔬菜种 植区。通过标准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形成辐射带动周边 地区的高新生产示范区,对名种、技术、科研进行展示 和试验,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4)生态农业旅游体验 区。为居民区,有少量的水田和旱地。可在现有条件基 础上,将农业和旅游业相互结合,充分利用田园风光 和农业生产资源及周围村庄的人文民俗资源,开发具 有潮汕农耕风情的生态农业休闲体验活动项目,如农 事体验项目、农家乐项目等,有计划地鼓励和引导当 地居民开展生态农业旅游接待,为未来濠江新城的10 万都市居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体验现代生态农业的 场所,满足都市居民体验农业、亲近自然的需要,也在 城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4河玉围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重点 建设工程 4.1道路设施建设工程 主要针对园区内路网体系进行合理设计和建设, 分为“主干道一次于道一机耕路”3级,分别形成交流 和景观轴线、功能区和区域分割线、田间生产道路网, 3个等级的道路在园区内起着不同的作用,组成互补 的系统网络。其次,为保证示范园生产、生活和旅游观 光活动的顺利进行与通达,规划主出入口1个,次出入 口两个。 4.2排灌设施建设工程 主要针对园区内排灌渠开展,其中渠道清淤工程 包括清淤、排水、围堰、外运等工作,恢复其防洪灌溉 作用;渠道布局修整工程将结合地块形状及地形条件 进行,与道路系统方向保持一致;渠道绿化与美化工 程则着重于利用植物构建防护,同时形成良好的线性 景观。拟清淤排灌渠20 km,并新建水泵1座,水塔及水 处理设施1处,供水管线20 km。 4.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在园区主要沟渠通道的交汇点进行改造和建设。 对于来自生活区的生活污水,设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系统、园区供水及水处理中心。通过修建人工湖、种植 水生植物、设置人工合成植物浮岛等措施,进行生活 污水净化处理,并利用水生植物营造临水景观。 4.4生产设施建设工程 为满足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的需要,进行农 田标准化建设,达到“四化”标准,即田块平整方格化、 排灌系统生态化、道路设施规范化、农田耕作机械化; 为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和抵御风灾,保护主要灌溉 渠(沟)、排水沟渠和田间道路,同时也考虑田间生产 作业的便利性,沿主干道沿线进行农田林网建设。 4.5江堤治理与绿化工程 针对濠江咸潮倒灌问题,进行防护堤的加固与修 复,提高防汛能力;在园区内,进行沿岸排污口的规范 整顿,对渗漏的渠道及时修补。在绿化美化方面,于围 堤内侧栽培林木,配置观赏植物,形成立体绿化带,构 建河堤景观大道,并修建两处亲水平台。 4.6接待及科研设施建设工程 在接待方面,要与园区旅游项目配套,增加服务 设施、配置指示标识;项目建设中远期,在园区主出 人口处设置游客中心、广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接 待、信息咨询等服务。同时,建立集园区管理、科研开 发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研发管理中心,负责园内生 产计划制定和项目推进,并配备引种育种实验室等 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及技术交流 培训等活动。 5规划实施的保障 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既是一个动 态的过程,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高效的运行 机制(黄修杰和陈栋,2008)。河玉围现代农业生态示 范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5.1制度保障 将示范园的开发建设纳入河浦街道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中,逐步建立园区的用地管理、投资及 权益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系列法规制度。同时,成 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形成区一街道—村分级管理、 上下联动的良性领导机制。 5.2资金保障 在汕头市濠江区的统筹下建立稳定的多元 化资金投入与机制。通过向农业倾斜财政支出和 固定资产投资,鼓励各类经济成份和投资主体进行投 资,实行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元 化投人与机制(杨振山和蔡建明,2006;黄光昱 ・1594・ 南方农业学报 等,2010;章家恩等,2010)。 5.3防灾保障 因规划区地处江河人海口,受台风影响频繁,因 此必须重视防护林体系建设。应结合堤防工程,建设 水系林网系统,涵养水源,巩固堤岸;以主干道路网系 统为骨架,建设形成道路林网系统;以基本农田为载 体,建设路、沟、渠防护林带,保护农田,减少和防控农 业灾害。 5.4土地使用保障 按照国家相关,本着尊重村民权益及共同参 与的基本原则,加强与地方村委会的沟通,进行土地 宣传;采用股份制、合作制或土地调整集中、土地 租赁集中等形式,实现土地有序流转,使园区建设用 地得以保证,使示范区与周边社区之间和谐发展,最 终实现农业土地增效、村民增收及农村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黄光昱,戴清堂,郭光耀,沈艳芬,郑威.2010.农业高新技术 产业示范园的建设成效及发展思考——以湖北省恩施卅I 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6(24):436—442. Huang G Y,Dai Q T,Guo G Y,Shen Y F,Zheng W.2010. Building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on agri— cultur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A case of Enshi Prefecture in Hubei Province[J].Chinese A— 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6(24):436—442. 黄修杰,陈栋.2008.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探讨——以广东 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6(14):6127—6129. Huang X J,Chen D.2008.Study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Guangdong modem agricultural parks[J].Journal of An— 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36(14):6127-6129. 廖军华.2009.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J1.湖北农业 科学,48(8):2042—2044. Liao J H.2009.Thoughts about China’s agricultural eco— tourism[J].Hubei Agricuhural Sciences,48(8):2042—2044. 刘亚男,黄鑫,金彬珥.201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以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为例[J].商场现代 化,(32):158—159. Liu Y N,Huang X,Jin B E.2012.Promoting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agriculture:A case of Liumingying Village in Daxing Distirct,Beijing[J j.Mar- ket Modernization,(32):158—159. 魏云华,林清,林魁.2007.以示范区建设推进区域生态农业 产业化[J】.农业探索,(3):16—19. Wei Y H,IJin Q,hn K.2007.Promoting regional eco—agrieul— ture industrialization by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area[J j.Taiwan Agricultural Research,(3):16—19. 吴国庆.2012.基于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模式研究[n生态经济:学术版,(2):173—177. Wu G Q.2012.Research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tourism based on the community supposed agriculture modelJj.Ecological Economy,(2):173—177. 杨振山,蔡建明.2006.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6(5):29—34. Yang Z S,Cai J M.2006.Positioning role and function of urban agirculture[J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 ment。16(5):29—34. 章家恩,叶延琼,魏立华,何铭谦,李韵.2010.汕头牛田洋现 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研究[J].热带地理,30(4): 413-418. Zhang J E,Ye Y Q,Wei L H,He M Q,Li Y.2010.A study on overall planning of Niutianyang Modem Agro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Region,Shantou,Guangdong l J].Tropical Geography,30(4):413—418. 赵涤非,闫正平.2006.都市农业的区位分析[J].闽江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7(6):47—52. Zhao D F.Yan Z P.2006.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 Agricul— ture Location[J].Journal of Min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7(6):47—52. (责任编辑孔令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