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危急重症三则

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危急重症三则

来源:九壹网
国匣可匪衄2013年12月第11卷第34期 ・中医中药・225 晚饭后注意:腔制饮水量,并嘱家长临睡前提醒患儿排尿,入睡后按时 唤醒1~2次,逐渐形成可自行排尿的习惯 】。 治疗1个疗程后结果如下:痊愈69例,占7O.4%(经一疗程治疗, 患儿遗尿停止,半年内病情未复发者);好转23例,占23.5%(遗尿 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数日或偶有复发);无效6例,占6.12%。有效率 为93.9%。 4典型病例 乃伤”;d,JL时期饮食失节故“脾常不足”,可致脾失健运,不能输 布营养精微,不能升清降浊,脾为生化之源,主运化,脾虚不能散津 于肺,则水液运化无权,水无所制,下虚不能上承,则小便自遗, 或睡中小便自出 J。本法生用内金可健脾和胃,助脾达邪。鸡内金味 酸,能收能敛,故具有涩精止遗之功效。《本草经疏》:肫是鸡之 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有热则泄痢遗溺, 得微寒之气则热除,而泄痢遗溺自愈矣 ]。现代研究鸡内金含有多种 氨基酸、角蛋白等;动物实验可加强膀胱括约肌收缩,减少尿量,提 高醒觉等【5]。肾脏娇嫩, “肾常虚”,又主骨生髓,司开阖,肾虚不 能主水,则膀胧不固而致遗尿证的出现。故本法取命门、肾俞此三穴 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可补充元气,滋养肾精。命门五行属火,肾 俞、八髂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周身经脉。法取“水 火相济 ;诸穴合用可互相协调,使肺气得宣、脾气得运、肾虚得 固;我们着重强调针灸调气的手法,运用下病取上,调以候气、守而 患儿女性,5岁,2011年8.q4日初诊。患儿白幼开始尿床,睡中 经常遗尿,唤醒较难,至4岁症状未减,轻则入夜遗尿1~2次,重则 3~5次,醒后方觉,患儿及家属心里压力较大。一诊:患儿神疲倦 怠,懒言、面色萎黄,纳呆,消瘦、肢乏、舌胖淡有齿痕,苔白,脉 弱。自带:尿常规、x线摄片示骶椎发育正常。本法治疗隔日1次,取 生内金粉每次3g,日1次温水冲服。患儿治疗7d后症状及精神明显好 转,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或隔日尿遗,舌脉如前,继服上方。患儿经 上法治疗1个月后,偶有遗尿,2个月后,诸症皆消,饮食正常,随访 至今未见复发。 5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因肾气不足或脾肺气虚,膀胧失约而致。故 气来。在临床上达到“以升合降”、 “以补为控”的治疗原则。积极 调动经气,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则遗溺得愈也。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_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 大学出版社,1995:5. [2】杨蓄遗尿方治疗小儿遗N47例【J].新中医,2006,38(1):83-84. [3】江育仁.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29.132. 小儿遗尿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肺为水道的上源,肺虚则宣降 失职,通调与制约功能失衡,膀胧摄纳失司而致遗尿,我们用宣肺或 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故本法取百会升提之功,本穴位于头颠为诸阳 之会,百脉之宗穴,各经脉经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阳中寓阴,可 调周身阴阳二经,且连贯周身,通于督脉,可通阳达邪,升提固护膀 【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S]. [5】王禄.鸡内金生用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8. 胱失约所致遗尿,取“以升为降”之意。中医有云“饮食自倍,肠胃 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危急重症三则 郭 灵 (乐山市中医医院, 四JIl乐山614000)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危急重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34—0225-02 刘方柏为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5批、四川省第4批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躬身中医临床50余年,长 期致力于疑难病证的临床证治研究,对危急重症的辩治具有独特的理 论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数例危急重症 患者,匠心独运,屡获奇效。现将笔者随师学习期间体会较深的病例 3则报道如下。 1晚期肝癌伴热泻吐咳 患者男性,55岁。半年前发现腹痛,反复治疗痛不止。3个月前 予橘皮竹茄汤加味:陈皮10g、竹茹10g、茯苓15g、薏苡仁30g、半 夏10g、甘草10g、生姜12g、砂仁10g、藿梗12g、白豆蔻10g、天龙 10g、穿山甲10g、白花蛇舌草30g,2N,水煎,日J齐4。四诊述服药 后呕吐止,自觉尚适,停药休息几日。后出现腹泻水样物,日五六 次,大便化验为真菌感染,输液服西药不效。予理中汤合胃苓汤加 味:炒白术10g、苍术10g、陈皮10g、炙甘草10g、猪苓10g、茯苓 12g、泽泻30g、厚 ̄f,3Og、干姜10g、白参10g、粟壳6g、乌梅10g、石 榴皮15g、肉豆蔻10g,3剂,水煎,日1N。五诊腹泻止,而又出现剧 行CT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肝癌,随即住人某市三乙综合医院进行化 疗。近月来开始持续发热,体温一直波动在38~40℃,肝区疼痛,IZl 苦,纳呆,腹胀,大便黑而稀溏,西医治疗无效。邀师诊治。见患者 卧床懒动,神疲倦怠,上腹疼痛,发热,肝肋下4横指,可触及其表 烈咳嗽,干咳无痰,咳时遗尿,x线摄片为右下肺炎,高热又起,体 温持续在39.5~40"C。用初诊方去莪术,加百部15g、马兜铃10g、竹 沥100mL(兑服)、2剂,水煎,日1N。六诊述药后咳止,体温降至 37.5℃,脉数,舌已不胖大,质暗及瘀斑基本消失。遂改用参苓白术 散加天龙、白花蛇舌草、鳖甲、莪术善后巩固治疗。患者坚持服用本 方,偶有发热时服初诊方。其间曾复查B超:肝左右5.2~6cm不规则 稍强回声团伴声影。一直精神较佳,面色红润,且能骑自行车郊游。 以较好的生存质量延续两年多(后因不当治疗继发感染而亡)。 面之结节。脉弦细而数,舌体胖大,质暗,两侧有瘀斑,舌底显著瘀 滞。综合分析认为系瘀血蕴毒为患,予血瘀逐瘀汤加味:当归12g、 生地黄3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2g、川牛膝12g、川芎12g、柴 胡10g、赤芍12g、桔梗10g、西洋参12g、鳖t ̄30g、土鳖虫10g、莪术 10g、茯苓20g,2剂,水煎,每日l剂。二诊述服药后体温渐复常,精 神好转,大便已不黑,肝区疼痛减轻,舌胖大肿胀减,晦暗色亦略 该病例系晚期肝癌,医界公认疗效差,生存期短,而且同时伴高 热吐泻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它是癌症病情发展 的表现,同时易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急需迅速救治。老师以其深厚的 减,脉弦。续上方加山植10g皂角 ̄U3Og。三诊因化疗致呕吐不止, 226・中医中药・ 中医功底和敢于面对危急重症的勇气和精神,紧握辨证法宝,不被 December 2013,Vo1.11,No.34 活血化瘀方药众多,为何独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本案呢?这基 于老师对“血府”及血府逐瘀汤深刻而独特的领悟。《素问・脉要精 微论》日: “脉者,血之府也。”脉既为血之府,那么人体脏腑、四 肢、皮毛、骨肉无处不有脉的循行,则“血府”为病并不仅止于某 部。而血府逐瘀汤由调气之代表方四逆散和活血之代表方桃红四物汤 为基础构建,从调理气血根本人手,故可通治全身各部因气血瘀滞而 致的多种疾病。 3屡切屡生的前列腺增生 患者男性,74岁,小便不畅l3年,滴沥而出8年。61岁时开始小 便淋漓,余沥不尽。8年前开始小便点滴而出,在某医院诊为前列腺 增生。因排尿严重困难,行电切手术,切下新生物50g。切后感小便 爽利。分别在2年、5年及5年零4个月痼疾复发,又行3次电切术。4次 切除物均经活检,确认为“增生物”。患者虽屡经手术,仍觉尿后火 “不治之症”所禁铡,不停留于“高热”之表象,深入研究病情:积 聚肿块疼痛,大便下黑,舌质晦暗,舌体瘀斑,均表明瘀血为患。王 清任说: “既是血块,当发烧,要知血府血瘀必先烧。”故其高热乃 因瘀血而 ,祛其瘀则热可退。因而该方加味治疗后烧速退,疗效奇 佳。后在治疗过程中曾高热再起,经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后热再 退,这进一步证明了瘀血发热辨证之准确。 2重证黄疸 . 患者男性,l8岁。深度黄疸,肝区疼痛1个月。2个月前开始腹 泻、腹呜、腹痛、纳差,于当地治疗,症略减而遇冷复作。如此反复 不断,迁延至1个月前出现黄疸,肝区疼痛,并逐渐加重,当地医院 中西医治疗不效,转诊于师。肝功能:总胆红素350.7 mol/L,直接 胆红素214.0/.t mol/L,间接胆红素136.7 u mol/L,球蛋白41.1g/L, 臼、球蛋白tLo.9:1,谷丙转氨酶685.3 U/L,谷草转氨酶546.4 UFL。 B超:肝大,脾大,腹腔中量积液。 刻诊:双日及全身极重黄染,面深黄无华,神疲懒语,肝区疼痛, 腹时痛,腹胀,呕,纳呆,大便稀,溲深黄。脉弦缓,舌苔薄黄。 诊为黄疸。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尾12g、生地黄15g、柴胡 10g 川芎10g、川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2g、 桔梗10g、水蛭1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茵陈15g、大黄10g、栀子 10g。6剂。水煎,每日服l剂。三诊黄疸大退,肝区及腹部疼痛全止。 精神转好,食欲增。上方去大黄,栀子,加炒白术12g、灸甘草10g。四 珍服完上方lo30,黄疸基本退净;除神疲外已无不适。查肝功:总胆 红素55.1 mol/L,直接胆红素25_2 mol/L,间接胆红素29.9 mol/L, 转氨酶恢复正常值。B超:肝稍大,脾大,腹腔积液消失。后用柴芍六 君子汤加味善后调理,经复查肝功,全部恢复正常。 热隐痛,腰骶胀痛,每于小便时均需蹲下方可排出。遂转求中医治 疗。察面色微暗,神情消沉,尿后茎中火热隐痛,腰骶胀痛。舌质微 暗,苔黄而紧贴舌面,脉滑数。 诊为癃闭,系气滞血瘀,膀胱不利。拟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尾 12g、生地黄3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2g、川芎10g、穿山甲珠 10g(冲)、川牛膝10g、柴胡10g、赤芍10g、桔梗10g、甘草10g、皂角  ̄1]30g、白芥子10g、败酱草30g,2剂,水煎,日1剂。二诊尿后火热感 及腰骶痛均大减。小便有时尚需蹲下方可排出。续上方3剂。三诊尿后 火热感及腰骶胀痛消失。唯夜半排尿需蹲下方出,白日排尿通畅,面 及舌质黯色已消退,舌苔尚黄厚。上方加地龙,并将桔梗加至15g。四 诊昼夜排尿正常,无不适。予上方加王不留行10g、莪术10g巩固治疗。 本例患者证系癃闭,早期失于治疗,病情发展为癃的重症阶段。 虽经多次反复手术,但屡切屡生。接连的手术必然导致血瘀。反复发 作致 tl,情抑郁不可避免产生气滞,气滞复加重血瘀,血瘀而致经络阻 塞,气血凝滞而复促其壅肉赘生。其面舌俱黯即是瘀血之明证。故用 从整体调理气血之血府逐瘀汤加穿山甲、皂角剌、白芥子、败酱草获 本案之 证黄疸经用血府逐瘀汤从瘀论治,疗效颇佳。《金匮要 略・黄疸病脉证并治 第一条对黄疸发病机制有这样的概括: “寸口脉 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 热以行。”唐宗海之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中说: “瘀热以行,一个 瘀字,便见黄发于血分,凡气分之热不得称瘀。”并将黄疸的病机概 奇效。方中穿山甲祛瘀通经散结,皂角刺透达软坚消散,白芥子祛痰 利气散结,尤其是败酱草一药, Ⅸ大明本草 谓“治赤眼、障膜、胬 肉、耳亭耳、血气 tl,腹痛,破瘀结”。具破散瘀结之功,更有抑制机 体肉状物异常增生的作用。所加四味药紧扣本病病机,明显提高血府 逐汤之散瘀结之功,在本病治疗中功不可没。 括为“脾为太阴湿十,土统血,热陷血分,脾湿郁遏,乃发为黄。” 仔细研究上述经典条文,结合临床实践,老师提出:瘀为血病,黄因 瘀发,黄之愈深则瘀必愈甚。瘀甚之证,唯宜逐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武玉翠 (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妇产科,山西孝义032300) 【摘要】慢性盆腔炎好发于3O~50岁经产妇女,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通过对80例慢性盆腔 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4l例采用抗生素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39侧单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灌肠配合抗生素可以有效的 治疗该病,且大大的缩短了病程。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抗生素;中药灌肠 中图分类号:R71 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34—0226—02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 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性疾病若未 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反复发作,可导致不孕,宫外孕等严重的疾 病,同时也给患者带来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均来自孝义市中医院妇科门诊, ̄2OlO年9fl至2011年11月慢 性盆腔炎患者8O例,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抗生素配合中药灌肠)41 例,病程为1~3年,年龄在24~45岁之间,对照组(抗生素治疗)39 例,病程为0.5~4年,年龄在2O~40岁之间,两组从年龄及病程经统 计学检验,胸>O.05,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二者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