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佳能-早拆模板加强措施

佳能-早拆模板加强措施

来源:九壹网
施工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苏二建五分公司

审 批 意 见 本工程框架结构的柱网间距10m×10m,平均高度8.50m,局部高度14.50m,因此框架结构的模板及支撑系统应严格按模板支撑方案施工,施工中还应加强以下关键部位的工作: 1、 框架结构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体系,为防止砼胀模应采用对拉螺栓加强。主梁300×900,采用一道拉结铁片,主梁300×1400,采用2φ14对拉螺栓@900。 2、 模板支撑采用钢管(φ48×3.5)扣件式排架体系,主梁300×900,均采用双立杆支撑,立杆横向间距均为650,主梁300×900,立杆纵向间距875、900,主梁300×1400立杆横向间距650,纵向间距650;立杆与承重小横杆采用双扣件固定,对柱四周四根立杆,梁下立杆横向间距为750。 3、 承受竖向荷载的地面基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面层铺设100厚碎石夯实平整。立杆下铺设趟底板,立杆下距离趟底板300高度增设一道水平扫地杆,保证竖向荷载的均匀传递。 4、 排架支撑体系中水平第杆步高不大于1800,纵横双向设置。在主梁底10m×10m间距设置剪刀支撑,所有水平系杆都应与已现浇完成有一定强度的框架砼柱箍紧,形成一个整体稳定性较好、刚度较高的空间支撑体系。 5、 合理组织楼南砼的浇筑顺序,要求由二个作业班组对楼面结构对称浇捣砼。砼浇筑同时重点监视模板支撑系统的变形和及时加强措施及手段。 审批部门 审批日期 审 批 人 年 月 日 一、工程简述: 美西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厂房工程为一全框架结构,柱距纵横均为10.0m,生产区域其单层高度均很高,平均高度为8.5m,尤其在7-10轴×F-J轴部分单层高度为14.5m,屋面框架梁梁断面均为300×900,次梁断面均为250×650,屋面板厚为100mm。 砼的光洁、几何尺寸不变形,完成取决于模板的稳定性和模板自身的刚度。由于空间高度较高,钢管细长,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大,为了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确保安全、工程质量和使施工人员更加重视,特编制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务必按此方案进行施工。 二、理论计算——本方案主要以生产区域9m高楼面为主,具体计算过程详见附页。 三、模板支撑搭设方案: 上部结构施工方案

佳能(苏州)有限公司新区新工场项目上部主体结构施工范围包括:

A、 塑料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局部隔层; B、 部品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轻钢结构屋盖。

7.3.1 模板施工方案

上部主体结构模板要求结构混凝土达到表面光滑平整,棱角清晰,色泽一致。

7.3.1.1模板的选型

⑴ 主体结构的竖向结构:方柱模板采用18厚的木胶合板模板。 ⑵ 主、次梁的侧面模板及梁底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⑶ 水平结构楼面及屋面模板采用12厚的竹胶合板模板。

⑷ 楼梯模板采用18厚的木胶合板模板。 7.3.1.2 模板安装的原则要求

⑴ 胶合板模板的板肋及围檩间距按模板体系计算取值,木胶

合板模板的拼档和楞木采用50×100方木,一般板肋间距为300,围檩间距不大于600。 ⑵ 主体结构的梁、板、柱、支撑体系采用Ф48×3.5钢管扣件

排架结构支撑体系,钢管扣件排架立杆的间距由计算确定。 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次梁模板支撑方法:

(a) 截面尺寸为350×850(塑料栋):采用三立杆支撑,支撑排架横向立杆间距400,纵向立杆间距1000; (b) 截面尺寸为350×1350(塑料栋):采用四立杆支撑,支撑

排架横向立杆间距300,纵向立杆间距800; (c) 截面尺寸为350×700:采用二立杆支撑,支撑排架立杆间

距为750×900; (d) 截面尺寸为250×600:采用二立杆支撑,支撑排架立杆间

距为750×1100; ⑷ 现浇板厚度≤120,则支撑排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1200;

现浇板厚度≤150,则支撑排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1000。 ⑸ 详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模板支撑示意图。 ⑹ 砼梁高大于800、柱宽大于800的砼构件均需设置M12对拉

螺栓,对拉螺栓外套硬质PVC管来控制梁、柱的宽度尺寸,保证模板不胀模,以及混凝土构件的精度。 ⑺ 除事务栋、厚生栋以外的建筑,混凝土柱角设置不锈钢防

撞角钢,高度1.50m,柱混凝土浇筑时埋入。详见梁、柱模板方案图。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模板支撑示意图

柱支撑示意图

梁支撑示意图 梁、柱模板方案图

⑻ 跨度大于4m的梁板模板在安装中应按2‰跨度起拱,若设计

有规定起拱,则按设计规定起拱。 ⑼ 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隔离剂,以便于拆除模板和增加模板

的周转次数。涂刷隔离剂时,不得污染钢筋,以免影响质量,更不得影响今后的装饰工程施工。 7.3.1.3模板拆除的原则要求

⑴ 板拆除前,必须得到现场监理和现场工程师开出的书面拆

模通知单,方可拆除模板。 ⑵ 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的侧模及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严

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表2.4.1执行。 ⑶ 楼层板模板拆除时,保留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体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次梁模板支撑方法:

(a) 截面尺寸为350×850(塑料栋):采用三立杆支撑,支撑

排架横向立杆间距400,纵向立杆间距1000; (b) 截面尺寸为350×1350(塑料栋):采用四立杆支撑,支撑

排架横向立杆间距300,纵向立杆间距800; (c) 截面尺寸为350×700:采用二立杆支撑,支撑排架立杆间

距为750×900; (d) 截面尺寸为250×600:采用二立杆支撑,支撑排架立杆间

距为750×1100;

⑷ 现浇板厚度≤120,则支撑排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1200;

现浇板厚度≤150,则支撑排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1000。 ⑸ 详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模板支撑示意图。 ⑹ 砼梁高大于800、柱宽大于800的砼构件均需设置M12对拉

螺栓,对拉螺栓外套硬质PVC管来控制梁、柱的宽度尺寸,保证模板不胀模,以及混凝土构件的精度。 ⑺ 除事务栋、厚生栋以外的建筑,混凝土柱角设置不锈钢防撞角钢,高度1.50m,柱混凝土浇筑时埋入。详见梁、柱模板方案图。 1、 梁支撑设计: 立杆、水平系杆、斜支撑均采用48×3.5钢管及扣件排架式支撑。 根据计算,对生产区域框架梁底立杆支撑横向间距设计为650,立杆纵向间距设计为不大于950;次梁底立杆支撑横向间距设计为700,立杆纵向间距设计为不大于950。另外根据抗滑移验算,梁底受力立杆与水平小楞连接处设置双扣件连接。梁底立杆平面布置图详见图一。 2、 楼板支撑设计: 本工程板厚较小,仅为10cm,但考虑到水平纵横系杆的连接,使之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结构,故将板底立杆按梁底拉通,板底立杆平面布置图详见图一。 3、 排架搭设:参见图三 ⑴ 鉴于空间高度在14.5m和9m,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扣牢; 请参图二:节点A ⑵ 各接头位置应错开,在同一步内接头数不得超过50%,接头如接在横杆处时,上下立杆位置应尽量靠近,并且必须交错搭接一个步距; 请参图二:节点B ⑶ 楼面向下第一步内应控制接头的数量; ⑷ 立杆在纵横双向均必须设置水平牵杆拉结,形成井字网格,不能有漏联现象发生,水平杆的步高:第一步高净空控制在1.7m,其余步高净空均控制在1.6m,并在底部30cm高空间内设纵横扫地杆。 ⑸ 钢管排架内在框架梁底部纵横设置垂直剪刀撑,加强排架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四、模板支撑搭设技术措施: 1、梁、板立杆搭设前必须对基层夯实平整到位,并且加设趟板,趟板下铺设瓜子片、碎石,加大受力面,不得将立杆支撑设在未经夯实的回填土上,确保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梁底立杆底部除放置趟板加大受力面外,还可利用基础砼压脚板面作为立杆的支撑点。 对于有砖基础部位,立杆要通过扫地杆架设在砖基础上,如图四。 2、梁、板排架立杆搭设纵横必须在一直线上,以利于水平系杆纵横连接和斜支撑加固,水平系杆必须与根根立杆用扣件相扣,斜支撑除了要与立杆每相交处用扣件相扣外,如遇到与水平系杆相交时,同样要用扣件相扣(不相交不必扣,但与立杆一定会相交,必须扣),使之形成一个前后左右上下纹丝不动的整体排架。 3、搭设纵向水平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纵向水平杆应水平设置,钢管长度不宜小于3跨; ⑵ 接头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内外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上下两个相邻接头应该错开一跨,其错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立杆轴心线距离应小于纵距的1/3。 当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其固定间距不应小于800mm,扣件中心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⑶ 纵向水平杆与立杆相交处必须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 4、考虑到排架搭设较高,尤其是框架梁部位的剪刀支撑不可能从下一直撑至梁底,可采取分层支撑。支撑形式请参图五 本工程的主次梁跨度均较大,为使主次梁底不变形,特采取梁底模板起拱措施,梁底起拱按2‰考虑,10.0m跨中间起拱1.6cm。 5、补充说明 ⑴ 在6轴线上有一WKL-25框架大梁,其断面为300×1400,根据计算,该梁梁底立杆横向间距为650,立杆纵向间距为600,受力立杆与水平系杆相交处均设双扣件连接。请参图六,对水平系杆与300×900区域无法贯通的情况,可以通过水平杆连接,形成空间结构。 其余支撑体系均同前方案。 ⑵ 本工程的主次梁跨度均较大,为使主次梁底不变形,特采取梁底模板起拱措施,梁底起拱按2‰考虑,10.0m跨中间起拱2cm。 ⑶ 因绝大部分的梁、板立杆支撑均设置在土层上,除了采取加设趟板外,还必须观察天气,最好是在模板、钢筋施工完毕经验收签字认可后,立即组织施工人同浇筑砼。尽可能的避开雨后浇筑砼,造成不必要的沉降引起的其它问题。 ⑷对于框架柱,应先行浇筑,在排架搭设过程中,排架水平系杆应与柱连接,起到协同受力的作用。 6、水平运输 东西和南北方向在柱距中间设置跑道,以解决周材在水平方向的运输,高度为屋面板上30cm。 7、安全措施 层高为14.5m的现浇面下,1.78m设置为满堂脚手,其余在现浇面下3.45m,设置为一道安全网。对9m高排架在+5.5m左右设置安全网。 五、施工中其它注意事项: 1、排架搭设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吴逸峰、黄俊) 2、对材料进场严把质量关,首先要有质保资料,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退回,并教育工人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对操作工人做好安全和技术交底,不符合要求部分,以返工处理。 对有砖基础区域采取先回填碎石,后上排架的工艺。 4、砼浇筑过程中,要对瓦工进行交底工作,在楼面上砼堆积高度不得超过45cm。 5、排架搭设完毕后,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方可报检,报检合格后,方可进行砼的浇筑。 六、对于生产区域已搭设排架的处理方法: 在生产区域已有四百多平方米的排架搭设完成,根据公司模板体系手册,对此部分进行加固,加固方法如图七所示。(公司模板取定表,见附页) 七、4.2m层高的排架体系: 对于4.2m层高的排架,框架梁底部立杆纵横间距为800,其余按常规执行。 1 300×1400梁模板支撑计算 1.1 钢管小楞 选用φ48×3.5钢管,间距675或700,计算取值700,跨距600 截面抵抗矩W=5080mm3 截面惯性矩I=121900mm4 弹性模量E=206000N/mm 1.1.1 荷载 钢模板和连接件及小楞自重力0.75KN/m2×0.3m×0.7m=0.1575KN 钢筋重力0.6KN/m3×0.3m×1.4×0.7m=0.17KN 新浇混凝土重力25.0KN/m3×0.3m×1.4×0.7m=7.35KN 振动荷截2.0KN/m2×0.3m×0.7m=0.42KN 荷载设计值P=(0.1575KN+0.17KN+7.35KN)×1.2+0.42KN×1.4=9.80868KN 1.1.2 强度验算 M=PI(2-b/1)/8=9.80868KN×0.6m(2-0.3m/0.6m)/8=1.10KNm α=M/W=1.10KNm×106/5080 mm3=216.54N/mm2≈[f]=215N/mm2 能满足强度要求。 另根据小楞允许跨距计算公式 [I]=860W/p+b/2=860×5080/9808.68+300/2=595mm≈600mm 能满足强度要求。 1.1.3 挠度验算 υ=PI3/48EI=9808.68N×(600mm)3/(48×206000N/mm×121900mm4) =1.76mm<[υ]=I/250=600/250=2.4mm 挠度满足要求。 1.2 钢管立杆 选用φ48×3.5钢管,间距675或700,计算取值700,跨距600 截面抵抗矩W=5080mm3 截面惯性矩I=121900mm4 弹性模量E=206000N/mm 1.2.1 荷载 钢模板和连接件及小楞自重力0.75KN/m2×1.5m×0.7m=0.7875KN 钢筋重力1.0KN/m3×(0.3m×1.5m×0.7m+1.2m×0.1m×0.7m)=0.399KN 新浇混凝土重力25KN/m3×(0.3m×1.5m×0.7m+1.2m×0.1m×0.7m)=9.975KN 振动荷截2.5KN/m2×1.5m×0.7m=2.625KN 荷载设计值P=(0.7875KN+0.399KN+9.975KN)×1.2+2.625KN×1.4=17.0688KN 1.2.2 稳定验算 现选用双立杆,有两根φ48×3.5钢管形成,水平系杆每小于1800一道,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搭接连接立杆允许荷载为11KN,即每根立杆的计算承载力为11.00KN,大于17.0688KN/2=8.5344KN,满足要求。 1.2.3 抗滑移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单个扣件容许承载力为6KN,小于8.9436KN,故小楞与立杆需采用双扣件连接。 2 300×900梁模板支撑计算 2.1 钢管小楞 选用φ48×3.5钢管,间距900或930,计算取值940,跨距600 截面抵抗矩W=5080mm3 截面惯性矩I=121900mm4 弹性模量E=206000N/mm 2.1.1 荷载 钢模板和连接件及小楞自重力0.75KN/m2×0.3m×0.94m=0.2115KN 钢筋重力1.0KN/m3×0.3m×0.9×0.94m=0.2538KN 新浇混凝土重力25.0KN/m3×0.3m×0.9×0.94m=6.345KN 振动荷截2.0KN/m2×0.3m×0.94m=0.5KN 荷载设计值P=(0.2115KN+0.2538KN+6.345KN)×1.2+0.5KN×1.4=8.96196KN 2.1.2 强度验算 M=PI(2-b/1)/8=8.96196KN×0.6m(2-0.3m/0.6m)/8=1.008KNm α=M/W=1.008KNm×106/5080 mm3=198.43N/mm2<[f]=215N/mm2 能满足强度要求。 另根据小楞允许跨距计算公式 [I]=860W/p+b/2=860×5080/61.96+300/2=637mm>600mm 能满足强度要求。 2.1.3 挠度验算 υ=PI3/48EI=61.96N×(600mm)3/(48×206000N/mm×121900mm4) =1.61mm<[υ]=I/250=600/250=2.4mm 挠度满足要求。 2.2 钢管立杆 选用φ48×3.5钢管,间距900和930或940,计算取值940,跨距600 截面抵抗矩W=5080mm3 截面惯性矩I=121900mm4 弹性模量E=206000N/mm 2.2.1 荷载 钢模板和连接件及小楞自重力0.75KN/m2×1.5m×0.94m=1.0575KN 钢筋重力1.0KN/m3×(0.3m×0.9m×0.94m+1.2m×0.1m×0.94m)=0.3666KN 新浇混凝土重力25KN/m3×(0.3m×0.9m×0.94m+1.2m×0.1m×0.94m)=9.165KN 振动荷截2.5KN/m2×1.5m×0.94m=3.525KN 荷载设计值P=(1.0575KN+0.3666KN+9.165KN)×1.2+3.525KN×1.4=17.192KN 2.2.2 稳定验算 现选用双立杆,有两根φ48×3.5钢管形成,水平系杆每小于1800一道,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搭接连接立杆允许荷载为11KN,即每根立杆的计算承载力为11.00KN,大于17.192KN/2=8.82096KN,满足要求。 1.2.3 抗滑移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单个扣件容许承载力为6KN,小于8.82096KN,故小楞与立杆需采用双扣件连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