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中的“八一”军徽
作者:金一南
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2年第08期
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西南,群山怀抱的匡特科。陆战队大学研究中心主任格罗夫仔细端详着我们赠送的礼品,小声发问:‘八一’这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我们解释的时候,这位退役陆战队上校竟然拿出一个本子,一笔一画整整记了满满一页,然后叫来特藏部门的负责人,叮嘱将这篇说明和礼品一起放在研究中心大厅,以便让所有参观者都能看见并知道其中的含义。在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院,我们又碰到一模一样的情况。所有解释都被认真记录下来,成为他们的收藏。
这的确令人印象深刻。美人对“八一”的含义虽然弄不清楚,但是通过交战与交往,知道这个标记不能轻视。他们尊重佩戴“八一”军徽的中人。
我知道,军人之间的尊重不会凭空产生。自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没有一支像中国人民这样,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他们反复研究的课题。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资本。他们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都熔铸其中,终使“八一”军徽在世界熠熠生辉。
与一支跋涉的万水千山相比,人的生命何其短暂。85年前组织南昌的英雄先驱,至今已无一幸存。半个多世纪前在朝鲜战场上打出国威军威的猛将们,也不剩多少人。“八一”军徽在不息的军号和嘹亮的军歌中,默默完成着生命的接力与更替。它像一株参天巨树,叶片年年脱落,新芽岁岁破枝,增长着一圈又一圈坚实的年轮。
在军徽面前,每一代军人都是过客。正因来去匆匆,如果脑中思虑的只是一己荣辱而不是祖宁,心中充斥的只是个人欲望而不是军人责任,他就玷污了军徽的荣誉。
我们这支在战火硝烟中曾经英雄辈出,名将林立。和平时期能否继往开来,无往不胜?人民以两个感人至深的形象作出了回应。当群众有难、急需帮助的时候,他们会想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雷锋。当国家有难、强敌虎视的时候,他们会想起泡方便面就咸菜钻研军事学术、点半截蜡烛研究高技术战争的苏宁。
他们都是和平时期的军人。欢乐里人们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危难中却离不开他们的精神。中国人民的血脉,通过这些优秀军人不息地流传。他们与八一南昌的英雄和朝鲜战场上的勇士一样,他们的生命超越时空,嵌入军徽的光芒之中。
世界上任何一支有战斗力的,都离不开军人的献身。那些茫茫瀚海中守卫南沙礁堡的海军陆战队员,那些长年累月巡逻于高原高寒地区的边陲卫士、顶着狂风巨浪劈波斩浪于远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舰艇官兵、日夜攻关于试验室为我军新型装备呕心沥血的专家教授,虽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却是“八一”军徽不竭的力量源泉。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世界风云变幻。形势提醒我们:保卫祖全,捍卫民族尊严,必须以我们的奋斗,使中国人民跻身于世界强师劲旅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