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弓。一 30 中国油脂 棉籽油的特性与精炼工艺初探 安徽省粮油科学研究所(230031) 章和平 摘要:棉籽油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之一。着重对棉籽油的理化特性,精炼 过籽一炼棉一一关 ~ . 特 性 1 程油一 棉籽油属于半干性油类,未经精炼的毛 的理一 棉油有酸味和涩味,外观呈棕黄色或深褐色,事化一 其色泽主要是由于油中存在着的棉酚及其衍 故特一 生物、色素等所引起,处性一而酸涩味则是由于游离 脂肪酸的存在所引起的。除此以外,棉油中还 办精一 含有2o ~30 的同酸甘油三酸酯,故它的 脂肪酸凝固点较高,在低温下贮存时,同酸甘 油三酸酯会从油中析出,试验用冷冻过滤法 进艺一箕 除去沉淀物的油,在0 ̄C时才会凝固,这是棉 籽油区别于其他油脂组分的一个极重要的特 征之一,根据有关方面测定分析,棉籽油的理 龇 较 球 化特性如下: 比重d 讨障一嘛苎 一 0.917~0.925 折光指数11D20℃ 1.4675~1.4750 凝固点(℃) 理一 水 混合脂肪酸凝固点(℃) 32~38 粘度CE。 。 约为9 皂化值 1 9l一1 99 碘值 1O3~¨5 总脂肪酸含量( ) 95.6~96.2 溶于水的挥发性脂肪酸值 0.2~1.0 脂肪酸组成分别为( ): 棕榈酸 2o~22 硬脂酸 约2 豆蔻酸0.3~O.5 花生酸0.1~O.6 油酸 30 ̄35 亚油酸 4O~45 毛棉籽油的精炼原理及其反应式为: RCOOH+NaOH—RCOONa + H2o 2食用棉籽油精炼工艺比较 2.1普通食用棉油精炼I艺方法 过滤毛棉油一预热一水化一加碱一 棉油 皂脚一加电解质一静置一回收油 皂脚 榨或浸出乏毛油过滤,然后检测其酸值,誊苗 以便 决定加碱量和配置碱液浓度,然后将油预热 到3o℃,加入毛油中胶质含量o.5倍热水, 搅拌lO min后加入碱液进行中和(碱液浓度 宜控制在含NaOH11.107 ~17.629 ),操 作温度为25~3o℃,终温蛎~60℃,静置沉 淀5—6 h放出皂脚。然后收油升温到85℃, 加水洗涤,软水添加量为油重的10 ~2o (次数2次左右),脱水时保持100~105℃。 半净油加水洗涤操作应分两次进行。所得净 油经过滤、计量、入库。 2+2棉籽高烹油精炼l艺方法(间歇) 过滤毛棉油一检酸值一升温加水一加碱 液中和一静置沉淀一加水洗涤一静置分离 + 皂脚 一脱水一吸附脱色一过滤一脱臭一过滤 一棉籽高烹油 食用棉籽高级烹调油间歇操作方法:主 要应掌握毛棉油杂质含量不大于2 ,碱炼 时的操作温度为50—55 ̄C,油终温为60~ 65℃,碱液浓度含NaOH8.208 ~9.66o , 超碱量为油重的0.05 ~o.25 (根据某些 工厂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有时也可添加油 重量的0.05%~0.2 的磷酸,磷酸浓度 85 先行脱胶处理。加水洗涤操作可保持在 85℃左右,加水量占油重的10 ~15 。脱 水时不低于90℃,真空残压不小于6 666 Pa。脱色时105℃,真空残压小于2 666— 6 666Pa。整个脱色操作为20rain左右。活 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2.5 ~5.oH,过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996年第21卷第2期 中国油脂 31 白土时的油温不大于7o℃。脱臭油温为 180℃左右,真空残压666.6 l 333 Pa,脱臭 全过程5 7 h时,柠檬酸添加量0.02 ~ 0.04 (使用中最好能将其配制成5 的水 溶液)。如有条件的企业脱臭温度应控制在 250 ̄C左右,时间2—3 h,脱臭锅材质必须用 不锈钢,这样炼制的油品才能达到高级烹调 油的标准。 3食用棉籽油精炼过程中常见事故分析殛 析,这些絮状沉淀物是由于棉油中含有一部 分饱和脂和一些蜡,油在精炼时,籍皂脚和脱 色剂的吸附能力带走一部分,大部分仍溶在 油中,当油温下降至其凝固点后,则往往会析 出,影响了油脂的透明度。根据某些工厂的经 验,出现上述情况的处理方法有:精油采取低 温过滤,或者在油贮藏一段时间后再过滤。 3.4 高酸值毛棉油的处理方法 对于高酸值的毛棉油,由于一次碱炼很 其处理方法 3.1乳化 粗棉籽油在碱炼时偶尔会发生油与皂脚 不分离现象,其形成原因有:毛油酸值未经化 验或取样无代表性,造成计算上的不准确和 加碱数量上的误差。;毛油酸值过高,配制的 碱液浓度过低;毛油中磷脂含量偏高,水化时 加水不足,形成水化不完全;加水量过大过 多,油温与水温相差较大;搅拌速度快、慢不 匀,配合不当。 根据某些油厂的经验,出现上述情况处 理方法如下:严格检化验操作,要较准确的了 解和掌握每批毛棉油的酸值、磷脂及水分、杂 质的含量;根据准确酸值,正确合理选择碱液 浓度。调整好碱炼环节的温度与搅拌速度的 协调配合。 乳化时应视实际情况处理:即属加碱量 不足时,要及时补充碱液;水化不完全时,可 加入1 ~2 的食盐水(盐水浓度为8 ~ lO )。 3.2溢锅 由于毛棉油中磷脂含量较高,因此水化 不完全时极易出溢锅现象,并由此产生锅中 油脂的局部乳化。在此情况下,首先应立即关 闭加热蒸汽阀,迅速向加热管内通入冷却水, 并配合低速搅拌,待油面停止上溢后,按油重 加入6 ~10 浓度为8 ~lO 的食盐水, 促使磷脂凝聚。有时出现溢锅也与油中混入 部分皂粒、皂脚有关。因此,有条件时应让油 在经过静置排除皂脚后,水洗1~2次,然后 再升温脱水。 3.3 清油产生混浊与沉淀 水化碱炼后之清油或经精制的精炼油, 往往也会产生在油温降至20℃以下,放置一 段时间后,会产生混浊和絮状沉淀。经初步分 难达到精制食用油要求,并且在操作过程中 因加碱量大、浓度高,易出现油皂不分,中 性油损失极大,所以,对于高酸值的毛棉油来 说,可采用二次碱炼的方法进行处理,其具体 操作是: 第一次碱炼按酸值确定理论用碱量, 碱液浓度含NaOH12.605 ~16.1 39 ,初 温25℃,搅拌40 ̄60 r/min,下碱后搅拌4o min左右,稍见油皂分离后迅速升温,油终 温55~60℃。 第二次碱炼将第一次油静置分离皂脚 后,油温调整到22~25℃,再加入油重量的 0.1 一0、2 的超量碱,碱液浓度含 NaOH10.271 ~16.139 ,油终温保持在 6o℃左右。静置沉淀后排除掉皂脚,油经水 洗、脱水、过滤即得食用棉清油。 4几点建议 4.1据分析,毛棉油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棉 酚,是一种有害物质,如果长期食用毛棉油, 可导致烧热病和妇女不育等病症,严重的会 致人于死地。因此,要大力宣传和提倡人们都 食用精制棉籽油,不得食用毛棉油。 4.2改进毛棉油制油及精炼工艺,降低炼 耗、提高精炼率,乃是不少中小油脂加工企业 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4.3进一步完善现有制油工艺,增加除杂设 备,提高毛油质量。 4.4积极开展棉短绒、棉籽壳、棉油皂脚等 副产品的深加工利用,充分地变当地资源优 势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促进企业经济的振 兴和发展。 4.5在乡镇油脂加工企业中大力推广预榨 浸出制油工艺,使干粕残油保持在1.o 左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收稿日期:1995—10 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