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利用体育活动小群体,培养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利用体育活动小群体,培养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来源:九壹网
利用体育活动的小群体,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摘 要: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在合作和竞争意识、探索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及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自身行为态度的都会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交往等能力能够潜意识地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关键词:体育活动中的小群体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

随着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体育活动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如今的校园内正逐步形成一些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小群体,而体育活动为这群学生加强群体规范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培养组织参与活动的能力,锻炼良好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初中阶段是学生处在身心双重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校鼓励健康运动、学生自发需求的促进下,认识和有效利用这些群体的特征就能切实培养参与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些非正式群体自由发展的同时,我们适时地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素质的培养,乃至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利用体育活动的小群体来达到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我觉得,以下三点做法值得研讨:

一、利用群体较强的行为一致性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需求意识

因体育活动而聚集在一起的小群体中的成员,其自由组合主要依靠情趣的一致性,他们往往是一群具有共同话题、兴趣爱好,在体育运动技能上有一定水准或要求在体育上有较高突破的学生集合在一起的。所以说,这种情感的维系心理具有很强大的凝聚力。在这种凝聚力之下,成员自觉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索创新,并竭尽所能为这个群体争夺荣誉、创造辉煌,实现共同目标。前所未有的荣誉感使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从而在内心更加以加入这个群体为荣。

譬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分组竞赛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情况是根据队列的顺序进行分组,因而会因为一组中速跑能力差的同学多而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产生学生间相互埋怨的不协调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竞争心理,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我尝试在有一定要求的前提下,多采用合作竞争游戏培养学生“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根据平时相处时的同学间的相互了解选择小组成员,通过协调,伙伴之间积极沟通,同时根据各自的快速跑能力安排先后跑的次序,对组员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此达到他们的最终目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师传统的教学安排来得更切实际,更能体现学生的快速跑能力,而且组织形式上更趋向合理,学生行动上表现得更积极、更具有目的性。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他们认识到紧密团结的集体才是摧不垮的集体,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团结协作是一个团队生存的基础”。团队目标的一致性要求群体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这也是团队意识的根本体现。

这些小群体的成员所表现出的团队的协作、竞争意识,为集体的荣誉奋力拼搏的精神,自主制定规范约束个人行为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精神是当今社会发展急需的社会能力,根据这些群体成员所具有的现有精神品质和状态来看,是极容易把他们引导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

二、利用群体中“领袖人物”的力量,培养学生唯“人才”“马首是瞻”的意识

体育活动中的小群体是极具凝聚力的,这种凝聚力还充分体现在他们的“领袖人物身上”。“领袖人物”在群体中被公认为技艺超群、足智多谋,能得到大家信任的人物,对群体中的成员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和精神上的支配力,其他成员甘于受他(他们)的支配进行体育运动,从而得到理想中的成就感和快乐。学生自发体育群体内的“领袖人物”有特殊的威信,他们的决策、言行都决定着这个群体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并准确把握这些人物的思想动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这是学生自发群体的关键,做好该工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二(3)班在今年的校篮球联赛勇夺冠军。综观整个比赛过程,初二(3)班篮球队的每个成员篮球水平比较均衡并没有像其他班一样只有突出的“领军人物”,那他们为什么就能在最后问鼎冠军呢?归根结底在于这支队伍的“领袖人物”有效地整合了整个班的“有效篮球资源”。这个班的体育委员在同学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对于整个比赛过程能合理组织安排人员,使之

明确各自的职责,比赛过程中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体现自我。这类“领导者”在活动过程中不是以个人行为来体现自我,而是通过团体的整体表现来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既了其他成员的心理状态,又达到了展示自己成熟的领导风范的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组长组织带领本组同学进行教学内容的练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以这种方式为主导的练习效果会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小组长的固定不变而导致的。由于个人能力的不超群导致组内一些人的不满而影响练习效果,因此变换小组长,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尝试做“领导者”,从中看到自己的长处,检视自己的不足,让每个人意识到社会领域是何其的广大,仅仅会一两个项目是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的,让学生知道“领袖人物”并不是仅仅在一两个项目上出类拔萃就能服众的,他就应该是个“通才”。通过“领袖人物”这种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的牵引、带动,体育小群体就会更加团结,并且群体成员的特长在“领袖人物”的带领下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为学生进入社会培养超强的社交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宏观地说,教育的各个领域何其广大,而且各个领域不是单线进行到底的,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牵制、相互促进的关系。微观地讲,体育除了加强人们的体育理念,增强体魄之外,我们应该看到对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可以聚焦在这些体育活动小

群体的出现,从小处说,是让他们为我们的教育服务,从大处讲,就是将来能服务于我们的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