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一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粗糙(cāo)    酒肆(sì)      黝黑(yǒu)    广袤无垠(máo) ....B.匿名(nì)     禁锢(kù)      畸形(jī)     杳无消息(yǎo) ....C.吹嘘(xū)     佃农(diàn)    戾天(nì)     深恶痛疾(è) ....D.诘责(jié)    滞留(zhì)     锃亮(zèng)   颔首低眉(h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妄下断语    神采奕奕    恋恋不舍    迫不急待 B.斑斓多资    不露痕迹    刨根问底    畏罪潜逃 C.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步履蹒跚    张牙舞爪 D.无所顾忌    一本正经    全身贯注    毫无生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赶来了,众人如卸千钧重负,长长吐出一口大气。 ....B.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 ....C.从高塔往下望,整个城市的风光一目了然,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
D.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走进绿树成荫的黄海森林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通过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
C.信步施耐庵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才华横溢…… D.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 / 8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对偶)
C.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设问)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比喻、拟人)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夜上受降城闻笛》: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6)《潼关》: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表明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夜雨寄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企盼重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猩猩嗜酒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④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
2 / 8
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⑤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⑥之甘也,遂大爵⑦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⑧而就絷
⑨
,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注:①麓:山脚下。②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③履:鞋。④属:zhǔ,连接。⑤差:chā,稍微,比较。⑥唇吻:指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⑦蹈藉:践踏。⑨就挚:被拘囚。絷zhí,拴,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兽之好酒者也_____________ .(2)骂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 .(3)不胜其唇吻之甘也________ .(4)恶其为诱也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3.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夏日池塘
羊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俯卧在村庄一旁。
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虽然是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便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
3 / 8
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但有野生的菱角。孩子们不等它们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还会把它们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生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跑得出汗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牌,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还是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等待着它的到来,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叮咬的痕迹,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
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彼此对峙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而我们则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
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
如今,每到炎炎夏日,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便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选自《西安日报》)
1.文章围绕“夏日池塘”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试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
4.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儿  歌
4 / 8
邓云乡
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不羡神仙羡少年。”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
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
(甲)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
(乙)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道:
风来了,雨末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
(丙)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地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
5 / 8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
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
(选自《燕京乡土记》,有删改)
1.文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说:“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哪些情感? 3.分别说说文中三处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
四、写作题(40分)
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6 / 8
参:
一  D C D C C C
(1)闻道龙标过五溪(2)海日生残夜(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不知何处吹芦管(5)僵卧孤村不自哀(6)山入潼关不解平(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
1.喝酒。离开。能忍受。厌恶。
2.(1)编了很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2)可是最终免不了一死,是贪婪造成的。
3.“贪婪者没有好下场”或“要想取之,必先与分,意近即可。 三
1.①采野生的菱角玩;②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③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偷看翠鸟捕鱼;④找来竹竿逗蛇。
2.引用;作者引用朱熹的诗句,既形象地说明了池塘的清澈,又说明池塘四周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采。 3.“稀里哗啦”一词本用来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用在这句话中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爽朗、清脆的笑声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特征。 4.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池塘的留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 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2.对儿歌的喜爱,对充满童趣的幼时生活的怀念,对老北京风俗的留恋。 3.示例:甲处的语言文白相间,描绘了夏雨忽至时的场景,与孩子们玩耍时活
7 / 8
泼轻快的情形相映成趣。乙处连用了两个相关的比喻,表现了雷阵雨中小院的安稳和小屋的摇撼,烘托出妈妈唱儿歌的安详气氛。丙处多用叠词,表现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画面感,使下文蜗牛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 四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