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授课教师:曾凤焮
华美实验学校
教材简析: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
述了一个发生于 1938 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 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 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女教师通
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
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此后,他们一家组 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 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作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 (七度、八度、九度 )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的尾声部分是
由音阶后四个音 ( )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时常常提高嗓音, 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
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目标:
1 、《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
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 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 以即兴创作相连接, 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2 、学生能够正确的表达音乐情绪。 教学用具:
音乐播放器、电脑
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基本要求 :
1 .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 ?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也
可放录音《 do re mi 》歌曲导入 )。(有条件找到影碟片 VCD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2 .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3 .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
?再
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 .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
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
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5 .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6 .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
不一、风格多彩。
强化练习 :
1 .全班齐唱
(1) 从全班齐唱中发现问题,看看学生哪部分跟不上。
(2) 发现他们的问题后要立即解决,即找方法让他们学会。
2 .分组演唱
要使他们百分之十的人都能掌握,
便只有反复练习, 分组演
唱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小结:
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