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四川省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分析

对四川省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九壹网
对四川省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近几年四川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更新,尤其5.12地震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通过健身的方式来满足生活上和生理、心理上的要求,大大促进了四川省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繁荣与发展。本文就四川省城市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希望能对四川省体育健身娱乐业摆脱现在的困境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体育健身 健身俱乐部 调查 1 四川省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 1.1 健身俱乐部的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四川省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中有15.4%投资规模在10~50万元,38.5%投资规模在50~100万元,15.4%投资规模在100~150万元,30.7%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上;.5%俱乐部组织经营管理属于总经理负责制。

1.2 四川省城市体育健身人员的人员结构

调查了解,年龄在25~40岁之间的会员是主要参与者,比较高达51.2%;25岁以下的次之占31.7%,这个年龄段的会员主要是刚参加工作的人群一级高校中的学生。40~45岁的会员约占14.6%,50岁以上

的较少,仅占2.5%,主要是健身意识比较落后.会员大部分以女性为主,约占65%,这与女性天生有着爱美、追求美的天性有很大的关系。会员学历呈菱形结构,以本科为主流,拥有高学历者更容易跟随时代的步伐和接收现代健身消费观.会员每周健身3~5次之间的最多,约为76.6%。很多会员已经把健身作为闲暇生活的一部分。会员一般选择中等运动强度的锻炼。但有15.4%的会员会选择大强度的运动,片面的以为大强度的运动可以更好的达到减肥的效果。

1.3 四川省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的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在健身指导人员中女性占63%,男性占27%,男女健身指导人员的比例相差较大;健身指导人员的整体队伍非常年轻,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师范学院体育系和艺术系的在校大学生;健身指导人员的文化结构呈菱形——两头小、中间大,健身指导人员的文化层次比较高。在俱乐部发展过程中,需要一批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健身指导人员带动俱乐部的总体发展。兼职人员较多,收入相对也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情绪,对健身指导人员队伍和会员队伍的稳定产生了影响。

1.4 体育健身动机调查

动机是促使个人参与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四川省健身人群到健身俱乐部健身的主要动机是减肥及塑造健美的形体。这说明了人们对自己的体型、外表有了更高的要

求。同时我们也发现缓解疲劳和压力也是一大动机,这也反映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需要通过运动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而健身正好给这些人一个很好的机会。此外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休闲娱乐也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在健身俱乐部里交友、与朋友聊天、宣泄情绪等。

2 四川省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存的问题 2.1 模式单一,健身内容不成熟

在对成都、绵阳、庐州、西昌等地的健身俱乐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健身俱乐部不管健身者水平的高低,以及年龄的大小、性别的差异和健康状况,都在同一个教练的指导之下做同一样内容和同一强度的练习。模式单一,健身内容不够成熟。

2.2 未能充分的以会员的利益和需求为立足点

健身俱乐部还未能达到以健身会员的利益为立足点,根据会员的不同性别、年龄、健身目的及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健身课程,提供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和措施,满足广大会员的健身需要。

2.3 市民健身的意识以及健身知识的匮乏导致健身积极性不足 调查中了解,凉山州因为地理环境问题至今还没有健身俱乐

部.宜宾市在没有开放翠屏山之前有不少人选择到健身房健身,在翠屏山免费为大家开放后,到健身房健身的人数明显降低了50%左右。相比花钱去健身房健身大部分市民还是比较倾向于免费的散步健身。健身意识相当匮乏。

2.4 健身指导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健身指导人员的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的状态,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掌握日益变化的新项目。另外会籍管理比较乱,俱乐部经营会受到影响。俱乐部之间联系很少,有碍于整个俱乐部市场的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立足现状进一步推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丰富健身模式 四川省部分城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健身俱乐部的管理及服务素质处于低层次状态。不断提高健身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使会员真正尝到在健身俱乐部健身带来的益处才能满足会员的多种健身需求,促进我省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使四川省的体育健身市场不断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3.2 从会员角度出发,提供符合会员利益和需求的健身方法

根据会员的年龄,性别,体型,参与健身的目的等基本情况,为会员

制定适合其利益和满足其需求的科学健身方案。相信针对性方案会使得会员的健身效果更加明显,更能促使健身人员参与健身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健身人员的切身利益,又有助于健身俱乐部的经营。

3.3 加强健身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应该加强健身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使每个健身指导人员能够完全胜任现有工作。加强对健身市场的法制管理和规范经营。实行健身指导员的注册和考核制度。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士,并不断的交流,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3.4 加强俱乐部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俱乐部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应加强相互间的往来,建立行业协会,相互之间举办比赛交流活动,互通信息,资讯共享.共同参与一些咨询、资助等社会活动,树立健身俱乐部的良好社会形象。俱乐部经营者聘用专业的营销管理人员或者进修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峰、李迎,对河北省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分析

[J],学术平台.

[2] 邱冠寰,厦门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调查研究[J],厦门理

工学院学报,2008,6(3):13-18.

[3]

陈永英,张英建,陈星,张明曦,王万朋,对廊坊市健身俱乐部

健身指导人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2(4):93-96.

[4]

甯顺兰,余锐,李小勤,吴林珍,姚京宏,徐翠莲,内江市健身俱

乐部健身人群参与动机的现状调查[J],2008,23:312-315.

[5]

李卫平,2008·北京奥运会对与北京市市民幸福指数的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