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后,除子午线和赤道为直线外, 其他子午线均为对称于子午线的曲线。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切于椭球面上投影带的子午线,按上述投影条件,将子午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椭球面正形投影于椭圆柱面。将椭圆柱面沿过南北极的母线剪开展平,即为高斯投影平面。取子午线与赤道交点的投影为原点,子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x轴,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y轴,构成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投影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很小,经线无变形,自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之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由于其投影精度高,变形小,而且计算简便(各投影带坐标一致,只要算出一个带的数据,其他各带都能应用),因此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应用,可以满足军事上各种需要,能在图上进行精确的量测计算。  编辑本段高斯投影
它是一种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它把地球视为球体,假想一个平面卷成一个横圆柱面并把它套在球体外面,使横轴圆柱的轴心通过球的中心,球面上一根子午线与横轴圆柱面相切。这样,该子午线在圆柱面上的投影为一直线,赤道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是一条与该子午线投影垂直的直线。将横圆柱面展开成平面,由这两条正交直线就构成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减少投影变形,高斯-克吕格投影分为3o带和6o带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设定的经线相切。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规定:该投影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为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 1:2.5万-1:50万图上采用6°分带,对比例尺为 1:1万及大于1:1万的图采用3°分带。  6°分带法
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
1-30。其投影代号n和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
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
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经线计算公式:L0=3°n ,经线为3°、6°...180°。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 ,经线为西经177°、...3°、0°。  我国规定
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
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y=18743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