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 Jul 26(13) -2937・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长期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伟杰(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00 ̄ 摘要: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2例老年痴呆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奥氮平治疗,在针对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分析比较两组患 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PNASS的评分结果。在治疗两个星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PNASS评分相比 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1.05)。与此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PNASS评分相比于治疗 之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38.10%,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老年痴呆使用奥氮平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 疗效果,同时具备很高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奥氮平;老年痴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5)13—2937-01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2年1月1 13—2014年l2月1 利培酮。之后按照实际需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科 日期间本院42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相 学合理的调整 】。用药剂量一般控制在1-4 mg,d范围最佳。 应的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分析其效果得到,奥氮平相比于 1.2.2观察组使用奥氮平治疗,开始治疗时使用2.5 mg/d 利培酮在治疗老年痴呆长期住院患者方面具有更高的安全 奥氮平。之后按照实际需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科 性以及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报道内容如下。 学合理的调整【2]。用药剂量最佳范围是5~10 mg/d。 1资料与方法 1.3评价标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使用阳性症状和阴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1日一2014年12月1日选取 性症状量表,即PANSS量表进行评分 】。与此同时还要评 本院42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 价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 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21例,上述所 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有的患者都符合老年痴呆相应的诊断标准。研究组中男11 1.4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例,女10例,年龄88.20±2.11岁,病程45.20±10.22个月。 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例,血管性痴呆l2例。受教育时间3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年~20年。对照组中男l2例,女9例,年龄69.10±2.24岁, 2结果 病程46.21±10.27个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例,血管性痴 2.1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结果分别分析两组患者接 呆l3例。受教育时间4—21年。 受治疗之后的第2、4个星期及第8个星期的PANSS量表评分 1.2治疗方法 情况。观察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 1.2.1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开始治疗时使用500 g,d 低于治疗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见附表。 附表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仁± 。分)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有2例患者出 较低,一般在其症状较轻时不会注意到,到中度及重度症状 现椎体外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患 时才前往医院就诊,往往会引起痴呆行为以及痴呆心理症 者有8例患者出现椎体外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状,最后导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疾病的某一特定 38.1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阶段痴呆心理症状的发生率为80.00%左右。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P<0.05)。 经过上述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还出 3讨论 现2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出现 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疾病是老年痴呆,老年痴呆主要 上述的情况说明,还需要对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更加 包括以下两种类型:一是血管性痴呆类型,二是阿尔茨海默 的深入。总之,奥氮平是新型的抗精神病类的药物,对多种 病类型。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目前中国痴呆患者占5.00%, 受体存在一定程度的亲和力,可以起到心境稳定的效果。针 ≥75岁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几率为11.50%,而≥85岁 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 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几率为30.0o%。老年痴呆疾病就诊率 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 ・2938・ ModDiagn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 Jul 26(13) 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疗效观察 饶颖,李丽芳,叶石梅(龙门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龙门516800) 摘要:145例行腹腔镜下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47):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 射垂体后叶素,B组(n=48):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缩宫素,c组(n=50):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 处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观察和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C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O.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 素联合缩宫素可减少术中_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垂体后叶素;缩宫素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5)13—2938—01 临床上子宫肌瘤一般均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少 力维持在1.73 kPa左右),在患者腹部作常规3点予以 数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性出血,腹部触诊时可发现肿 穿刺,在子宫肌层根据每组选择药物不同进行注射fA 块等,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多发的良性肿瘤疾病。随着腹腔镜 组:12IU垂体后叶素;B组:20U缩宫素;C组:12IU垂 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肿瘤体积较小、子宫形态无明显异常、 体后叶素+20U缩宫素),一直到子宫肌瘤瘤体以及周 临床症状体征较轻的子宫肌瘤患者多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 围组织的子宫肌层呈发白发亮状态,用单极电钩在肌 瘤剔除术进行治疗 】。但是临床操作过程中有出血量较多、 瘤的正中位置予以纵形或梭形切开,切开长度大约为 镜下电凝止血效果不理想等情况。故本研究拟观察垂体后 整个肌瘤的3/4,深度需达到肿瘤瘤核,使用钳夹进行 叶素联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的治疗效果, 牵引和旋转,在包膜内完整将子宫肌瘤予以分离和完 并与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单一用药进行比较,为以后此种情 全剥离,腹腔镜下连续进行全层缝合,取出组织标本, 况的药物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缝合穿刺口。术后常规消毒处理,无菌纱布覆盖,术后 1资料与方法 抗生素治疗5—7d。 1.1一般资料145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5月 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 一2012年5月期间住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 剔除术操作的具体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 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 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果均已确诊为子宫肌瘤。已除外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予以分 器组织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等患者。所有患 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A组(n=47):年龄37.2.4-5.7岁, 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肌瘤1.1±0.8个,肌瘤直径13.5±3.5cm;B组(n=48):年龄 2结果 35.7±6.3岁,肌瘤1.3±0.7个,肌瘤直径12.4±4.2cm;C 三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C组患者腹腔镜子宫 组(n=5o1:年龄36.1±6.4岁,肌瘤l-3±0.7个,肌瘤直径为 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 13.1±4.0cm 。三组患者在年龄、肌瘤直径和个数等各个方 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见附表。 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fP>O.05),具有可比性。 3讨论 1.2治疗方法三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方法处理。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 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放置举宫器,常规形成气腹状态(压 应用,较多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开腹手术切除子宫肌 及生活质量。 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2(15):252—256. 【3]李格,沈渔邮,陈昌惠,等.老年痴呆简易测试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MMSE在城市老年居民中的测试『JI.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1】蔡鸣・,马强,高平,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性痴呆 11(1):525-526. 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对比分析『J1_中国老年学志,2011,12(1O): [4】韩立卓,米连兵,王兵,等.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 325-326.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6(21):2220—2221. [2】陈莉晶,张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 收稿日期: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