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案
测量基本计算公式
一、方位角与象限角的转换
X
(四) a=360°-R (+X -Y)
(三) a=180°+R (-X -Y)
(一) a=R (+X +Y)
Y
(二) a=180°-R (-X +Y)
a:方位角(度) R:象限角(度)
二、直线坐标计算
X坐标增量(m): △Xab=△Xb-△Xa或 △Xab=S·cosRab Y坐标增量(m): △Yab=△Yb-△Ya或△Yab=S·sinRab 切线方位角(度):Rab=arctg(△Yab/△Xab) 距 离(m): S(m)=
2ab2ab2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X B Rab A O △Yab
△Xab S Y
三、圆曲线
1、圆曲线要素的计算
曲线半经(m):R
JDa转向角(度): a
TE切线长(m): T=R·tg(a/2)
QZ曲线长(m): L=(∏/180)·R·a 外矢矩(m): E=R·〔sec(a/2)-1〕
YZZY切曲差(m): q=2·T-L ∏:圆周率3.141592654
a
O
2、圆曲线主要点的里程计算
ZY=JD-T QZ=ZY+L/2 YZ=QZ+ L/2= ZY+L 校核:YZ=JD+T-q 3、圆曲线偏角法放样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δi=90·Li/(∏·R)
δi(度):圆曲线上任意点到ZY(YZ)点的连线与经ZY(YZ)点切线的夹角。 Li(m):圆曲线上任意点到ZY(YZ)点的距离。
R(m):圆曲线半径(m) ∏:圆周率3.141592654 转向角(度):ai =2δi 放样步骤:
δ3Oa1a2a3①将仪器安置在ZY(YZ)点;
δ2②后视JD点或直线上的点;
δ1③将水平度盘归零;
④拨δi角,沿照准方向量Li; ⑤定出圆曲线上任意点;
4、切线支距法
X坐标增量(m)△X=R·Sinai
ZYYOa1Y坐标增量(m)△Y=R·(1-Cosai) 弧长所对应圆心角ai=180°·Li/(∏·R) R(m):圆曲线半径(m) ∏:圆周率3.141592654 四、缓和曲线
ZYa2a3Y3
Y2Y1XX1X2X3O21、缓和曲线常数的计算 内移距(m):P=Li2/(24·R) 切线距(m):m=Li/2-Li3/(240·R2) 切线长(m):T=(R+P)·tg(a/2)+m 外矢矩(m):E=(R+P)·Sec(a/2) -R 曲线长(m):L=(∏·R·a)/180
精彩文档
ZHmO1HZHYPYHQZ实用标准文案
切曲差(m):q=2·T-L
偏角(度): δ=90°·Li/(∏·R) 缓和曲线半径(m):R 转向角(度): a 圆曲线长L0
2、主要点的里程计算 ZH=JD-T HY=ZH+L1 QZ=YH+L。/2 YH= QZ +L。/2 HZ=ZH+L2
T(m):缓和曲线切线长
L1(m):ZH点至HY点的缓和曲线长 L2(m):YH点至HZ点的缓和曲线长 L0(m):圆曲线长
3、加缓和曲线后的曲线测设 ①缓和曲线切线支距法
X坐标增量(m)△Xi=Li-Li/(40C)+ Li/(3456C)
Y坐标增量(m)△Yi= Li/(6C)-Li/(336C)+ Li/(42240C) 曲线变更率 C=RL0
βi=180°·Li2/(6·∏·R·L0) R(m):圆曲线半径
Li(m):缓和曲线任意一点至ZH或HZ点的曲线长
L0(m):ZH点至HY点的缓和曲线长或YH点至HZ点的缓和曲线长 ②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切线支距法 X坐标增量(m)△Xi=R·Sinai+m Y坐标增量(m)△Yi=R·(1-Cosai)+P
弧长所对应圆心角ai=180°(L0-Li)/(∏·R)+ β
精彩文档
3
7
3
11
5
5294
实用标准文案
β=90°·Li/(∏·R)
内移距(m):P= Li2/(24·R) 切线距(m):m= Li/2-Li3/(240·R2) R(m):圆曲线半径(m)
∏:圆周率3.141592654 五、余弦定律
a2=b2+c2-2bcCosA
精彩文档
C
a
b
B
A
c
实用标准文案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精彩文档
l实用标准文案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 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Z ④变坡点高程:H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计算过程:
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
已知:如图, 第一横坡:i1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第二横坡:i2 过渡段长度:L
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 解:d=x/L
i=(i2-i1)(1-3d+2d)+i1 六、匝道坐标计算 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 ②曲线起点桩号:K0 ③曲线终点桩号:K1 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 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
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 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 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 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
精彩文档
2
3
实用标准文案
计算过程:
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sgn(x)=0。在计算器中若无此函数可编一个小子程序代替。
精彩文档
x=0时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