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唐五代词中的“帘”意象

浅析唐五代词中的“帘”意象

来源:九壹网
第35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5 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la Science) No.1,2015 浅析唐五代 词中的“帘"意象 景遐东,叶卉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 :“帘”意象在唐五代词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帘的原始作用是遮蔽门窗隔绝室外的风雨烈日。 作为意象使用的“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既是女子闺阁情趣的象征,又是家园的隐喻,更具有营造朦胧词 境的重要作用。“帘”不仅仅是诗词中刻画景物的客观事物,而且具有实际功用,被赋予词人情感的意象。 [关键词)“帘”意象;唐五代词;词境 [中图分类号】1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5)01.0062.04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5.01.012 帘是人们日常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 “况有朝云之馆,行雨之宫,窗峥嵘而绿色,户踟 品,且自古有之。帘作为遮风挡阳的重要工具, 蹰而临空,绮疏蔽而停日,朱帘开而留风,被笛籍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门前有帘,窗前有帘, n 之窈蔚,结条荡之溟潆。”唐代徐坚《初学记》 睡觉的床前也有帘。古人们常在帘下看书、会友 卷二十五器物部中记载,南齐虞炎《咏帘诗》: 甚至睡觉。《说文・竹部》 :“篇,堂篇也。”《声 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咙孔光晖,吨暖 类》:“镰,户敝也。”《释名》②日:“帘,廉也,自鄣 映容质。清露依檐垂,蛸丝当户密;褰开谁共临, 蔽为廉耻也。”《广雅》0云:“,也。”扬雄《方 掩晦独如失。 言》 日:“宋魏陈楚江淮之间,箔谓之笛,或谓之 隋卢思道《赋得珠帘诗》: 麴;自关而西谓之箔,南楚谓之蓬箔。” 鉴帷明欲敛,照槛色将晨;可怜疏复密,隐映 据已有文献记载,“帘”最早出现于先秦时 当窗人。浮清带远吹,含光动细尘;落花时屡拂, 期。《庄子・达生》 中写到:“有张毅者,高门县 会待玉阶春。 薄,无不走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蔗, 唐太宗文武皇帝《赋帘诗》: 堂篇也。从竹廉声,声类廉,户蔽也。按:缕竹为 参差垂玉牖,舒卷映兰宫;珠光摇素月,竹影 之,施于堂户,所以隔风日而通明者,亦日薄。” 乱清风。彩散银钩上,文斜桂户中;唯当杂罗绮, 因此,根据《庄子・达生》中这段话的意思以及 相与媚房栊。 《说文通训定声》中对帘的解释,可以确定“高门 书中器物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漏刻、帷 县薄”中的“薄”就是现在的帘的意思。苟子文 幕、屏风,第四就是帘,第五是床,第六是席。由 章中也有类似记载,《苟子・正名》⑦篇第二十 此可见帘当时在房间布置中已经占据了十分重 二:“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 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粗布之衣、 要的地位。晚唐诗人杜牧还有一首名为《帘》 粗idol2:履而可以养体,局室、芦帘、稿蓐、机筵而 的诗:徒云逢剪削,岂谓见偏装。凤节轻雕日,鸾 可以养形。”后代文献中也有许多关于“帘”的记 花薄饰香。问屏何屈曲,怜帐解周防。下溃金阶 载。如《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严君平b筮 露,斜分碧瓦霜。沉沉伴春梦,寂寂侍华堂。谁 于成都市,13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 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 而授《老子》。”南朝梁萧统《七契》⑨:“将与逸 至唐末五代,词逐渐发展起来,在这种新的 士,陟彼华堂,憩诸闳馆,玉宇明华,文阶灿烂,璇 文学形式中,“帘”意象变得愈加重要。据统计 题昭晰,珠帘彪焕。”南朝梁江淹《灵丘竹赋》凹 《4'-唐五代词))2849首词中,“帘”出现199次, [收稿日期]2014—O5—o7 [作者简介]景遐东,文学博士,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从事古代文学、传统文化研究。 叶卉,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2012级古代文学硕士。 ・62・ 在字频表排102位,如果只算器物、物品类的话, 仅仅次于“玉”;就空间意象而言,排在“门” “窗”之前。 “帘”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既有着如此重 要作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自然也对其有一定的 研究。因为“帘”在宋词中出现的尤其多,人们 的目光也大多放于此处。或者是着眼于唐宋词 这个大的范围。如赵梅发表于《文学遗产》的 《重帘复幕下的唐宋词——唐宋词中“帘”意象 及其道具功能》、谭良伟发表于《N-教文汇》的 《唐宋词“帘”意象的审美意蕴》等等,也有专门 研究一个作家词中的“帘”意象的如曾艳红发表 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的《帘幕意象与李 商隐诗境诗风》等等。在前人研究基础的启发 之下,本文主要探讨唐五代词中如此频繁的使用 “帘”意象的原因。 一、“帘”意象的象征隐喻 1、“帘”意象的闺阁象征 与词的繁荣时期宋代相比,唐五代词的题材 较狭窄,以温庭筠为首的西蜀词人偏于闺情离 愁,内容妖娆柔弱且藻饰绮丽。这与他们多描写 女子容颜服饰及闺阁装饰有关。帘作为闺阁中 的必要布置,自然是温派词人十分喜爱的意象。 如温庭筠《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山柳 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 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水精帘”即水晶制作的帘子,是透明的。 “颇黎枕”即玻璃做成的枕头。此处的“水精帘” 与“颇黎枕”相对应,不仅写出了这位妇女的闺 房布置之精美,也从侧面烘托出了这位妇人高贵 的身份地位。以透明的水晶帘与玻璃枕起笔更 是从开篇就勾绘了一幅明净的画面。又如温庭 筠《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 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重帘”即一层又一层的帘幕,表明庭院闺 阁之幽深。而“重重帘幕”的深处才是卧室,从 侧面表达出了美人深夜的孤苦寂寞。再如温庭 ^ 筠《菩萨蛮》 : 雨晴夜合玲珑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 金唐,满庭萱草-N:。秀帘垂,眉黛远山绿。春水 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此词是写梦之作,”秀帘垂”正与梦相呼 应。””是下垂貌,此处指帘子下垂的穗。因为秀 帘是垂下的,说明女子已经就寝。如冯延巳《清 平乐》: 。’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 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 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 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 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 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 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 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 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 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 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 见归人的怨怅。 词中写到帘的势态不同,所用的形容不同, 就能表达出词人所描绘的不同画面和情感。”水 精帘“-N'的是生活的奢华和明净的画面;”重重 帘幕“这一意象多用以描写庭院之深、闺阁寂寞 之情;垂帘多用于写词中人已经入睡的场景;卷 帘则多用于写词中人梦中初醒的情态。在此类 描写女子闺阁之情的词中,帘作为闺阁中必须的 装饰品,在词中不仅仅只是词人对景物的客观描 写,更多的是被赋予了作者的情感而且是有实际 作用的描写。 2、”帘“意象的家园隐喻 帘作为遮风挡阳的重要212具,与人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门前有帘,窗前有帘,睡觉的床前也 有帘。古人们常在帘下看书、会友甚至睡觉。在 唐五代词中,词人写帘,通常也是在写家,写家庭 环境或是家庭生活。因此,”帘“意象可引申为 房屋、家庭之意,是具有家园指向性和家园意识 的。如温庭筠《更漏子》: 杉p ̄-N:,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 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 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香雾薄,透帘幕“是写芳香的薄雾透过层 层帘幕传递出来,是对平时家庭生活某个场景的 描写。唐五代词中还用到“水精帘”、“画帘”、 “珠帘”、“翠帘”这样的意象,既是对帘本身特点 的描写同时又从侧面反映了房子和主人的状况, 突出词中人家的富贵以及较高的品味。 帘的原始作用是悬挂于门窗之上用于遮风 挡阳的,这与游人在外遇到困难挫折想找个地方 遮风挡阳的心理是暗合的。家是人们的避难所, 而帘又是家中隔绝灰尘蚊虫N,-N烈日的象征。 因此“帘”是家园的代名词。唐五代词中,词人 常常以“帘”代家,以“帘”思亲,通过对“帘”的 留恋表达对家和亲人的思念。如李煜《捣练 ・63・ 子》: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 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寒砧”指的是寒夜捣衣声。通常为自己捣 衣的都是自己的母亲妻子,听到“寒砧”声难免 会想起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因此“寒砧”是具 有家园意识的意象。在这首词中,思妇在寒夜中 听到断断续续的捣衣之声联想到自己曾经给自 己的丈夫捣衣的场景难免惆怅,如今丈夫远征在 外,只有自己独守空房,对丈夫的想念之情溢于 言表。而这阵阵的捣衣之声最后却合着月色归 于“帘栊”之中。这里的“帘栊”不仅仅指妇人此 刻的所在地,也暗含妇人对丈夫的思念。在这 “帘栊”之中,只有与丈夫在一起,才能是一个完 整的家。冯延巳《鹊踏枝》: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心若垂杨千 万缕。水阔华蜚,梦断巫山路。满眼新愁无问 处,珠帘锦帐相似否? 这首词写作者与心爱的女子分别之后,终日 愁绪满怀。回忆往昔美好时光却只能是触景伤 怀。“珠帘锦帐相似否?”中的“珠帘锦帐”寓意 着对当年和女子在一起生活的情景的怀念,是对 家的场景的描写,只有和那位女子生活在一起的 地方才是词人心中的家园所在。李煜《浪淘 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帘外风雨大作,而词人自己在遮风挡雨的帘 的保护下竞在梦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正是因 为有帘的保护,词人在风雨飘摇中才会有回到往 昔家中的错觉。 二、“帘”与其他意象的组合以及词境创造 1、“帘”、“梦”意象的组合 古时人们一般都是在低垂的帘幕中入睡。 帘内世界是静谧的,梦中世界是甜美的。帘又能 营造出一种幽约朦胧之感,与梦的特质正好是交 相呼应的。因此,词人在写作时,常常将“帘”与 “梦”联系在一起-N'。如皇甫松《梦江南》: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 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韦庄《归国谣》: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罨画桥边春 水,几年花下醉?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 罗幕绣帷鸳被,旧欢如梦。” 温庭筠《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山柳 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 ・64・ 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顾复《献衷心》: 绣鸳鸯帐暖,画孔雀屏欹,人悄悄,月明时。 想昔年欢笑,恨/4-日分离。银钮背,铜漏永,阻佳 期。小炉烟细,虚阁帘垂,几多心事,暗地思惟。 被娇娥牵役,魂梦如痴。金闺里,山枕上,始应 知。等等。 在词作中,这样一组组合也常.g-是用作铺 垫,词的下半阙笔锋一转,甜蜜美好会被打破,无 限愁思、伤痛、哀苦涌上心头,这种虚实对比形成 的落差更易打动人心。如张泌《南歌子》: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数声蜀魄入帘 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帘栊梦中本是花红柳绿,却被数声杜鹃啼鸣 而惊醒。醒来之后,却是女子孤独一人,梦中皆 是空。更加突显了女子孤清寂寞之感。韦庄 《天仙子》: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 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同样也是以帘中女子的好梦反衬梦醒之后 的冷清与哀愁。 2、“帘”、“雨”意象的结合 “-N”无疑在许多时候都是哀愁与苦痛的象 征。前文说到低垂的帘既使词人免受外界风雨 的倾扰,又使词人的思绪受到帘的保护不受外界 的窥探,便营造了一种朦胧之美的词境。如李煜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 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 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这首词写愁闷难堪的生活,抒发忧郁悲苦的 情绪。“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表明主人 公一夜未眠,一直伴着风声雨声到天明。但词人 只是听到了风雨声并没有在帘外的世界直接感 受风雨的倾袭,如果这时词人置身室外亲历风雨 而不是通过这种朦胧之感来感受风雨,反而缺少 了写作的意境。北宋灭南唐后,无数南唐的百姓 和旧臣置身于外界的风雨之中,而身为南唐国主 的李煜却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听着外面世界的 风雨飘摇,对于李煜来说,这样的痛苦更加沉郁 而不得纾解。所以才会“起坐不能平”又如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西清诗话》云:“后主归期,每怀江国,且念 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帘外雨潺 n 潺’云云,含思倭惋,未几下世。” 可见这首词 是李煜被俘后感到十C-j,.悲痛时写出来的。上片 写当时的生活和感受,帘外细雨连绵,春已哀残 将逝,伤春之意透露无疑。屋内罗衾单薄,不能 御寒。这样的生活与昔日帝王奢侈的生活相比 差距实在太大了。更严重的还是生活孤寂,心绪 颓唐。但在梦中,竞忘记了自己是阶下囚。以当 时阶下之囚的生活和梦中短暂欢愉相比,更使人 心情悲痛,不能自已。而“雨”之意向则是这种 种苦痛的象征,甚至已经透过“帘”这层保护膜 渗进了屋内。即使在屋内都感到寒冷。可见,这 时李煜心中的伤痛已经突破了一种被短暂保护 的状态直抵内心深处。这或许也是这首词被认 为是李煜绝笔之词的原因之一。 3、“帘”意象的词境创造 在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观念中,札是一切行 为归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人伦秩序,分尊 卑、贵贱、内#1-、亲疏、男女、长幼,所谓贵贱有等、 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每朝每代凡有女性听政, 都要以垂帘遮挡住不让朝堂上的大臣看见。在 古代复杂的房屋结构中,每个房间也必会以帘装 饰,既可以使房间内外通风,又可使室#I-的人无 法窥到室内的人。因此,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中有这样 一段关于词境的论述“人静垂帘,灯昏香直。窗 #1-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 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派遣之,乃至 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股骨清凉,不 知斯世何世也。期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 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像全失,唯有小窗虚幌、 n 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 在这 段论述中,除却创作词的主体是人,况周颐提到 的关于词境的首个客观条件就是垂帘,可见帘在 -N人创作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帘与门、窗这些将 屋内与屋外完全隔离开来的工具不同,帘是幽静 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将作者所处地与外界空间隔 开来,阻挡外界对词人的倾袭,保证-N人的哀怨 愁思。同时,又不完全阻挡词人感受外界“芙蓉 残叶”、“砌虫”、“梧”等景象,并且给这些景象增 添了一丝幽约朦胧之美。正是这似隔非隔、若隐 若现的独特作用,使得“帘”在词人的词创中有 如此重要的作用。 词讲究词境,而“帘”又是制造迷离曲折境 界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唐五代词中“帘”便成为 了词人们经常使用的意象。这种情况下的“帘” 不一定是作者身处环境中真实存在的,而是作为 象征着距离、隐秘、迷离、朦胧之美的意象符号。 如阎选《临江仙》: 十二高峰天外寒,竹梢轻拂仙坛,宝衣行雨 在云端。画帘深殿,香雾冷风残。欲问楚王何处 去?翠屏犹掩金鸾。猿啼明月照空滩。孤舟行 客,惊梦亦艰难。 这首词上片通过对神女庙凄清景色的描写 引出作者对神话故事的想象。这里的“画帘深 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词人想象中神女居住的 宫殿。神女是神秘的,凡夫俗子们与神女相隔遥 远的距离,对神女只能是膜拜与远观。因此,这 里的“画帘深殿”不仅是对神女居住环境的描 写,也起到衬托神女神秘气质的作用。韦庄《天 仙子》: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 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这首词的精彩之处在于以“杜鹃声咽”衬托 被弃女子的怨愤之情。但是“杜鹃声咽”却不是 直达女子心中,而是透过了一层帘栊。这与前面 女子梦中梦见美好往事一样,说明女子不愿意面 对被玉郎抛弃的事实。正是这“帘栊”的一隔, 既表达了女子心中不舍的朦胧心事,又突出了女 子的无限哀愁。 词与诗不同,常被称作“艳科”、“小道”等。 唐五代时,词还在发展初级阶段,题材相对狭窄, 再加上花间派的影响,词在内容多是描写闺房, 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男女 之前的情爱以及离愁别绪。而帘不仅是闺阁中 的重要道具,也是唐五代词作中的代表意象。在 词中,帘除了装饰房间之外,也透露出房间主人 的身份地位和艺术鉴赏力,同时帘作为家中的必 要物品,有时也以小代大的成为家园的象征具有 家园意识。“帘”在词作中最重要的一点作用是 构造迷离曲折的词境,使-N能够更加让人回味。 “帘”意象还与梦、雨等意象形成意象组合,是固 定的情感表达模式,通过这种意象的组合更多的 寄予了词人无限的心绪愁恩使“帘”意象具备了 更深层次的审美内涵。 (下转第124页) ・65・ 3、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指定选修课及公共选修 课课程,对于指定选修课,全体在校学生均须选 修,此外部分学生还可进一步选修公共选修课。 课程设计上任课教师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和基本要求,采用专题式教学,分设走进心理 学、认识自己、认识情绪、心理问题、恋爱心理、人 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心理学等专题,采用 讲授、角色扮演、榜样引导、小组讨论、行为强化、 电影赏析等教学方式,启迪学生,使大学生在了 全校园舆情和学生思想动态的网络预警和干预 机制,利用新媒体的宣传来帮助大学生达到 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利用新闻媒体,还可加强思 想政治工作队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资源共 享,更好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阳明.新媒体:大学思政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 导的新载体[J].鸡西大学学报,2013(5). [2]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事心理咨询 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的同时,树立 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品质,增强自我心理调 适能力。 4、促进新媒体方式与传统理念相结合 充分发挥校园网、论坛、QQ群、微博、微信、 飞信、易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作用,运用新媒 体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建立健 (上接第65页) 注释: 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②刘熙《释名>,中华书局1985年 ③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1983年 ④钱铎《方言笺疏》,中华书局1991年 ⑤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2000年 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华书局1984年 ⑦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苟子集解》,中华书局 1988年 ⑧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5年 ⑨李肪等<文苑英华》三百五十一卷,中华书局1966年 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4年 O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80年 0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79 生 (9曾昭珉等编<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本文 所引唐五代词均出自此书) (D蔡绦《西清诗话》,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o04年 0《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2005. ・l24・ [J].学校党建与思政研究,2006(6). [3]薛秀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模式的特点探 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2). [4]杨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 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辑:张春泉) [2]徐坚.初学记[M].中华书局,1980.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M].中华书局,1984. [5]李防等.文苑英华[M].中华书局,1966. [6]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中华书局,1984. [7]曹础基.庄子浅注[M].中华书局,2000. [8]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苟子集解[M].中华 书局,1988. [9]蕙风词话人间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O]蔡绦.西清诗话[M].蔡镇楚编.中国诗话珍本丛书 第一册之五[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1]彭定求编.全唐诗[M].中华书局,1979. [12]曾昭珉、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全唐五代词[M]. 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 [13]龙榆生.唐五代词选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14]李一氓.花间集校[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5]赵梅.重帘复幕下的唐宋词——唐宋词中“帘”意象 及其道具功能[J].文学遗产,1997,(4). [16]'lltN良.唐五代词的“帘内世界”[J].科教文汇, 20o8. (责任编辑:徐柏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