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鲜活的语言文字引领生命远航

用鲜活的语言文字引领生命远航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鲜活的语言文字引领生命远航

作者:罗乾喜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10期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以其丰厚的渊源,强大的构造能力和淋漓的表现能力让“语文”拔得“百科之母”的头筹,成为学科之航母。遗憾的是,当“语文”走进课堂,孩子们却仿佛对祖国的语言陌生了起来,甚至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解铃还需系铃人——引领学生在文字间游弋,鲜活的语言文字可以唤起孩子的热情,点燃他们的智慧,滋养蓬勃的生命。 一、还原汉字诞生的历程,建立多元认知关系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还原汉字诞生的历程,让看似单调的笔画、结构灵动起来,活化为一个个故事,一段段生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理解汉字,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对文字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1.“猜猜看”的游戏

如,“日”“月”“大”“雨”等诸多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字形与楷书书写十分相近,我们可以先出示他们的甲骨文字形,再出示金文、小篆、隶书的字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形象,说说观察到了什么,这时候孩子们可能会把自己看到的画面描绘出来,接着,老师可以激情、神秘地说:“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字可神奇了,这有趣的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汉字,猜猜看,它是什么字?”在观察基础上的“猜一猜”为学生认识新字做了铺垫。 2.讲一讲故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有些字乍看不能一下子与新学的汉字联系起来,譬如“保”“包”“休”等,我们可以采用看图讲故事的方法,当孩子们把图上的画面用故事讲述出来的时候,汉字的读音甚至意思都会脱口而出,这时教师再适当点拨,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感受语素强大的构造能力,在甄别中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很多语素,尤其是单音节语素有非常强大的构词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发现这种现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理解、积累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风”,借助多媒体课件,伴随声音和画面出现“和风”“微风”“寒风”等等,“风”字的威力不必多言,紧接着,再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学们,文字虽然不会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话,但它却在用形象表达意思,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用朗读来表现它的意思吗?来,听听老师读。”当大、小、冷、暖从唇间流淌的时候,学生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

教学高年级,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具有引申意义的词。《少年闰土》(人教版六上)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素不知道”中的“素”使用的是字的引申义。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出“向来”,再设置一个比较理解“素不知道”“朴素”“吃素”,学生会很鲜明地发现,同样一个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意思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甚至很大。这时,再让学生查阅词典中的“素”,借助注释,孩子们对这个字的字义的演变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读文解句,单字的理解是最基础的要素,这样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理解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体验文字淋漓的表现能力,在品悟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就是这十万个汉字书写了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铸造了庞大源深的汉文化体系,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淋漓的表现力和无限的创造空间。

《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三上)中“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句中地点名词的铺排与“全”字产生的视觉效应,“燃烧”一词的大胆运用,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都是优秀的学习语言的范例。《刷子李》(人教版五下)中“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须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叫绝、必须、绝没有”家常话的词语信手拈来,毫无雕琢,读者的阅读胃口却立马被吊起。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匆匆》(人教版六下)中的句子,教学时,先由学生自己读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时间去得匆匆的?”“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也用这样的形式说说看?”这样的句子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这时老师可以激励他们:“看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和朱自清比试了?他可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其实说话、造句、写文章也是需要创造精神的。先想先写走在人先的,他的语言才会成为经典。还记得今年的春晚台词‘拿扫帚的不一定是清洁工,也有可能是哈利波特’吗?惹了多少人哈哈大笑啊,这就是创造的魅力,其中没有什么高深的词语,关键啊,就是在生活中要用心去发现、思考和创造!”

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品悟,就是赋予他们一双爱发现的眼睛。这样,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意识,在习作中自觉尝试“我的表达”,摆脱高模仿、借鉴甚至照搬的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本身就是生命之声,语文活动就是生命的体现。”生命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唯有生命才能唤醒生命。鲜活的语言文字是语文的生命,在感受文字的历程中,语文素养才能形成,母语才会变得亲切,生命才得以远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