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血管

心血管

来源:九壹网
摘要: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通过心脏有节律性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机体生存最重要的生理机能之一。由于血液循环,血液的全部机能才得以实现,并随时调整分配血量,以适应活动着的器官、组织的需要,从而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循环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最后将导致机体的死亡。 关键字:

正文:心血管系和淋巴系总称为脉管系,是人体内的一套密闭的连续管道系统。心血管系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内有血液循环流动,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是心脏。 心脏有四个腔,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左、右半心有中隔分开互不相通,同侧的房与室问均借房室口相通。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均有瓣膜,它们在血液流动时起阀门样作用,保证血液在心内单向流动。 动脉由心室发出、运送血液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动脉在到达身体各部位的路途中不断发出分支;愈分愈细,最后在组织问和细胞间移行为毛细血管。

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小静脉起源于毛细血管,在回心过程中,管腔越变越粗,最后汇成大静脉注入心房。

毛细血管是器官内极细微的小血管。管径平均7~9微米,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在组织内连于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数量极其丰富,几乎遍及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壁极薄、通透性强,同时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缓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 氧和营养物质通过体循环运输到组织和细胞。 1.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它的大小与本人的拳头相似。心脏的内腔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为左右不相通的两半。心腔可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部分。左心房和左心室借左房室口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借右房室口相通,同时在左房室口周围附有二尖瓣,右房室口周围附有三尖瓣,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回心房。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开口,左心房上有肺静脉的开口。

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在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起始处分别有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能防止血液从动脉逆流入心室。

营养心脏本身的血管为左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如发生病变(痉挛、硬化、血栓形成)可因其供血区供血不足而引起心绞痛,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塞。

心脏由心肌组成的动力器官。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即心肌本身具有产生节律性兴奋与收缩的功能,不受中枢神经所支配。心脏有节律的收缩或舒张活动称为心搏。每分钟心搏的次数叫心率。成人安静时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钟,儿童的心率较快,15-16岁以后才接近成人,一般女子的心率较男子稍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安静时的心率较慢。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每一次心室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正常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60-80毫升,每分输出量为4500-5000毫升左右。 2.血管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大部分。动脉是血液由心脏射出后流往全身各器官时

所经过的的管道,其管壁较厚而有弹性,能承受内部的压力;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静脉的容量很大,通常可容纳全部循环血量的60-70%,故有容量血管之称;毛细血管是介于动脉和静脉末梢之间的管道,几乎分布于全身的各个器官。毛细血管管径细小、管壁薄,通透性大,有利于血液和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循环根据其循环路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体循环的循环路径是由左心室收缩,血液(动脉血)注入主动脉;然后沿着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各级分支到达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因毛细血管壁非常薄,通透性强,血液流动速度缓慢,便可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流中的营养物和氧气被组织和细胞吸收,而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的二氧化碳则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各级静脉,最后汇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再注入右心室。因为体循环在身体内路程长,流经的组织和细胞范围广,因此又称大循环。 体循环的主要作用是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的组织和细胞,又将细胞、组织的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保证组织和细胞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血液中有氧气,可供身体各部的细胞和组织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它是依靠体内另一条循环途径——肺循环而获得的。

肺循环的途径是:由体循环回到右心的静脉血(暗红色),当心室收缩时,血液除了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外,同时也由右心室将血液引入肺动脉,肺动脉进入肺后反复分支,最后在肺泡之间移行为毛细血管,肺毛细血管内氧的浓度低而二氧化碳浓度高。通过气管、支气管从空气中吸入到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而二氧化碳浓度低,因此肺泡内的氧气压力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氧气压力。正常情况下,气体是从压力高的向压力低处弥散。因此,肺泡间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肺泡内的氧气弥散到毛细血管内。血液在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使静脉血变成含氧量高的动脉血(鲜红色)。肺内小静脉汇成左、右各一对肺静脉,出肺后注入左心房,血液再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血液沿上述途径循环称肺循环。肺循环在体内路程短,又称小循环,其主要功能是使人体内含氧量低的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使血液获得氧气。

人的一生心脏总是有节奏地不停地跳动着,一旦心跳停止,就会“死亡”。因为一旦心脏因某种原因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在体内无法循环流动,全身各部细胞和组织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其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堆积在体内,致使组织、细胞变性,死亡。各个器官和系统无法完成各自的生理机能。例如,消化系统无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泌尿系统不产尿、排尿;呼吸系统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无任何反应。一句话,人体各系统、器官均停止了正常生理活动,生命终止了。因此人们必须保护心脏,使其有节律地跳动,保证血液不断地在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地循环。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心脏是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而运输血液的管道系统就是血管系统。它布散全身,无处不至,负责将心脏搏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 以满足机体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且将代谢终产物(或废物)运回心脏,通过肺、肾等器官排出体外。血管系统按其流过的血液是新鲜的还是用过的,是离开还是返回心脏的特性而分为动脉和静脉。输送新鲜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叫动脉,动脉内血液压力较高,流速较快,因而动脉管壁较厚,富有弹性和收缩性等特点。根据动脉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将其分为弹性动脉、肌性动脉和小动脉;输送用过了的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与同级的动脉相比,管壁较薄,而管腔较大,数目也较多,四肢和肋间静脉还含有静脉瓣,这些形态结构的特点

都是与静脉压较低、血流缓慢等机能特点相适应的。体动脉血中因含氧较多,故颜色鲜红;体静脉血中因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颜色暗红。但小循环与上述的大循环相反,肺动脉中却含静脉血,而肺静脉中却含带氧丰富的动脉血。在动静脉之间有一种极细的血管称为毛细血管。其管径很细,管壁薄,通透性高,血压低,血流缓慢,彼此连结成网,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一个成人的毛细血管总数在300亿根以上,长约11万公里,足可绕地球2.7圈。可见,人体的血管系统是多么庞大,包含着所有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