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讨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讨

来源:九壹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

策略探讨

摘要:大单元教学具有多样性、关联性、成长性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能够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新一轮新的教学大纲,强调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的实践,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的方法,提高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求解的水平。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小学数学大单元的基本特点,随后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 引言:

当前的教学大纲是按照课程的单元内容来组织的,各模块的教学重点是一个主题,但是教学时间并不是很确定。所以,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会按照知识点把一个单位划分为几节课,使学生有一种“冷冰冰”的印象。因此,在充分遵循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数学课程的调整,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大的模块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的现实为基础,采用多元的学习方法,将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综合起来,是教师和家长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实践。特点一:多样化。大单元教学法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从校园扩展到家庭、社区,如运动场、商店、游乐场等,其学习的范围也多种多样。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课外实验、问卷调查、网上查找资料,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弹性的调节。特点二:联系。大单元的教学策略中的每一节课并非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的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学习知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积极地参加学习。特点三:成熟期。

大单元的数学教学并非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它通过课堂的延展,持续地刺激着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求解能力,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增强他们的数学基础素养[1]。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 在常规性大单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部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教材的内容按照自己的认识和学习特征进行综合、编排,形成较大的单元,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整体感知,课堂教学,拓展练习,复习巩固”为基本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认知课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其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进行综合整改,并对课程时间进行科学的规划;第三,结合课本上的课外实践和生活实践,对其进行相应的扩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程。以“克和千克”为例,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们分配3节课的时间,即认识克、千克,和练习课。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大单元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让学生在本周一的时候做好复习准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复习,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用思想引导的方式排列起来;二是学习,通过阅读教材85-87的章节,掌握本课程的所有知识,对自己的收获、问题进行标注或分类;三是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超市、菜市场,看看有没有“克”、“千克”。其次,结合“克和千克”课程,结合学生已填写的课程表,进行了实验探究式的学习。第三,根据教学大纲的训练,进行扩展训练。第四部分,组织一堂复习、整理课程,要求学生们以此为依据,进行思想导图的交换和“一千克”的比赛。

(二) 在联通性大单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联通性大单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将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内容按“预设、实验、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在课堂上,教师要先为学生准备好一堂互动课,让他们按照课堂上所画的思路来进行报告和沟通。其次,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深入地进行思维活动,

从而为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课本的内容,组织强化训练课程,使学员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复习和强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按照该模块的教学目标,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开展一系列的探索和探索。比如,在“圆”这一堂课上,通过互联通大单元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转化为对新的知识的反思。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圆的初步认知”的课程,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对圆的特征、周长和区域进行分类,并安排学生进行沟通。其次,教师在“圆的实验探索”课程中进行了实践,通过对圆特征、圆周长、圆面积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第三,教师在“圆的练习”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以“为何是圆”为主题,来解答学生们在现实中所碰到的一些有趣的问题[2]。

(三)在专题性大单元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专题性大单元就是将课本的教学单元内容按“文化渗透、学习新知、体验实践、巩固训练”的顺序进行编排。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数学文化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其次,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把有关的数学概念渗入到教学中去;第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实习现场进行实习;最后,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强化训练课程,引导学员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经验交流。比如,在“认知货币”的课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主题式的大模块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们在“做中学”、“玩中学”的过程中,加深对货币的认知。首先,根据学生平时很难有机会与金钱打交道的状况,从货币的历史、用途、世界通用货币、货币特点等方面,对货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探究元、角、分的区别,并通过模拟简单的购买场景,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兑换关系。第三,开设“小店实习”课程,让学生们在“小商店”中进行虚拟的购买,并在付款、找钱的同时学会如何转换货币。在此基础上,将开设“活动分享”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购物”的体会,并给出一些改善的意见,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货币的认识[3]。

(四)在结构性大单元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结构大单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结构大模块是将课本中的各要素按“建立模型、运用模型、扩展模型、梳理模型”的次序排列。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中发掘出各种模式的素材,并鼓励他们积极地使用。举例来说,在“灵活运用操作法则”的课程中,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一个大的结构单元的课程。首先,教师为学生开设了一门数学模型课程,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运用的灵活性;其次,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掌握使用的灵活性;第三,教师为学生提供一门拓展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乘法指派法则和除法的特性;通过对模型课程的总结,使学生了解到如何将不同的计算法则结合起来。通过对大单元的结构化教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们运用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组织建模课程来探究和解答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方式的小学数学课程设计既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能让他们在多元的学习中体会到一种温暖和丰富的感觉,让他们在一段有趣的数学旅途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超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合策略[J]. 科学咨询, 2021(7):0257-0257.

[2] 吴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1, 000(018):P.157-158.

[3] 李美. 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及效果[J]. 2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