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温习指导—涉外行政诉讼
【涉外行政诉讼】
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诉讼在我国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以为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活动。特征:
一、主体的涉外性;行政诉讼的原告或第三人为外国人或外国组织。
二、行政诉讼发生地址的特定性: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事项,由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进行处置;外国当事人在我国人民提起行政诉讼或参加到我国进行的行政诉讼。
3、原则和制度的特殊性。 【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
一、同样原则。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同样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二、对等原则。外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的,人民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行政诉讼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要求我国人民在处置涉外行政诉讼案件时应当遵从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立法的原则,但人民在适用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立法原则时,由一个:
即凡是我国明确声明保留的国际条约部份,也就是我国未予承认和参加的部份条款,则不得适用于涉外行政诉讼,不论其规定于我国国内立法有无冲突,人民一概只能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审理涉外行政诉讼案件。
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温习指导——行政诉讼的裁决、裁定与决定 【行政诉讼裁决】
行政诉讼裁决,简称行政裁决,是指人民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按照审理所查清的事实依据法律规定对行政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结论性处置决定。
【行政诉讼第一审裁决】
人民通过审理,按照不同情况,别离作出以下裁决:
(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裁决维持。三个条件必需同时知足。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决撤销或部份撤销,并可以裁决被告从头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背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
撤销裁决包括三种形式:全数撤销,适用于整个具体行政行为全数违法或具体行政行为部份违法但具体行政行为不可分;部份撤销,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部份违法,且具体行政行为可撤销,人民只作出撤销违法部份的裁决;裁决撤销并责令被告从头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适用于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撤销后尚需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事项作出处置的情形。
一、具体行政行为只要具有上述五种情况之一就组成人民撤销的理由。每一个理由;
二、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人民裁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自然无效;
3、若是裁决撤销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造成损失的,人民在裁决撤销的同时,可以别离采取以下方式处置:裁决被告从头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办法;向被告及于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发现违法犯法行为的,建议有权机关进行处置。
(三)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裁决其在一按期限内履行。
必需同时知足三个条件:被告负有履行某项义务的法定职责;被告没有履行该法定职责;包括不履行和拖延履行;被告没有履行法定职责无合法理由。人民裁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况特殊难于确按期限的除外。在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已经为时太晚,人民应看成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的确认盘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所造成的损失可以请求行政机关补偿。
(四)行政惩罚显失公正的,可以裁决变更。人民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惩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人民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对行政机关未予惩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惩罚。
(五)驳回原告知讼请求裁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裁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
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转变需要变更或废止的; 4、其他应当裁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 (六)确认裁决
人民以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裁决维持或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有效的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看成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的裁决:
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裁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无效的。
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撤销将给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带来重大损失的。 【行政诉讼二审裁决】
人民审理上诉案件,依照下列情形,别离处置:
(一)原裁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裁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原裁决认定事实清楚,可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原裁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由于违背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还原审人民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裁决、裁定,可以上诉。一审由于主、客观原因难以或不可能查清事实,第二审则可以在查清事实后,
依法对一审裁决作出改判。第二审人民改变一审裁决时,裁决时应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裁决,依法裁决维持、撤销或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再审裁决】
一、人民通过再审审理以为,原审裁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均无不那时,人民应当裁定撤销原中止执行的裁定,继续执行原裁决。
二、人民通过再审审理以为原审裁决、裁定确有错误的,人民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人民审理再审案件,发现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发还作诞生效裁决、裁定的人民从头审理:
(一)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二)依法应当开庭审理而未经开庭即作出裁决的; (三)未经合法传唤当事人而缺席裁决的; (四)遗漏必需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 (五)对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未予裁判的; (六)其他违背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
第二审人民维持第一审人民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裁定错误的,再审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受理;
人民审理再审案件,以为原生效裁决、裁定确有错误,在撤销原生效裁决或裁定的同时,可以对生效裁决、裁定的内容作出相应裁判,也可以裁定撤销生效裁决或裁定,发还作诞生效裁决、裁定的人民从头审判。
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裁决、裁定可以上诉;依照二审程序审理,裁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行政诉讼裁定】
行政诉讼裁定是指人民在审理行政案件进程中或执行案件进程中就程序问题所作出的判定。
与行政诉讼裁决的区别
解决问题 行政诉讼判决 行政诉讼裁定 行政案件审理或者执行过程中的程序问题 行政案件的实体问题 阶段 行政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 一个 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 要式行为必须是书面形式 对一审行政判决可以上诉 行政诉讼的任何阶段 数量 依据 可能多个 行政诉讼法 形式 可以是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 上诉 有的裁定可以上诉,有的裁定不能上诉。 行政诉讼裁定主要适用于下列范围: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异议;对这三种裁定,当事人可以在一审作出裁定之日其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出上诉,超期不提出上诉的,一身人民的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劳。
终结诉讼;中止诉讼;移送或指定管辖;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准予或不准予撤诉;补正裁判文书中的笔误;中止或终结执行;提审、指令再审或发还重审;准予或不准予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这些裁定,当事人无权上诉,一经宣布或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劳。
【行政诉讼决定】
行政诉讼决定是指人民为了保证行政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行政诉讼中的某些特殊事项所作的处置。
适用范围和效劳:
一、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断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二、对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采取强制办法的决定。人民作出训诫、责令具结悔悟强制办法的,通常由审判长当庭作出口头决定,并记入笔录;对采取罚款、拘留强制办法的,应由合议庭作出书面决定,并报经院长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3、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劳的裁决、裁定,发现违背法律、法规规定以为需要再审的,应当由人民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不是再审。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的,该行政案件应当进行再审。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延误法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决定。对于下级人民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申请,高级人民和最高人民作出是不是延长的决定。另外,如诉讼费用的减免,强制执行的办法的采取等事项,都可以适用决定。
决定一经宣布或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劳,义务人必需履行相关义务,对决定不服,不得提出上诉,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复议,但复议期间不断止决定执行。
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温习指导——行政诉讼的执行 【行政诉讼执行】
行政案件当事人超期拒不履行人民生效的行政案件的法律文书,人民和有关行政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量,依法采取强制办法促使当事人履行义务,从而是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活动。特征:
一、强制执行的主体包括人民和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 二、执行申请人或被申请执行人一方是行政机关; 3、强制执行的依据是已经生效的行政裁判法律文书;
4、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所肯定的义务。 【执行主体】
执行主体是指在行政诉讼执行中享有权利、义务的各方主体,包括执行机关、执行当事人、执行参与人和执行异议人。
一、执行机关。在人民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自行强制执行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时,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行执行生效行政裁决所维持的具体行政行为 ,成为执行机关。在人民作为执行机关时,一般由第一审人民负责执行。若是第一审人民以为情况特殊需要由第二审人民执行,可以报请第二审人民执行;第二审人民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第一审人民执行。
二、执行当事人。行政诉讼执行中的执行申请人和被申请执行人。 3、执行参与人是指除执行当事人之外的其他参与执行进程的单位或个人。
4、执行异议人。是指没有参与执行程序,但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提出不同意见的个人或组织。也称为案外异议人。执行异议人提出异议时,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说明异议的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执行人员应当及时审查异议理由,并作必要的调查核实,若是异议确有理由和证据,报请院长批准后中止执行。若是异议理由不成立的,驳回申请 ,继续执行程序
【执行按照】
是指执行申请人申请执行或执行机关职权直接采取执行办法所依据的法律文书。包括行政裁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补偿裁决书、行政补偿调解书。必需同时具有三个条件:法律文书必需已经发生法律效劳,该法律文书必需具有可执行的内容;法律文书可执行的事项具体明确。
【执行办法】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裁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应当给付的补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帐户内划拨; (二)在规按期限内不执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告知人民;
(四)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人民生效裁决、裁定的,人民可以对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的惩罚。
(五)拒不执行裁决、裁定,情节严重组成犯法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执行办法,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机关作为执行机关时,行政机关必需严格依照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执行办法执行。
【执行程序】
包括开始、审理、阻却、完毕、补救。当事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裁决、裁定、行政补偿裁决书和行政补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180天。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按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间的,从该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超期申请的,除有合法理由外,不予执行。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相人民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采取强制执行办法,使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特点:
一、执行机关是人民;申请人是行政机关。
二、按照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进入行政诉讼,没有通过人民的裁判。
3、执行申请人是行政机关,被执行人只能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情况下,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申请人也可以是生效具体行政行为肯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
4、执行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法按期限内,既不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肯定的义务。
五、目的是保证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得以实现。 【非诉行政案件执行的适用范围】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按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强制执行,人民应予执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按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人民强制执行的,人民应予执行。行政机关依法律、法规规定部份享有强制执行权,部份没有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对没有强制执行权部份申请,人民执行的,也属于非诉执行范围。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
一、申请与受理: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在法按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未申请人民强制执行的,生效具体行政行为肯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经受人在90日内可以申请人民强制。
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人民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参照行政机关申请人民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超期申请的,除有合法理由外,人民不予受理。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强制执行时,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和其他必需提交的材料。对于符合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条件的申请,人民应当立案执行,对不符合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条件的申请,人民应当裁定不予受理。行政机关或具体行政行为肯定的权利人申请强制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采取财产保全办法,后者申请财产保全办法,必需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
二、人民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人民决定立案执行后,应当继续对申请进行审查,这次审查主如果对作为执行依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不是合法进行实体审查。对被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由行政审判庭进行,审查实行合议制,合议庭对具体行政行为审查合法性的主要内容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不是适格,是不是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定职权;具体行政行为是不是有事实按照,证据是不是充分靠得住;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是不是正确;行政机关是不是滥用职权;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是不是符合法定程序,等等。
人民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主如果书面审查,必要时对重大案件人民也可以采用其他审查方式。人民受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申请后应当在30日审查完毕并作出是不是准予强制执行作出裁定。经合议庭审查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正确,人民应看成出准予强制执行的裁定。并送达申请人民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被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明显缺乏事实按照的; (二)明显缺乏法律依据的; (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若是没有发现存在原则性错误,但存有一些欠缺合不足,人民虽不裁定不予执行,但应通知并检疫行政机关加以解释、纠正或作出说明。人民审查完毕后无论是准予执行或不予执行都应以裁定形式作出,对此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3、通知履行。对于行政审判庭裁定准予执行的非诉行政案件,需要采取强制执行办法的,行政审判庭应当将案件交由本院负责强制执行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具体执行。负责强制执行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在强制执行前,应当再次书面通知被执行人,警告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并附履行期限。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若是被执行人超期仍不履行义务的,则由执行机构强制执行。
4、准备强制。人民应履行强制执行手续,填写强制执行文书通知有关单位、人员到场,制定强制执行方案等。
五、实施强制办法。人民在非诉行政案件执行中所采取的执行办法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执行结束。执行任务完成后,人民应当将案卷材料整理归档,并结情各类手续,清单及费用,书面通知申请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宣告执行程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