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狂想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蓝色狂想曲》的欣赏,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能找出作品所体现出的爵士因素。 2、初步了解作曲家、作品曲式结构及狂想曲的概念。 3、了解“布鲁斯”的特点,掌握切分节奏、三连音的知识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中所体现了来的爵士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音乐、寻找每个音乐主题中所体现出来的爵士乐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例外风格的《献给爱丽丝》,感受音乐有何例外的特点? 2、能说说你对爵士乐的认识吗?
3、师简单概括爵士乐的特点。爵士乐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古老乐种,它产生于新奥尔良大多数人说到爵士,便会联想到"蓝色"和"黑色".为什么呢?
蓝色英语怎么说“Bule” Bule不仅仅是蓝色的意思,还有“忧郁的、悲痛的意思”蓝色译成中文是"布鲁斯"也称"蓝调",是指早期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国之后,在劳作过程中,为了抒发内心
1 / 5
的苦恼而哼唱出来的曲调,是由黑人灵歌和做工歌演变而来,曲调填塞了忧虑和痛苦的悲鸣。曲调中有两个音起了很大的作用,老师把他们称作“伤感音”
分别是“降7和降3”
黑色:追溯到爵士乐的根源就是非洲的黑人音乐,而且爵士乐中借鉴了黑人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如:切分节奏.三连音和不规则的重音节奏
过渡:“人们说20C是爵士乐的时代,说到爵士乐人们不得不想到这部作品,他就是被称为“爵士交响乐”,由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专门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创作的作品——《蓝色狂想曲》。 二、分段聆听
A、第一主题的聆听 1、聆听第一主题
思考:“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随音乐跟老师画线条师:“这段音乐所使用的乐器是木管组中的单簧管,单簧管的演奏的音乐给你留下了哪些最深的印象?
2、播放钢琴弹奏,颤音和滑音的效果
师总结,单簧管低音的颤音,经过快速的上升音阶到达最高音时引出了主题旋律,同学们听听这段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1、例,找出音乐中爵士因素。 音乐为什么会让我们有这种感觉?
师:“降7和降3的加入,使旋律听起来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那么除了这个还用了哪些爵士因素
2 / 5
呢?”
跟师分别念切分音和三连音,掌握这两个节奏型
师:“切分音和三连音的使用,使的音乐有一种随意、庸懒的感觉。” 4、如果让你取名的话,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音乐配合动画再次让学生聆听第一主题
师总结:“这段音乐似乎给展现了美国特有的高楼林立的大厦和人们原本庸懒的生活状态”B、第二主题的聆听
1、聆听第二主题并思考:“这段音乐的什么样的特点?(结合力度和节奏等)节奏明朗、铿锵有力。力度加强
2、思考:“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介绍作品的背景,让学生跟着音乐画圈,加律动增加对音乐的印象,体会火车刚启动的感觉。 3、再次聆听并思考:“音乐中有没有出现新鲜的声音,能听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作曲家在这里加了一个法宝,那是弱音器,因为弱音器的加入使的音色听起来特别独到。这也是也体现了爵士乐中音色的独到性的特点。”
C、第四主题的聆听
1、听第四主题并试着哼唱旋律。 2、哼唱,学生配节奏,体会摇摆的感觉
师总结:“作曲家在这里就是运用了爵士乐的另外一个特点——摇摆节奏。这个古老的爵士老调似乎换起了人们对逝去岁月的惆怅回忆。”
3 / 5
D:第五主题的聆听
1、请随意挑选下列的词或用自己的词来描绘下列这段音乐。 开阔、松懈、温柔感伤、吃紧冗忙、飞翔。
师总结:“每个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例外的,这段由弦乐器奏出的优美音乐的旋律,这是作品的第五主题,也是美国音乐最出名的选段之一,音乐开阔流通,温柔感伤,完全没有美国爵士音乐的音调特点。2、琴哼唱谱例
师总结:“第一主题的布鲁斯情调、第二主题的铿锵节奏,第四主题的爵士老调,第五主题柔美开阔的旋律,他的曲式结构就是单乐章,五个主题拼贴在一块的多段体结构。就想他的曲式结构一样,音乐带给我们的是的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相信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例外的,接下来就让听一听、看一看迪斯尼式的狂想,让我们聆听全曲” 三、聆听全曲
最后老师用四个词来结束今天的课堂,胜利了——格什温胜利了,他因为这部《蓝色狂想曲》而一举成名,被誉为美国音乐界真正的天才之一。诞生了——终于诞生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美国民族特色的交响乐作品。打破了——同学们,可能不知道,爵士乐本来只能饭馆、酒吧、歌舞厅演奏的,格什温将它从头包装带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打破了黑人音乐难登大雅之堂的禁律。传播了——因为这部作品,爵士乐得到了更广博的传播,向世人展现了爵士的独到的魅力。 四、拓展
中国的民族化交响乐的发展(举例说明) 五、课程总结:
4 / 5
再欣赏了这首《蓝色狂想曲》之后,同学们一定对其中精巧融合的例外风格的音乐和的结构很感兴趣,它那时而忧郁,时而热闹的爵士乐特点一览无余,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丰盛自己对新音乐的鉴赏力。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从音乐基本功入手,利用音乐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且通过画线条、捻指伴奏、身体律动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音乐,去感受“蓝色”,这堂课是那么的清撤、流通。
首先作品的选择就让人要想聆听和了解的欲望,用十分具有亲和力的教学姿态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蓝色”世界。这里要提的就是在探索jazz风格的教学中对知识的呈现有所遗漏,当然,最后作品意义的提升还有待深化。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