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检测
物理试卷
说明:1. 本卷共有五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考试中书写单位时,均要求用字母标注,整卷三次以上未用字母标注的,最多可扣1分。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 请您正确填写单位:你写字用的水笔笔芯的长度大约是1.5     ;一个中学生完成一百米赛跑所需的时间约为13.2          。
2.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对接成功,再次形成组合体。对接后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是相对       的,但它们相对地面却是             的。
3. 2012年9月30日,高速路免费首日,多条出京高速事故频发致拥堵,京港澳高速上一辆新车遭大货车追尾(如图1所示)。该货车刹车不及撞上小轿车是由于货车有       ,小轿车被撞坏是因为力改变了物体的                 。
图1
4. 漂流是夏日中最时尚和流行的户外运动,在与水共舞,获得一份清凉之时,体验的更是一种刺激和兴奋,一种“有惊无险后”的轻松……老区的井冈山漂流更是一项集观光、游览、探险、生态和参与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漂流者乘坐皮筏艇漂流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水的           能转化为皮筏艇的            能
5. 骨骼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尽管人体的运动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都是由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图3中头颅绕关节转动时的物理模型是          ,人抬头时颈部肌肉产生的拉力为          力。
6. 如图4所示,在水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缓慢地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浸没之前,越往下按感觉用力越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
7. 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用5N的力沿着长80cm,高20cm的斜面,将重为15N的木块匀速拉上斜面。此过程中的额外功主要是指             ,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1
8. 坦克要越过壕沟时,可将备有的气袋放入壕沟,给气袋充满气,这样坦克通过气袋就像走平地一样。当坦克的前一半履带压在气袋上时,对气袋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和pl。设坦克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和p2,坦克前后是对称的。则F1_          F2,p1          p2。(两空均选填“>”、“<”或“=”)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9. 下列关于电动自行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车把(车笼头)是费力杠杆
B. 车轮转轴内装有小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C. 轮胎的花纹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 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大于摩擦阻力 10.下列有关力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打气筒不断地给自行车胎打气,胎内气体的质量变大,密度不变,压强变大。
B. 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时,两手间距离越大就越费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 用活塞式针筒打针,将药液完全抽进针筒内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D. 打足气的自行车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对地面的压强大
11.在2012年的奥运会上,孙杨一举获得男子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冠军、男子200米自由泳亚军,勇夺两金一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孙杨在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 裁判最终判定孙杨夺冠的依据是相同的时间内孙杨运动的路程最长 C.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使人前进,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当孙杨完成比赛站在游泳池内的终点时,他受到的重力和泳池底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2. 如图6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容器内只有水,b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内水面漂浮着一冰块,d容器水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容器的总质量都相等
B. b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木块将浮起来一些 C. c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升高 D. d容器中再倒入盐水后,小球将下沉
2
13. 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现象和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生活现象与现象产生的原因相符且完全正确.......的组别有(    )
生活现象 a. 滑雪时用滑雪板 b. 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c. 拔火罐为什么会“吸”在皮肤上 产生原因 e. 液体流速越大处,压强越小 f. 大气压的存在 g.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 d. 乘客在火车站台候车,须站在安全线外 h. 橡皮泥具有塑性 A. a—g             B. b—h           C. c—f        D. d—e
14. 如图7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在同一桌面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两次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B. 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 木块在两次运动时的机械能相等 D. 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大
三、计算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5. 一块碑石的体积为20m,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块与碑石相同材质的小块作为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l00mL的水,然后将这块岩石样品浸没水中,测得样品体积为50mL。试计算:
(l)试在图8中标出岩石样品浸没水中时的液面位置; (2)这块碑石的密度; (3)这块碑石的质量。
3
16. ××中学九年级2班部分学生去游玩岳池翠湖(如图9所示),坐上游船后人和船的总质量为
3
6000kg,游船与他们要去的农家乐的距离是3km,到达目的地游船共用了10min。回答下面问题:(取g=l0N/kg)
(l)游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游船底部距水面的深度为1.2m,求该处受到水的压强。 (3)游船静止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多大? (4)游船静止在水中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大?
17. 南昌地铁建设工人利用如图10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工作,人以600N的力向下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的一端,10秒钟绳子下端移动了1.5m,重物上升0.5m,巳知该滑轮组的效率为70%,绳重、摩擦不计(g取10N/kg)。
(1)画出工人所用滑轮组的绕线情况。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被吊起的重物和动滑轮的重量各是多少?
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
18. 小林在实验室测量一块石头的密度。测石块的质量时,小敏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并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在右盘先加入50g的砝码,观察到指针明显向左偏,接着她继续向右盘添加小砝码直到加完盒中所有的小砝码,最后还将游码移到了标尺的最右端,可指针仍指向分度盘的左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小林操作中违反了           的原则。
19. 如图11所示,是小红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时的情景。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N,由于物
②小林用手掂了一下石头,估计跟一个鸡蛋的质量差不多,她将石头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
4
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    力,而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又是一对           力,故重力的大小可以直接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来。读出此时物体的重力为              N。
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20. 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A、B、C处分别由静止滑下,如图12所示,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表面材料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从A处滑下 从B处滑下 从C处滑下 30 50 70 21 36 58 10 20 30
图12
(1)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小车每次都从斜面            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                   相同。 (选填“快”或“慢”)。
(3)实验结果能证明                 ,并能进一步推导出            (两空均选填序号)。 A. 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在            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最小,运动状态的改变也最
5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牛顿第一定律
(4)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物块,还可探究“          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该实验中可通过比较           来知道其大小。 21. 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老师用压强计做了如图13所示的(a)、(b)、(c)三次实验。比较实验(a)、(b)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比较实验(b)、(c)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2)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              表示出来的,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下列选项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
A. 力是看不见的,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它
B. 滑动摩擦力不便直接测量,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测量它的大小 C.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 为了更好地认识压力与重力,而把这两个量放在一起寻找它们的异同点
22. 小强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4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 次数 l 2 3 4 钩码总重 钩码上升的 G/N 4 6 4 4 高度h/m 0.1 0.I 0.1 0.2 测力计示数 F/N 2.0 2.4 1.4 1.4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0.3 0.3 0.5 1.0 机械 效率η  83% 57% 57% 6
图14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拉力做的总功是       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第3次实验所用装置是                    (选填“a”、“b”或“c”)。
(4)分析第          次实验数据可知(选填实验序号):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
(5)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7
【试题答案】
一、1. dm  s  2. 静止   运动    3. 惯性   形状  4. 重力势   动
5. 杠杆  动  6. 大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质量或体积) 7. 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75%   8. <   =
二、9.B    10.D    11.C    12.A    13. BC    14. AD 三、15. (1)如图1    ……2分
图1
(2)m140g2.8g/cm3     ……3分 3V50cm3334(3)mV2.810kg/m20m5.410kg   ……3分 16. (1)vs3000m5m/s             ……2分 t600s334(2)p水gh1.010kg/m10N/kg1.2m1.210Pa  ……2分
34(3)F浮=G总=m总g=610kg10N/kg=610N        ……2分
6104N(4)V排6m3       ……2分 33水g1.010kg/m10N/kg17. (1)由题意可知,向下拉绳子时,承担动滑轮及重物的绳子股数:
F浮n1.5m3 0.5m见图2    ……2分
(2)人的拉力F=600N,移动距离s=1.5m,时间t=l0s,则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8
PWFS600N1.5m90W   ……2分 tt10s(3)重物G上升高度h=0.5m,机械效率η=70%,则:     W有用W总GhG0.5m70%   所以重物G=1260N  ……2分 Fs600N1.5m    动滑轮G动匀速上升,有:
3F=G+G动,所以G动=3F-G=1800N-1260N=540N  ……2分
四、18. 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镊子  添加砝码按先大后小
19. 0.2  平衡   相互作用  1.2
五. 20. (1)同一   速度       (2)木板  慢
(3)B   C    (4)动能   物块被推动的距离 21. (1)密度   深度   (2)液面的高度差   AB 22. (1)匀速    (2) 0.6   0.4  66.7%        (3)c
(4)1、3(或a   c)    (5)增加物重    (6)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