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五上《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人教版五上《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余新镇中心小学 沈 萍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钩、鱼饵、剧烈、小心翼翼、操纵、告诫、实践”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抓住 “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 “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

教学难点:

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钓过鱼吗?34年前,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一起去钓鱼,34年后,他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跟老师一起写“钓”,强调里面是“点”,与“钩”区分。

理解“启示”的意思。(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钓鱼这件事能让我们领悟到一个怎样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明确“启示”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用课题扩充的方法进行概括。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捕捞 诱惑 抉择 实践 操纵 皎洁 乞求 沮丧 挣扎 告诫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自由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2、生字新词都念准了,课文内容清楚了吗?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课文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我把鲈鱼放回了湖里,并从中获得启示)

师小结:你概括得相当好,其实将课题具体化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啊!

(三)理解“启示”

课文通过钓鱼这件事,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指名读——齐读

2、学生质疑。预设: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是”什么意思?“非”呢?(正确的、对的;错误的、不对的)再读读课文,

1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就钓鱼这件事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板书:是 非) 3、交流后得出结论: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放了就是正确的。

三、梳理“我”的心情变化

1、判断是非对错如此简单,可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呢?(板书:难)“我”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9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并完成课后第2题。 2、交流反馈 出示: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读读这几句话,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变化了吗? 板书: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看着板书,教师引说:我因为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的 ,但是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有到,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中,我非常 ,当我发现四

周没有人看见时,我再次 父亲留下大鲈鱼,但父亲的话不容争辩,我只好 地把它放了。

四、学习钓鱼,体会得意的心情

1、师:钓鱼这件事就是围绕“我”的心情变化这条线来写的,作者又是如何把“我”的心情变化写具体、写生动的呢?让我们默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这份得意。划划句子圈圈词语,好好读读说说体会 2、出示第3自然段:自学 3、反馈交流

(1)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a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得意?(感叹句、鱼大、漂亮)

b钓到这么一条大鲈鱼,心情怎样?请你得意地读读这个句子。

c还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惊喜、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兴奋)随机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里作者是通过对鱼的描写突出了自己得意的心情。(板书:鱼的描写)是呀,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大鲈鱼,多诱惑人啊,让我放掉,是多么的难啊!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得意?

(2)出示:过了好长时间……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他拉上岸来。

a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得意?(体会钓到大鲈鱼很不容易,一个是我的动作,一个是鲈鱼的动作。抓住“过了好长时间”,体会时间长——从晚霞辉映一直钓到深夜10点,钓得很不容易;“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操纵”“等”“拉”——从“我”的动作中感受到钓到鲈鱼很不容易,因此十分得意。)随机朗读。

b师:钓到大鲈鱼多么不容易啊!我能不得意吗?我们再得意地读读这一个自然

2

段。(生读)

c师小结:作者写自己很得意主要抓住钓鱼时的动作(板书:动作)和通过对鱼的描写将心情写具体的。

五、学法迁移,自学“急切、乞求、依依不舍”心情

师:那么 “急切、乞求、依依不舍”的心情作者又是抓住哪个方面来写具体的呢?跟“得意”的写法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心情加以研读。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2、集体反馈: (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a急切的心情是从哪个方面写的?(板书:语言)你从哪些地方中体会到了急切?(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 朗读:指名读——男生读

b提示语中的修饰语也可以表达人物的心情的,那再读读这两句话,你发现这两句的提示语有什么特点?(都在语言的后面)提示语的位置有几种情况?除了这种提示语在后面,还有哪两种? 出示:我急切地问道:“爸爸!为什么?” “爸爸!”我急切地问道,“为什么?”

读读这3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提示语在后面,更突出了我急切的心情,说明我当时是脱口而出的,心里非常急。)

朗读“我”的两句话。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c补充上“父亲的两句话”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男女生读,师生读) d “我”急切的心情通过语言将其写具体的。这跟“得意”的写法有区别的。 师:还有两种心情,我们继续交流收获。 (2)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a乞求的心情是哪个方面将写体的?(板书:神态) 理解“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b自己读,将“乞求的神态”读好,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将“再次”重点突出的同学,让他说说为什么想到要突出?(抓住“再次”,说明我不止一次请求父亲) c我没有说话,但我的眼睛在说话,它在无言无声地告诉父亲,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乞求?

出示: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心想: 。于是,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仿佛在说:“ ” c交流

d一个乞求的目光,就把“我”的心情表露了出来,一个神态一种心情,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通过神态的描写把“我”乞求的心情写具体了。

(3)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a这是抓住什么来写的?(板书:动作)找出动词。但光是动作,你能感受到依依不舍的心情吗?你还从哪体会到的? b抓住“慢慢地”“依依不舍”体会放鱼的艰难。 师:根据动作前的修饰语也可以表达人物心情的。

3

c朗读指导。把不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师小结:作者将自己面临道德抉择时的那种心路历程通过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对事物的侧面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文章既具体,又生动。也正是通过这种心情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

出示: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齐读) 六、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小结:是呀,“我”钓到这条又大又漂亮的大鲈鱼多么的不容易,而且当时周围没有人,“我”把鲈鱼带回家谁也不知道,父亲却执意要我放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钓 鱼 的 启 示

是 非

动作 鱼的描写 语言 神态

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课文是《钓鱼的启示》,《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毕生的启示的事,从而阐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过细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入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

4

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本文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四组。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懂得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症结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根据单元训练要求、本文自身的特色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制定为: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钩、鱼饵、剧烈、小心翼翼、操纵、告诫、实践”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抓住 “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 “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 教学难点:

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体会表达方法。 二、说设计理念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课设计的重要思想。把自主阅读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朗读、默读、体会感情读等多种方式,将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绪化。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在此基础上,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表达形式的习得。 四、说教法学法

5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二、整体感知、明确启示;三、梳理心情、词语概括;四、研读“得意”、习得方法;五、自主学习,交流收获;六、课堂小结,留有悬念;七、作业布置。

课中,我先要求学生读标题,写标题,辨析“钓”与“钩”,理解什么是启示。然后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课题扩充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为切入口,抛出“我”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让学生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并完成课后第2题。交流反馈后,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习得表达方式,作者是通过对鱼的侧面描写和抓住了作者钓鱼时的动作把得意的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接着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心情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最后集体反馈,最终明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都可以把心情写具体。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