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11期 南方农业 Vol.12 No.11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8年4月Apr. 2018红树林常见虫害分析与有效防治探究庞学光(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林业站,536132)摘 要 随着我国人工红树林的大面积建设,红树林生态系统也处于重新建设优化的阶段,而病虫害作为威胁红树林生存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需要在高度重视红树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之上,明确常见虫害,并且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治理。基于此,探究红树林常见虫害,希望为红树林生态体系的发展与建设提出合理的促进建议。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体系;虫害防控;建设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0x.2018.11.045一般来说,我国沿海红树林地区会经常遭受虫害的侵袭,而红树林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树种,虫害一旦爆发,蔓延速度就会较快,影响范围也会相对较大,具有很大的危害。基于此,针对探究红树林常见虫害分析与有效防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析,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以此促进红树林的保护,提升虫害的防治效果。2 红树林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2.1 红树林的常见虫害红树林常见虫害相对较多,如海榄雌瘤斑螟、白骨壤食叶害虫螟蛾、毛鄂小卷蛾、丽绿刺蛾、考氏白盾蚧、柚木驼蛾、油桐尺蛾、广州小斑蛾以及卷夜蛾等都会引起严重受灾,影响红树林的正常生长,阻碍红树林发挥自身正常的光合作用。虫害爆发时,红树林作为害虫的主要取食渠道,严重时整片红树林会呈现处枯黄的状态,并且大量红树林死亡,会极大影响红树林湿地系统的正常运转[3]。虫灾一旦发生,就会逐渐扩大,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其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在明确红树林常见虫害的基础之上,选择恰当的方案进行有效的治理,才能够将防治效果最大化,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影响。1 红树林常见虫害发生现状红树林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树种,虫害受灾状况相对严重,不仅仅是因为气候条件变化,使得害虫大量繁殖,同时也是因为红树林自身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会在较大程度上吸引害虫,并且自身的抗病能力相对较弱。从根本上来分析,我国红树林虫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3点。1)昆虫天敌数量迅速减少。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平衡有赖于生物链的稳定,但随着气候的变化,一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与种群密度都在不断降低,比说蜘蛛、小蜂科等都在不断减少,所以害虫基数在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之上,害虫也会大规模爆发。2)有益鸟类的减少。除了昆虫天敌之外,鸟类进食也是较好的虫害控制方式,但同样也是因为鸟类多样性植树降低、个体数量降低等原因,鸟类无法发挥其相应的控害作用。3)红树林生态系统快速恶化,不仅仅环境状况不断下降,整体生物多样性指数也在不断减少,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虫害爆发问题,还是需要从红树林生态体系全面构建这一角度着手,从而实现红树林虫害的有效控制[1]。综合来看,我国很多红树林都在大面积消失,目前的红树林建设都是在认识到红树林自身重要的生态作用基础之上进行重新种植的,而重新构建的红树林生态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红树林的生长与发展要求,所以还需要在明确红树林常见虫害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与多个手段改进红树林的生态环境状况,以此将虫害控制工作落实到位[2]。收稿日期:2018-03-03作者简介:庞学光(1971—),男,广西合浦人,中专,助理工程师,从事红树林生态保护。E-mail: 2503584732@qq.com。2.2 红树林常见虫害的防治方式毛鄂小卷蛾是红树林的主要害虫之一,长期啃食叶肉会致使叶片出现干枯发黄等现象,如洛阳江畔的红树林出现虫害时,就采取了白僵菌治病的方式,保护区管理处的相关人员通过测算与考察可以得出受灾的红树林正是因为毛鄂小卷蛾,并且截至年底,其害虫总体繁殖能够多达六代[4]。针对这一信息,需要制定好相应的毛鄂小卷蛾虫害防治方案,在防治次数上就要达到3次的面上防治以及4次的局部防治,将全面防治工作与重点防治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并且利用太阳能诱虫灯、太阳能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在这种防治方案下,红树林1个月就能够达到返青的效果。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时,可以采用敌百虫液体进行喷施,并且在幼虫繁衍繁盛的时期进行,才能发挥虫害控制的最大效果,降低害虫的基数[5]。广州小班螟是红树林的一种灾害性食叶害虫,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红树林滩位虫口密度的差异性以及规律性都是不同的,并且广州小斑螟的生长发育进度与环境温度息息相关,其大龄幼虫通常较耐水淹,所以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的手法。目前,可选用的药剂有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和灭幼脲,根据调查显示,灭幼脲对于广州小斑螟的控制效果十分显著,并且叶片背面喷施药物的效果好于叶片正面喷施药物的效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红树林自身在进行虫害防治时79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庞学光:红树林常见虫害分析与有效防治探究应选择对高等动物无害的杀虫剂,避免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剂。油桐尺蛾也是幼虫时期食叶而对红树林造成巨大为害的害虫,可以根据林地的虫粪以及取食状况来判断虫口数量与虫口密度,从而使用性诱导素的方式,去用黑光灯来诱杀雄蛾,破坏害虫的繁殖体系,具有较大程度的治理效果,避免害虫的大量繁殖,从根本上降低繁殖基数,这也是较好的害虫控制形式与控制手段。根据大量的红树林植物病虫害研究报告以及观测结果得出,红树林植株的幼期往往更易受到害虫侵害,所以需要加强对于红树林品种的选择,如海桑这一红树林品种,在抗病性与抗逆性的体现上较桐花等品种强一些,所以可以利用红树林品种混合搭配设计的形式,尽可能多种植海桑这一品种,增强红树林品种设计的多样性,降低红树林虫害病发的影响程度与影响范围,减低害虫蔓延的速度与时间,为红树林虫害紧急治理工作争取时间。从虫害控制的根本途径上而言,上级部门应重视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建设,在保护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生态系统以及陆地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实现害虫数量控制;同时,还要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修复能力,有效保护生态多样性,培养害虫天敌,在关键时期加强对于红树林病虫害的监测,切实提升红树林自身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针对杀虫工作以及监测情况的进展需要及时上报,从而提升虫害防控工作的时效性。3 结语红树林整个生态体系因环境变化而相对较为脆弱,并且虫害向较重发展趋势转变,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在明确红树林常见虫害以及虫害发生原因的基础之上,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虫害控制,完善红树林的生态体系,增强红树林的多样性建设,以科学理论的指导,去提升害虫防控效果与防控质量,从而为红树林的生长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刘文爱,李丽凤.白骨壤新害虫柚木肖弄蝶夜蛾的生物特性及防治[J].广西科学,2017(5):523-528.[2]曹庆先.基于遥感影像的红树林虫害监测模型[J].广西科学,2017(2):144-149.[3]孙键,许会敏,赵万义,等.半红树植物苦槛蓝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6(6):58-67.[4]王淼强.深圳湾红树林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7(15):211-212.[5]卢忠耐.2000年以来广西森林新害虫的发生演化简况与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6(2):100-102.(责任编辑:赵中正)择使用的先进技术。另外,要全面收集市场信息,给予林农必要的帮助,不断拓展林农进入市场的渠道,使其能够通过市场竞争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上接第78页)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基层林业站应与林改小组互相配合,针对所收集的调查资料信息以及档案实施有效地整理与分析。对既有成就加以总结,并了解存在问题,进而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5 结语在林改工作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基层林业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基层林业站是领导和管理林改工作的主体,借助宣传途径,为林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其深入了解林改,不断增强林农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基层林业站也是林改工作的操作主体,借助实地调查、权利界定以及建档和总结等多种路径,有效解决林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基层林业站在林农与部门沟通方面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所以,作为工作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对林农具体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需求,以保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和矛盾。3 发挥林农与沟通的桥梁作用基层林业站在林农与部门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其中,基层林业站工作的重点就是与林农接触,所以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内容向林农宣传,以保证林农能够深入了解林改工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另外,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开展实地调查工作,深入了解林农具体需求与想法[3]。在此基础上,林业工作人员还应深入到林农群体中,对林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并上报,确保在根源处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动林农参与的激情,为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参考文献:[1]周仁东.基层林业站在林改中的作用[J].乡村科技,2016(29):38-39.[2]方利民,曾庆喜,朱峰,等.九江市集体林区林改后基层林业工作站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165.[3]李春波.转变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促进现代林业发展[J].中国果菜,2013(11):74-75.(责任编辑:刘昀)804 为林农提供必要的服务作为基层林业站,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为林农提供所需的服务。为此,在实践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将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将相关组织作为重要依托,进而为林农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基层林业站需要为林农提供质量达标的树种,并传授其病虫害防治选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