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 梭伦改革

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 梭伦改革

来源:九壹网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主备:侯丙锋 审核:方朝霞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32 班级: 姓名(小组): 选 修 一

§备考说明

从2010年起,除了个别自主命题的省份在选修一教材中的九个改革中命题之外,而新课标全国卷连续三年关于改革类(即选修一)的试题都未涉及到选修一教材上的九个改革,均是教材之外的改革,在2013年高考中有两套新课标全国卷,其中新课标全国卷Ⅰ卷45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与教材上的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有一定的关系,新课标全国卷Ⅱ卷45题考查的是唐朝中期杨炎的两税法改革,仍然是考查教材以外的改革,两套试卷的45题(即选修一的改革题)重点仍然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我们河南省2013年高考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Ⅰ卷。因此,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在复习选修一时重点是通过对教材上改革的复习,学会分析、评价改革的方法,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教材中这九个改革的内容和评价,一是为了应付平时的考试;二是为了应付高考,从2013年的高考来看,在2014年高考中也有可能从教材中的改革来命题。总之,我们对选修一的复习既要注意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又要重视能力的提高。

§对改革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2.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⑥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⑦民族危机,往往是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3. 改革的结局也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注意归纳两类问题。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1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课标要求:梭伦改革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考纲要求:梭伦改革 §复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结局和影响 (2)难点:梭伦改革的特点,对梭伦改革的评价

【 问 题 导 读 单 】

※复习回顾

(1)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其机构有: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员会、公民陪审法庭;二是其运作方式: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财产等级制、 陶片放逐法;三是其民主制度:议会制、选举制、代表制、任期制等。

(2)特征:人民主权、权力制约、法律至上、轮番而治、公识、直接民主。

※复习新课

一 梭伦改革的背景

1.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国家的雏形形成并逐步发展,当时氏族成员分为贵族和平民(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

2.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具体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形同虚设;二是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平民与上层贵族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贵族的统治。

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的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强烈要求进行改革。当时以工商业奴隶主(“海岸派”)和下层平民(“山地派”)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2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反对贵族(“平原派”)的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4.雅典也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危机。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的梅加拉等城邦,经济和军事实力已赶上并超越雅典,梅加拉甚至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

5.公元前594年梭伦凭借其杰出的才能当上了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执法者”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二 梭伦改革的内容

1.经济方面

(1)颁布“解负令” 措施:①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债务奴隶;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②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制定遗嘱法。③对贵族让步,为减轻贵族的反抗,稳定社会秩序,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 影响:①了贵族的土地兼并;②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扩大了公民的基础;③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2)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目的: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扩大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

△内容:①农业: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出口;禁止粮食出口,保障平民生活;②手工业:规定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给予公民权;③商业和其它:改革币值、度量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倡导节俭;惩罚游手好闲。

△影响: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2.政治方面

(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 △情况:①原则(划分标准):根据财产多少而不是身份。

②方法:财产与权利、义务挂钩,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越多,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

③权利与义务:

等级名称 财产标准 享受的权利 担任一切官职 任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 担任低级官职 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是主要成分) 轻装步兵和水手(只带棍棒) 应尽的义务 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马匹) 第一等级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第二等级 年收入300-500麦斗 第三等级 年收入200-300麦斗 第四等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只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影响:①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动摇贵族政治的基础,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③中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④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基于财产的不平等,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但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在没有薪金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参与政权。 (2)建立四百人会议——重组国家权力机关 △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

△内容:①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职能:战争、媾和、选举公职人员,所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3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有公民都可参加;作用:削弱了贵族长老会权力,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②组建四百人会议作为常设机构。职能: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拟订议程、欲审提案、准备决议,前三等公民可以当选;作用: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

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职能:审查、起诉、裁决,从四个等级中抽签产生;作用:打破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垄断,促进司法民主化;④废除严刑峻法,体现了人道的色彩。

△影响: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国家政权,中下层平民也取得一些民主权利;②有限的津贴使农民手工业者无法经常参政,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三 梭伦改革的结果和评价

1.结果

(1)梭伦被迫出走。原因:①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②梭伦不愿建立僭主政治,践踏民主政治。 出走:梭伦年少时,曾一度外出经商, 周游了希腊和小亚细亚很多地方, 增长了不少见识。这次因雅典内部形势紧迫,梭伦在任期届满后, 晚年再次出游他乡, 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2)雅典建立僭主政治。

△含义:也称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统治。当然,“僭主”一词起初并无贬义,如雅典的庇西特拉图(公元前6世纪)所建立的僭主政治,在打击贵族势力,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均有所建树。总之,早期希腊的僭主政治一般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直至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僭主”渐含贬意。

△背景: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政局动荡,出现了三派纷争的局面。① 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② 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改革;③ 海岸派:拥护梭伦,但要求强有力的,稳定秩序。

△建立: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 △结果:进一步推动了雅典的民主进程。 2.评价

(1)积极意义和进步性

△经济方面: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政治方面:动摇了贵族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具体表现:①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使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自个,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的基础,且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③改组国家权力机构的措施,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大大促进了雅典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其很快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同时,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2)局限性

△原因: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因此,在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所以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的色彩,这使得他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

△表现:①梭伦以财产确立公民的等级身份,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第二富有等级才享有高级官吏的被选举资格,这就使得第一第二等级在国家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4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梭伦改革并不彻底,氏族制度残余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贵族势力虽有所削弱但贵族凭血缘门第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③梭伦的变革措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富者有势、贫者无权的状态依然存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蒂尼进行更深层次的政治——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公元前5世纪的伯利克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雅典民主达到了其黄金时代。 四 重点难点解析

1.梭伦改革的特点:①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②打击对象:奴隶主

贵族;③改革获益:平民;④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⑤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⑥具有一定的法制化特征。

2.雅典的贵族政治、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

(1)贵族政治 含义: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利参与的运作。评

价:贵族利用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和财产,剥夺平民的人身自由,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但贵族政治废除了个人,建立了集体统治的原则,不同于君主制。

(2)僭主政治 含义:也称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

裁统治。评价:僭主政治期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地位,实行鼓励发展工商业、打击贵族势力的措施,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直至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僭主”渐含贬意。

(3)民主政治 含义:主要指政权掌握在公民手中,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

务,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评价:成就了古希腊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但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城邦的男性公民,“轮番而治”难以确保素质,导致权力滥用。

由贵族政治到僭主政治再到民主政治,这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平民与贵族斗争

的结果。

3. 梭伦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①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改革前夕,贵族政治面临严重的危机,平民希望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贵族也希望暂时稳定时局;②采用了可以行得通的办法,即寻求有限度的平衡,这就为改革的推行减少了阻力;③梭伦是立法者,但他本人却严格遵循法治精神,为法律制度的推行树立了遵规守法的典范。

4.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使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颁布了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侵占平民财产的法律。②政治上,一是按财产多寡划分政治权利,改变了以出身决定权利的规定;二是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了“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

附过关检测部分

过关检测 32 第267—268页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5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课外知识阅读

梭伦(Solon, 前638年 - 前559年),生于雅典,出身於没落的贵族。他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梭伦早期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知识和经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疾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梭伦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诗人,是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史称“梭伦改革”。他在诗歌方面也有成就,诗作主要是赞颂雅典城邦及法律的。他是古希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他的诗人气质,虽以经商为业,却坚信道德胜于财富。他还在诗中谴责、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

公元前5世纪,雅典与邻邦墨加拉为争夺萨拉米斯岛而发生战争。结果雅典失败了,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萨拉米斯岛地处雅典的出海口,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禁令废除,战事再起。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6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过关检测 32(第一单元)

【真题回放与随堂演练】

1.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6)梭伦的大盾(12分)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

(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3分)

(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3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

2.(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7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分)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

§教学反思与反馈(填写自己的错题)

第一单元

1.(1)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

·因为梭伦认为他留下的法律制度是根本的保障,他个人的去留无关紧要。 ·因为梭伦认为法律至上,个别政治人物的作为改变不了法律制度。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就事论事。 、 ·梭伦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 ·梭伦对自己制定的法律高度自信 ·梭伦不愿意变更法律

其他答案:没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8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水滴石穿 贵在坚持

·梭伦离开是为了经商和游览 (2) 水平1:能根据材料做出合理解释

·因为平民和贵族都有各自的利益,梭伦要保持已制定法律的公正、严肃性。 水平2:仅罗列了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梭伦认为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梭伦不愿意偏袒任何一方而成为僭主 其他答案:不合理的解释

(3)水平l:能根据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炼总结

·贵族与平民利益之间的博弈;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公民守法精神;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水平2:能对材料做出部分的提炼总结 其他答案。 2.答案要点:(10分)

(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夯实基础 活学活用 高三历史 第 9 页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