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庞德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歌

庞德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歌

来源:九壹网
第30卷第3期 2009年5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b1.3O NO-3 May 2009 庞德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歌 傅建安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意象理论是庞德诗论中的核心理论。其意象表现有如下三个特点:它是于具体事物的复合 体;表达现代人复杂多义的知性因素;往往采用意象并置或重叠的手法,避免西方逻辑中常用的介词、连词, 这些均在中国新诗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与发挥。在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方面,“运用日常会话的语言”,创 作节奏新颖、形式活泼、具有诗情节奏与散文美的自由诗是庞德及其追随者在诗歌形式上的追求。而这正好 启发了许多中国现当代诗人,从而促成了中国新诗中最重要的一种范式——自由诗的兴盛与发展。 关键词:庞德;诗学;中国现当代诗歌 中图分类号:I 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42(2009)03—0070—05 庞德的诗论中,最富创见的是意象理论与诗的韵律、 节奏理论。意象与韵律是诗歌的根本要素,是诗与非诗相 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与发挥。 (一)复合体——意象的表现形式 1909年庞德刚加人休姆——弗林特团体时就与他们 “绝对精确的呈现”的想法一致,【 】 1913年与弗林特探 讨意象主义时就强调要“直接处理事物”,绝对不使用任 何无益于呈现的词,并且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 中又强调不要描绘,而要呈现。而中国汉字与古典诗歌无 疑给了庞德以有意的启示。费诺罗萨在论汉字时说道:“我 区别的重要因素。庞德的意象与韵律理论对欧美现代诗坛 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理论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新诗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意象理论 意象理论本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早在《周易》中 就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说法。魏晋时期,王 弼对言、意、象的关系作过如下阐述:“意以象尽,象以 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 们眼睛看见的是名称与动词的合一,是动态的事物,或事 物的动态。”庞德找到了费诺罗萨论文与现代诗学的结合 点,创建了意象理论。庞德给意象定义:“意象是一瞬间 呈现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的突然呈现, 给人以突然的感觉;不受时空的自由的感觉,一 意而忘象。”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有:“窥意象 而运斤”,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意象欲出, 造化已奇”,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则有:“夫景以情合, 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庞德在探索现代英诗 的发展道路时,明确“要动作更自由,要声音更准确,要 种我们面对最伟大的艺术品时经受到的突然长大的感 觉”。庞德的《地铁车站》中脸庞与花瓣意象的合一,就 是意象艺术的经典。 中国现当代诗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影响,加上 光亮更透明”,[11这就需要采用意象的手法。庞德如获至 宝地得到费诺罗萨的手稿,找到了汉字独特构形中蕴含的 庞德意象主义的启发,不少诗人都找到了理性与感情的复 合体作为表现诗歌情感最主要的手段。诗人郑敏对庞德的 经典定义——“意象是一瞬间呈现的理性与感性的复合 体”做了如下的阐释:“这里所谓感情是指主观的感情上 的经验,而理智是指道理、原则、万物之理等在主观 象征意义与古典诗歌中意象表现手法,化入到自己的诗歌 理论中。 意象理论推翻了西方传统的逻辑体系,使西方诗歌发 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成为庞德诗学的核心理论,也是西 方现代诗歌的根本理论。作为试图与西方接轨,走上现代 化道路的中国新诗来说,意象理论的引入与发展所起的作 用也非同小可。综观庞德意象理论,他的意象表现有如下 三个特点:它是于具体事物的复合体;它表达现代人 之外的事物规律。并认为一个意象既非单纯的主观内心经 历,又非单纯的客观真理。它是二者突然的合拍,结合在 一起的复合体。”【3] 五四时期,胡适就关注到意象的重要性,并把image 复杂多义的知性因素;往往采用意象并置或重叠的手法, 避免西方逻辑中常用的介词、连词。这些均在中国新诗中 译成“影像”,他说:“凡是好诗,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 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这便是诗的具体 性。”正如意象运动刚开始的时候英美读者对它的理解: 收稿日期:2009—02—20 作者简介:傅建安(1971.),女,湖南安化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都市文学研究。 第30卷 傅建安:庞德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歌 71 “不幸的是,意象派已落到这个地步:它意味着任何一种 不押韵、不规则的诗,而‘意象’——仅指视觉上的意义 有用的东西帮助新诗成长。当代朦胧诗人通过“追求艺术 的含蓄和进入人的内心,尝试用意象的技巧来表达内心难 ——被人理解为仅意味着一种如画的印象。” 闻一多在留美期间,与意象派诗人相交颇深。他了解 庞德的有名意象派理论,追求情思之外的客观对应物,用 准确的意象表现主观的刹那间的感受。它曾批评俞平伯的 诗集《冬夜》缺乏“具体的意象”,使读者难以得到具体 的印象。他借鉴意象艺术,写出了许多瑰丽奇特的诗作。 如《死水》中“绿酒”、“翡翠”、“桃花”,以色彩对个性 的象征意蕴进行探寻,带有庞德意象的特色。 艾青在《诗论》中曾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他对意象的 认识:“诗人脑子里对世界永远发出一种磁力:它不息地 把许多事物的意象、想象、象征、联想……集中起来,组 织起来。意象是从感觉到感觉的一些蜕化。意象是纯感官 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 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迫近。”艾青 认为,成熟的意象,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 逅”,“一方面有质上的充实,质上的凝定,另一方面又必 须有量上的广阔伸展,意义的无限引伸。” 作为九叶诗人理论家之一的唐浞对意象的探索更增 加了些凝炼。唐浞说:“在最好最纯净的诗里面,除了无 纤尘的意象以外,不应再有别的游离的滓渣”,还说:“诗 可以没有表面的形象性,但不能没有意象。”在他的理解 中,意象与诗的意义具有完整而不可分性,意象不再是可 有可无的装饰和增添生动性的修饰手段而已,“它与诗质 的关联不是一种外形的类似,而应该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感 应与契合”,意象对诗常有“廓清或确定诗的意义”的作 用。【4】另一理论家袁可嘉曾经如此肯定意象在诗歌创作中 的重要地位,没有经过意象外化的“意志只是一串认识的 抽象的结论,几个短句即足清晰说明”,没有经过意象外 化的“情绪也不外一堆黑热的冲动,几声呐喊即足以渲泄 无余”。【5]九叶诗人注重情感客观化的表现,让强烈的情 感在与相应的意象中得到委婉、含蕴的表达。他们自觉地 将感情凝结于深沉的意象里。唐浞评价辛笛的《手掌集》 时这样写道:“只有在生活经验深入意识的底层,受了潜 移默化的风化作用,去芜存精,而以自然的意象或比喻的 化装姿态,浮现于意识流中时,浮浅的生活经验才能变成 有深厚暗示力的文学经验”。唐浞评价陈敬容的诗:“即使 是深沉的玄想,也总是带着郁郁色调的意象托出。” 冯至将广阔的人生经验化人诗歌,成为他诗歌中生命 意象。在谈他写《十四行集》的缘由时,冯至说到:“从 历史上不朽的精神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 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鸟,从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 同的遭遇”,凡是与诗人的生命“密切关连的”,都进入到 他的诗篇,从而以诗的意象化的实写代替哲理化的虚写。 朦胧诗在经过时期的口号标语式的诗歌曲折之 后,迎来新诗发展的又一机遇,向世界打开大门吸收一切 以描摹的情绪”。他们尝试用“理智与感情结合的复合体” 意象来刷新诗歌创作的疲软状态,表达失落的悲凉、历史 反思的痛苦、对人性理想的追求与对时代的。如梁小 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用“钥匙丢了”意象对无可名状 的失落的追寻,《雪白的墙》中“雪白的墙”的意象展现 幼小的心灵对于肮脏年代的追悔与晴空下纯洁的信念,舒 婷的《致橡树》中用“橡树与木棉”意象传达对平等互爱 的爱情与人际关系的憧憬与渴望,北岛《墓志铭》用墓志 铭发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海子、骆一禾等诗人则在 反叛声中捍卫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用麦地、草原、 太阳、天堂、少女、月光、向日葵、杨树、鹰、马等意象 唱出了渗透在他们作品里的生命意识,表现出超越了以个 体为特征的生命存在。而第三代女性诗人用“黑夜”、“镜 子”表达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 可见庞德的意象“复合体”艺术已经渗透了诗歌发展 的始终,成为中国新诗传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二)知性因素——意象表现内容 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以往农业社 会的田园、闲适的生活为现代工商社会都市的匆忙与复杂 所取代。现代社会交通、通讯的发达,使人们每天摄入的 信息量急剧增加,人的思想感觉也日趋复杂化。而这种复 杂多义的感情得到柏格森直觉主义哲学的有力支撑。庞德 意象表现的有力手段传达的是强烈的知性内容。他曾如此 比较象征与意象:“象征主义者的象征有固定的价值,像 算术中的数目,像1,2,和7。意象主义者的意象有着可 变的意义,像代数中的符号a,b,x……著者必须用他的 意象,因为他看到或感到它,而不是因为他认为他能用意 象来支撑某种信条或体系或经济。”这样意象就成为表达 人们知性情感的有力手段。中国现当代诗人诗作中可以见 到庞德意象知性因素的投影。 首先,作为中国现代诗的先锋的象征派三诗人利用意 象艺术表达现代人的知性情感。李金发开启了中国现代诗 的新时代,他的诗表现怪异,在时人给予高度评价之时也 为人所讥讽,其至被胡适讥为“笨谜”。但在他的“迷雾” 中,我们却可以透过扑朔迷离的意象寻找到现代人的知性 情感。李金发曾说:“诗意的想象,似乎需要一些迷信于 其中,如此它不宜于用冷酷的理性去解释其现象”,而适 合用不显的描写,显示无尽之美的妙境。也就是说,李诗 所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带知性的感觉或情感。如他的 《弃妇》,用“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 联步徐来”,“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 栗了无数游牧”等弃妇视听幻觉意象,表达对现实愤激、 决绝的情绪,然后用“愿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 空谷里”,表达企求超脱的心理,最后弃妇不能超脱生命 的悲哀,表达诗人绝望情绪。穆木天在《谭诗》中反复强 72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调,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深秘,……诗最忌说明, 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这里“诗 最忌说明”,“诗要暗示”,也就是说诗不能说理,而是用 意象去呈现人的内在生命的奥秘,即生命中不可明说的知 性。这些都已接近庞德的意象内涵。王独清应和穆木天的 《再谭诗》也提出:“诗最忌说明”,“作者不要为作而作, 须要为这感觉而作,读者也不要为读而读,须要为感觉而 读”,从而表现隐在诗后的作者的知性情感。 戴望舒应合自己“诗歌是在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 间”的美学追求,特别强调意象营造,用意象的方法表达 寻梦人的幽微曲折的情绪与体验。《雨巷》开始就以撑着 油纸伞的诗人,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结着愁怨 的姑娘来表达自己寂寞徘徊的心境与追求而不可得的希 望,《乐园鸟》中用“华羽的乐园鸟”,在“茫茫的青空中 飞翔”,表达痛苦地失去了梦的“天国”的诗人绝望的心 境,而寻梦者、游子、夜行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孤单、寂 寞、忧郁、苦闷的心境。 施蜇存在《现代》第1卷第2期上发表的一组意象抒 情诗,注意创造意象实体,通过意象进行感觉和思考,深 得庞德的真谛。施蜇存的一组《意象抒情诗》以意象的鲜 明、形象的可感,调动了瞬间直觉、感觉印象、幻觉等手 段,从而带来了独特的暗示朦胧的诗美效应。这样说明一 种意义被呈现的独特的诗的感觉所代替,表现的明晰为情 感的隐藏所淹没,从而带来全新的审美尺度。 九叶诗人在现实斗争的刀光剑影中,一方面重视内在 个体的生命体验,另一又面又抱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中国人民的忧患人生。在诗歌 艺术上,强调诗歌的客观性与间接性,使“意志与情感化 为诗的经验”。他们寻找与心灵相通的“客观对应物”,注 重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对客观对应物的客观冷静描写, 让客观世界透出个人的感受。理论家袁可嘉从三个层面来 论述意象展现的知性内涵。首先,“现代诗歌是现实、象 征、玄学的综合统一体。…‘现实表现于对于当前现实人生 的紧密把握,象征表现于含蓄,玄学则表现于敏感多思、 感情、意志的强烈结合以及机智的不时流露。”郑敏在解 释西方解构主义语言时,就提出“滑动的能指”和“飘浮 的所指”概念,认为能指与所指不必那么死死地、一对一 地固定下来,它的滑动与飘浮性,用于意象理论也即 用不固定的意象来表达现代人无意识的复杂、恒变与无 形。袁可嘉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综合了各种因素,体现现 代生命情感复杂恒变的知性因素。其次,嘉可嘉引入瑞恰 兹“最大量意识活动”的概念来表现现代人思维的知性状 况及表现的手段。他说:“艺术媒剂的先天之中,恰 当而有效地传达最大量的经验活动;过去如此丰富,眼前 如此复杂,将来又奇异地充满可能;历史,记忆,智慧, 宗教,对于现实世界的感觉思维,众生苦乐,个人爱憎, 无不要在一个新的综合里透露些许消息”,于是需要选择 意象进行极度扩张与极度地凝缩来表现,同时在表现时绝 对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体生命中诸种因子的相对相 成,有机综合,但绝对否定上述诸种对称模型中任何一种 或几种质素独占,放逐全体。第三,袁可嘉提出新诗 戏剧化的手法,使诗歌创作不粘着于现实,表现知性心理 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从技术层面更进一步阐述了新诗意 象知性展现的可能性。 新时期的朦胧诗以当时人们以为的“古怪”的诗风出 现,但是它朦胧却并不晦涩,它以意象展现的诗思,意蕴 很深却不求显露。它摒弃单纯,表现当代人的复杂意识, 它改变当代人的单一的情感内涵而为立体的、多层的知性 思考,从而连接了现代文学时期的现代诗风。 庞德意象中的知性因素给中国新诗带来了丰厚蕴含。 (三)并置、重叠与跳脱手法——意象的情绪方程式 表现法 庞德利用汉字的表意文字体系应用于诗歌创作,增强 了意象表现的具体性,并且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找到句法根 据——几乎不用连接词,很少用介词,而靠意象的并列堆 迭表现关系,表现比喻,表现动势,采用意象并置与意象 迭加手法,这成为他表现现代社会复杂情感的最主要的方 式。1915年他发起漩涡主义时,更要求意象具有动势: “……一个放射的节点,或一串结节……思想不断地奔 涌,从它里面射出,或穿过,或进入”,也即用意象的情 绪方程式来进行表现。而这种表现法,对西方的逻辑思维 表现体系来说,是彻底的反叛,带来了西方新诗现代化的 重大突破。对希望与西方接轨,走上新诗现代化的中国诗 人来说,这也是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初期象征诗派宣称,他们企望“从 意象的联结,完成诗的使命”。李金发的诗歌为当时很多 人所不看好,除了他学习波特莱尔的“以丑为美”以外, 重要的一点就是意象间联结的突兀,他打破了正常的逻辑 思维习惯与审美心理习惯,从而体现出句法与章法的怪 异。所以朱自清先生评价李金发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 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什么意思”,而去除 连接词,利用观念的跳脱组接意象,正是新诗得益于意象 派,成为现代性的体现。所以有识者肯定李金发,说他的 诗意象跳脱组成的诗境“别有一种浑成的感觉”。王独清、 穆木天、冯乃超追随李金发的诗艺,在中国形成初具现代 性的象征诗派。 以施蜇存、杜衡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曾表明:现代诗是 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 列成的现代的诗形。”而对于现代的诗形,若干年后,施 蜇存先生又解释道:‘ 现代》诗人运用形象思维,往往采 取一种若断若续的手法,或说跳跃的手法,从一个概念转 移到另一个概念,不用逻辑思维的顺序。或者有些比喻用 得很新奇或隐晦。”可以看到庞德诗歌的“跳脱法”及“意 象并置”的影响。 第30卷 傅建安:庞德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歌 73 格律诗人将庞德的影响与中国古典诗词结合起来,用 浓丽繁密的意象组接组成浑然一体的诗美世界。闻一多的 《春光》在如画美景中突现一个乞讨的瞎子,恰似庞德的 意象表现情绪方程式理论。 九叶诗派在意象的组接中完成的是对现实生活与个 体生命的深思。理论家袁可嘉认为,在诗歌表现中,尽量 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 的意志与情感。因为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作者在任何特定 时空内的感觉发展是曲折易变的,所以就应该用“感觉曲 线”的传达来代替感觉的“直线运动”,从而搜寻自己的 内心所得与外界的事物打成一片,使诗人的情感经意象的 跳脱组接,得以戏剧化的表现。郑敏的诗作《金黄的稻束》 就用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伟大的收获与伟大的疲倦 等跳脱意象并置重叠传达出深沉的生命哲理情思。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打破建国初期诗歌的直 线型结构,诗将意象与哲姻,运用通感、超感的方法, 用心理时空和蒙太奇手法大跨度组接意象。舒婷的《祖国 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把对祖国过去的沉痛、现在的憧憬 与希望都化作一组组意象,组成对祖国深沉的爱的形象表 达。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表达在朦胧诗的表达中延续发展。 诗歌意象的跳脱、大跨度组接,打破平常逻辑思维习 惯,成为建构新诗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二、韵律与节奏 诗的韵律与节奏是诗区别于散文的重要标志。在对前 期维多利亚诗风的反叛中,庞德的韵律与节奏观体现出他 对现代自由英诗的全新思考与理解。他与弗林特探讨意象 主义的规则时就提出:“至于节奏,用音乐性的短句反复 演奏,而不是用节拍器反复演奏来进行创作”,【6]在《意 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中庞德接着说:“不要把你的材料 剁成零散的抑扬格。不要把每行诗在尾上猛地停得死死 的,接着又猛地一抖地开始第二行。让下面一行诗的开端 衔接住节奏的波浪起伏;除非你需要一个绝对长的停顿, 则另当别论”,并认为以往的格律诗就像“穿着铠甲跳舞 一样”。但是,庞德并不是不要韵律,相反,他对韵律的 要求超过了以往格律诗人:即要求以最完美的韵来表现诗 人瞬息万变的感情,形成诗情节奏。正如他的好朋友艾略 特所说,因为诗人们很难发现他自己正好有一组材料,而 这些材料可以完美地组成一首格律诗,所以,最好用自由 诗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节奏。庞德说:“我相信一种‘绝 对的韵律’。这是一种诗的韵律,与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及 感情的各种细微差别完全相称的韵律……我认为不但有 一种‘固定’的内容,还有一种‘流动’的内容……像注 入瓶子里的水。…‘流动”的内容,也就是说不用以前的固 定的韵律与节奏,而选择一个合适的“瓶子”把内容恰如 其分地表达m来的内容。而对于瓶子的形状,则由诗人的 情感来决定。所以庞德在论述情感与涛时说道:“在艺术 中,主要的是一股力量,一股有点象电流或放射作用的力 量,一股融会贯通的力量。”在对于自由诗的要求中庞德 写道:“我想对于自由诗的要求……只有当所咏的‘事物’ 构成的韵律比规定的韵律更美,或者比按正规的抑扬顿挫 写出的诗的韵律比它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感情更为融洽, 更贴切,更合拍,更富有表现力。那是一种固定的抑扬格 或抑抑扬格所不能充分表现的韵律。”他多次阐释情感是 形式的组织者,而作为诗情韵律,必须为表达广泛领域的 活力或情感服务。晚年他引用艾略特的话说:“对于想把 诗写好的人,没有一种诗是自由的。”可见,庞德主张写 自由诗,“诗要写得和散文一样好”,并不是不要韵律与节 奏,而是要创建不受固定的韵律、节奏束缚,随时变化地 体现自己情感的诗情节奏。从以上表述中,我们可以见出 “运用日常会话的语言”,创作节奏新颖,形式活泼,具 有诗情节奏与散文美的自由诗是庞德及其追随者在诗歌 形式上的追求。而这正好启发了许多中国现当代诗人,从 而促成了中国新诗中最重要的一种范式——自由诗的兴 盛与发展。 对格律诗的直接激发了中国初期白话诗人的灵 感。胡适揭示出旧体诗词“以文胜质”的弊病,认为旧体 诗词有着格律上的种种束缚,诗词作者为遵守格律,常常 削足适履。他指出:“那些用旧调旧诗体的人有了料,须 要截长补短,削成了五言,或凑成七言;有了一句,须对 上一句有;有了腹联,须凑上颈联;有了上阕,须凑成下 阕;有了这韵,须凑成那韵”,他们认识到文言与格律对 人的思维与表达的禁钢,指出创建白话新诗的必要性。 象征诗人提倡以诗的情感建构诗篇,提出在诗情节奏 下“诗的持续性”,即诗歌中情绪所呈现的流动感。穆木 天认为:“一首诗是一个先验状态的持续的律动”,“中国 现在的诗是平面的,是不动的,不是持续的。我要求立体 的,运动的,在空间的音乐的曲线。”中国诗歌开始从胡 适与生活口语贴近、“作诗须如作文”的主张,淡化了诗 与散文间的界线中走出,使诗更富于诗味,从而使中国新 诗健康发展。 中国“现代”诗人接受庞德诗情节奏影响,把诗歌写 得诗味绵长。施蜇存以《现代》为阵地鼓励诗人表达现代 生活,自己创作了一组意象抒情诗,也相继刊载了大量现 代自由诗,形成后来所谓的“现代”诗派。他表明了自己 对自由诗的主张:“没有韵脚的诗,只要作者写得好,在 形似分行的散文中,同样可以表现出一种文字或诗情的节 奏。”并且以发展的眼光,自觉地把中国新诗的发展放到 中国新诗发展史及与西洋诗歌的比较中进行考察,使中国 新诗朝着现代自由诗的方向健康地发展。他这样评价《现 代》中的诗:“大多数是没有韵的,句子也很不整齐,但 它们都有着完美的肌理。它们是现代的诗行,是诗!”【7] 接受庞德更深刻影响的是戴望舒。戴望舒在震旦大学法文 班学习时醉心于后期象征主义,倾心于魏尔伦,追求诗歌 74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的音乐美,他利用词语的双声叠韵,章节的回环、复沓, 与庞德内在诗情节奏一样,艾青也主张写诗不受外形 创作了当时名重一时的《雨巷》,后期诗歌创作抛弃了诗 的束缚,一任内在情感的抒发,诗人情感的起伏自然形成 歌的音乐美,转而追求庞德式的内在的诗情节奏,对新月 韵律和节奏。艾青的诗歌随形赋体,多姿多彩;既不讲平 诗派以及自己早期创作彻底反派。在去国留法之前,戴望 仄,也不刻意追求押韵,他诗中自有统一的旋律在起伏流 舒在《现代》上发表诗论17条,【8】提出:“诗不能借重音 转。艾青从《大堰河——我的保姆》开始进行诗歌创作, 乐,它应该去掉音乐的成分”;“单是美的字眼的组合,不 到中期的《火把》《黎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直到 是诗的特点”;“所谓形式,决非表面上字的排列,也决非 新时期的《光的赞歌》,无不是用内在诗情的勃发驰骋着 新的字眼的堆积”;“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 韵律节奏。艾青从闻一多的等新格律诗派主张“带着脚镣 情成为畸形的。愚劣的人们削足适履,比较聪明一点的人 跳舞”的阴影中走出,继承了五四新诗传统,打开自由诗 选择较合脚的鞋子,但是智者却为自己制了合自己脚的鞋 的局面,开创了一种新的自由诗时代。所以绿原评价:“中 子。”戴望舒中后期的诗美探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由 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了三 初期注重诗的外在音乐美过渡到中期取 肖诗的韵,代之以 十年代才由诗人艾青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他被视 “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 为中国现代自由体诗的代表,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 挫上”,用内在的韵律代替外在的韵律。他扬弃了格律诗 庞德诗情节奏理论启发中国新诗在格律与自由间找 派对音律的刻意追求,但如庞德般并不是否定诗的音乐 到了既能自由抒发感情,又具浓郁诗味的诗歌表达方式。 性,而是用内在的韵来应合外在的诗情。中国新诗从“白 话人诗”的白话诗时代进到了“散文入诗”的现代诗时代。 参考文献: 戴望舒后期《我的记忆》中的诗歌都不在乎外在的韵律而 [11邵洵美.现代英美诗坛概观[]J].现代,1934(6):874-890. 重视情绪的婉转起伏,追求形式上的自由化,且以口语为 [2】彼得・琼斯.意象派诗选【M】.裘小龙,译.桂林:漓江出版社, 诗,亲切自然,含蓄蕴藉。施蜇存先生这样描绘戴望舒诗 l986:6. 歌风格的变化:‘ 雨巷》所辑,反映出作者对诗的音乐美, [3】郑敏.英美诗创作中的物我关系[J】.诗探索,1981(3): 16O一171. 诗的形象的流动性与主题朦胧性的追求……而从《我的记 【4]唐浞.论意象pd】/,新意度集.上海:三联书店,1990:93. 忆》开始的某些诗作,可以感受到诗人致力于诗的感觉、 [5]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情绪、诗风的自由淳朴和口语化的追求。”从戴望舒的诗 店,1988:56. 歌理念与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庞德对中国现代诗歌 [6]庞德.严肃的艺术家[M]//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 从诗歌的外在表现到内在诗情上更加深刻的影响。戴望舒 出版社,1983:255. 等人在庞德的启发下,结合中国诗坛实际主张诗情的抑扬 [7]施蜇存.又关于本刊的诗[J】.现代,1933(1):6-7. [8】戴望舒.望舒诗论【J].现代,1932(1):92.94. 顿挫,使人感到一种诗的情绪的魅惑,是对当时中国新诗 发展的错误倾向认为“自由即放纵”的一种纠正。 Poetics of Ezra Pound and the Chinese Modern Poems FUJian.OH (Department of Chinese,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Hunan 4 1 3000,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image iS the core of Pound’S poetic theory.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 connection with his poetic theory such as the follows:firstly,the theory iS a compound one that iS free from the concrete matters;secondly,it extends the complex and poly—factors of the modem people;and thirdly,he wrote his poems with application of imagery and overlapping instead of the common words such as prepositions or conjunctions.These above.said theori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different degree in writing or creation of Chinese modem rhyming poems.The daily—use words。phrases and common expressions are appli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m poems that the rhymes are read lively.It is of the rhyming and prosing style The poems of Pound and his likes are free in words and in rhymes.Many modem Chinese poets learned a lOt from Pound’S poetics.Thus many new types of poems are produced with the features of new free verses in modem China. Kev words:Ezra Loomis Pound fl885一l973);poetics;the modem poetic song in China (责任编校:彭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