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中要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努力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 上课自觉性,集中注意力上好体育课。 二、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击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基本保征。每 学期初,应对学生提出上体育课的常规 要求,课前必须穿好运动 服装或轻便的服装,穿好运动鞋,不准戴手表、小刀、钥匙等硬 物上课,课前三分钟应按教师增定的地点做好课前准备按时上课。 兰 三± 旦1.旬刊 体育・美育 课中练习每个动作时,应要求学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并遵守课 堂纪律,加强安全教育。课堂常规常抓不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 加锻炼的责任感,可以采用组与组之间的评比,对常规遵守较好 的小组教师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运用集体的和集体风气来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良好 的集体环境中,学生良好的注意特征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并将注 意力集中到锻炼中来。 三、搭配教材要科学合理 生注意力的途径之一。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学生的有意和无意注意 的最佳时机避行讲解示范,将收到良好效果。由于学生无意注意 时间短暂。有意注意的引起和变化有赖于主观因素的努力(如意 志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教师在讲解示范前先进行集中注意 力的练习(如安排小游戏看谁反应快等),当学生兴趣浓厚、注 意力高度集中时进行新教材的讲解示范,也可采用小黑板结合图 示讲解。教师的讲解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文化程度。用词要 准确、精练、清楚、语气肯定,巧妙地运用体育术语和口诀等。 教师在讲解后(或同时) ̄4-i-示范,动作应准确、优美,示范位 置和方向合理,做到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在学生注意力未分散前 完成讲解和示范。如果学生竞赛或游戏刚结束,教师不宜立即讲 解示范下一个练*-7动作(或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当学生议论l 至2分钟后再集中其注意力比较合适。 六、教师应注意言行仪表 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的外部形象(包括衣着、谈吐、举止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上体育课,最初往往是从兴趣出发, 以及整个精神风貌等),以及其内在气质(个性、学识和能力等), 注意力最为稳定。他们喜欢有趣味的游戏,喜欢比赛,特别关心 将对学生的锻炼情绪、集中注意力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求学 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练习结果的鼓 生遵守课堂常规,自己必须先做到,在学生中起袁率作用。这是 励与表扬,但注意时间短暂。因此,体育教材的搭配必须考虑学 培养学生上课有意注意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前教师穿好整洁的运 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教材应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在量化指标和 动服装和运动鞋,带好口哨,保持端庄的仪表,指导学生做好上 教材的难易程度上应符合学生生理承受能力。一节课中如果长时 课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作风.这对 间的单调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就不能有节奏的交替 上好一堂体育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授课时教师要用富有表 调节,注意的稳定性就差,容易引起大脑疲劳,分散注意力。教 现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粗俗语言出现。教学语言应 师在选择教材时应根据任教年级的学生特点,每节课的教材安排 当明快、生动、抑扬顿挫,讲解至某个动作的重、难点或关键时。 要注意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尽量做到难易搭配、新旧搭配、上下 应适当提高音调,引起学生注意。体育教师授课时精神饱满、充 肢搭配、运动负荷大小适宜、枯燥教材和趣味教材合理穿插,运 满激情、教态亲切自然,并有扎实的专,_lkJk.a ̄、教学方法巧妙等。 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避免课中 都将影响到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 单一、枯燥教材长时间练习而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 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果。 体育锻炼和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 四、合理布置场地器材 注意转化。因为无意注意由直接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则由间接兴 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锻炼时离不开场地与 趣引起。在体育课中,学生常会碰到一些自己感到枯燥无味的教 器材。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凡是相对强烈的刺激,在背景中特 材而不愿予以注意(如喜欢打篮球的学生遇到复习广播操或跨越 别突出的刺激,运动变化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 式跳高等),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正 课前如果教师能将场地、器材布置新颖优美、安全易学,学生一 确引导,向学生讲道理,使其认识到任何一种锻拣项目对增强体 到运动场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到练习的项目上.如果教师采取不负 质都有帮助,而不能单纯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应服从教师 责任、不关心学生的态度.上课前不准备好场地,不把器材放在 的安排,集中注意力将每个动作练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 需要用的位置上,就可能中断课的 ̄_45-,引起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引导学生用顽强的意志排除外界干扰和 转移。这样不仅可能中断课的进行、打乱教学节奏,还将直接影 自身的不良情绪,激发起良好的锻炼动机和学习责任感,使他们 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组织纪律,进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此时, 用意志克服锻炼中的一切困难,积极参加各项练习。当学生克服 教师再采取强制方法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和遵守课堂纪律等,收 干扰因素并在练习中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效肯定甚微。长此以往,将造成师生关系肾张,学生上体育课的 有助于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教学中只有注意到全体学生,教师 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此外,体育教师之间应协调好场地器材和 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要及时寻找原 上-i ̄,4-0:置,避免互相干扰。- 因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责备、体罚、逼迫学生,这样即 五、把握讲解示范的时机 使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也不会维持长久,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新课标提出淡化技术教学,但不是不要技术教学。体育课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了解学生注意力特征的基础上。如能 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启发 充分运用学生无意注意力挖掘和培养其有意注意,对完成教学任 并积极思维、进行思想教育、贯彻直观}生教学原则、有效培养学 务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大作用。 弱视生的美术教学探究 王珊 (江苏省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徐州221140) 【摘要】通过对弱视生的美术兴趣、创造力的激发和创作作品的讲评,激活他们的各项美术能力。在视、听、动的多元学 习策略下,启发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人格的成长,达到生理、心理双健康。 【关键词】弱视生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13—02 色彩知识是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色彩存在于大自然的环境 差异与需求,坚持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并不断应用、改进。以 中,而美术教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环,不是画家或艺术家所专属 下便是就弱视生在美术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 的。色彩是任何人生活中必备的常识,视觉障碍者中的弱视者和 一、美术兴趣的激发 我们一样,看得见这个彩色世界。对弱视生而言,通过实物引导 兴趣是动机的源泉,只有对美术活动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 可以使颜色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为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 地去从事创作活动。就终身而言,美术兴趣是弱视生在美术方面 了条件。也促使弱视生的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减少掌握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寓教于乐,为他 抽象概念的困难,帮助其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其观察能力和思 们提供轻松蝓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才能激发美术学*-7的兴趣。 维能力,提高对色彩的正确理解。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二十多年美 1、通过听歌曲激发 术教学中,遵照弱视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遵照他们之间的 耳朵是仅次于眼睛的感官, 弱视生由于视力缺陷,在学习上 .213・ 体育・美育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月 下旬刊 基本“以听代看”,依赖听觉获取知识。歌曲是凝练的音乐语言, 主题明确、形象鲜明、通俗易幢、紧贴生活,容易触发弱视生的 心情,从而濑泼 ;}趣。 2、通过讲故事激发 经的分析能力,是对大脑机能进行综合训练的有效方法。而抽象 思维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逐步升华,也为促进创造能力的进一步 发展打下了基础。(至燥作促进弱视生的心理发展,为创造力的激 发提供更大空间。人的大脑思维机能几乎是后天养成的,神经组 故事是用作讲述的事情,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 织和感觉器官是同步发育成长的。 事件,这个事可能是真实的事,也可能是虚构的事。故事能帮助 3、美术活动与口语表达能力结合 弱视生思考,藉由着故事去探索问题、认识问题、澄清问题、解 弱视生的美术课堂设计的精髓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心 决问题,更藉由故事来探索自我、了解自我,建构自我。以故事 画”、“口画”和“手画”的创遗l生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 来开启智慧,丰富头脑,能有效地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弱视 力和创造能力。①“口画”突出基本形状。通过视觉辅助工具。 生的美术兴趣。 指导弱视生更好的观察,不仅要看结构,而且要“口画”出物体 3、通过魔术手段激发 的局部和整体的基本形。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弱视生认识物象特 魔术能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效果。能更好 征的能力,更好训练弱视生的思维能力和表现方法,促使创造力 的抓住弱视生好奇、求知心理。通过让弱视生在各种视觉辅具的 的提升。②“口画”突出特征。基本形是特征之一,但还有其他 帮助下,自己来动手变魔术,能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 可以感受到的相比之下的特征,如高、矮、胖、瘦等。弱视生通 教调色时,根据班里学生身上穿的衣服颜色,给每位弱视生准备 过近观和手摸,经过夸张的“口画”,使高的更高、胖的更胖、 半杯红色的水,半杯蓝色的水和一个空杯子。提问学生“某某穿 圆的更圆、直的更直。这样通过漫画式夸张手法,能使形象更鲜明、 的是红色衣服,某某穿的是蓝色衣服。如果把他们衣服上的颜色 更生动、艺和陛更强。 混到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同学会说“一半红,一半蓝”、“颜 美术教学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弱视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 色会变,但不知是什么颜色”、“不清楚会成什么样”,老师说“同 的特征有序进行。这是一种心理的、情操的、思考的。是陶冶完 学们想不想变个魔术”。然后引导学生把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都 美人格的全面教育。给予他们自由思考的机会,通过“心画、口 倒到空杯里看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这种通过魔术手法的实验, 画、手画”适当的发泄情感,让弱视生在生活中除了物的需要外。 学生学习、探究调色的兴趣很快就激发起来。 更产生美的需求,而使生活更有内涵,从而透过自己的感觉来完 弱视生由于在视觉上的障碍,在用眼对外观察、学习的功能 成创造性的活动。 很弱,如果对美术没有兴趣,那我们的美术课程就成为虚设了。 三、创作作品的讲评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听觉功能,在各种视觉辅具的帮助 教师对弱视生在作业上的讲评是对教学效果的有力评价。是 下,利用好剩余视力,通过各种方法更好的保护和培养弱视生对 对他们学习及创作的认可。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进行美术教育 美术学习的兴趣。 起着重要作用。 二、美术创造力的激发 1、讲评角度的问题 弱视生的美术创作通常都会经历创作构思与发想的阶段,并 美术作品是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反映,即便是排 提供后续创作实践的能量。他们的创作直截了当,想什么就表现 在末位的作品,也有其闪光的一面。弱视生由于视觉障碍,对于 什么。编织、泥塑、粘贴等美术作品,天真、新奇、直率,令人 外界的评论更是敏感。作为老师在讲评作业时,不能凭主观认识, 赏心悦目。在美术活动中,弱视生不但能随心所欲的尝试各种不 对作业进行“公式化”、 “一刀切”的处理,而要从客观实际出 同的表现,还可以从中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阮。 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把握其优点,有所偏重地进行讲评, 1、教师指导 从而唤起弱视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 在弱视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我不同 2、讲评时机的问题 意那种说弱视生基本没有视力,只靠听力和手来学习美术创作, 美术作品的讲评要注意把握时机,要“趁热打铁”,这样会 可以让他们随意创作、放任自流的观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品的创作一般在课堂内完成,教师要认 虽然弱视生也有他们创造的本能,但是创造能力的发展离不 真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评。有时采取优秀作品“快传”的 开具体的学习活动。科学、合理、符合弱视生发展阶段的美术课 方法,有时允许同学进行“口画”的交流,还有时让同学下位“取 经” 程的设计,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体会如下:①培养弱视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信心。若将弱视生 抓住讲评时机,从立意、构图等不同方面对创作作品进行讲 的编织、剪贴、泥塑等作品展示出来,既直观,又有教育意义, 评,让学生意识到每件作品的独特性。能通过自我反省,尊重同 弱视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②培养弱视生的多 学的创作,并坚信自己的创造能力,从而在排除弱视带来的困感 种思维方式。③教给弱视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美术教学中, 后,愿意更多的自我表现。 只培养学习创遣l生=思维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弱视生必要的知识和 美术教育对于人生来说,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特殊经验 技能。 与理解。通过美术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各项美术能力,让心智 2、通过手工活动培养 与精神健全发展。对弱视生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成为 手工活动也就是操作,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手段。在弱视生 “全人”,启发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人格的成长。相信 的美术教学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手工课的制作。①操作使弱视生 弱视生在相关视觉辅具的帮助下,运用视、听、动的多元学习策 的生理发生变化,为创造力的濠泼打下基础。美术课上的操作要 略,加强对关的事物欣赏与生活实践的能力,将所学、所感受的, 求十指的灵敏度很高,经常性的操作锻炼了小肌肉群,促进掌骨、 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定能达到生理、心理双健康,从而自由个性 腕骨的发育,锻炼了小脑等前区、后区及之外的部位,提高 的成长。 弱视生对形状、大小、色彩、空间的辩思能力,还锻炼了中枢神 浅谈小学舞蹈形体课程的建设 项慧敏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第一小学浙江温州325o25) 【摘要】小学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程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到众多教育者的支持,但从实际的教学来看,舞蹈形 体训练课程与基础文化课程以及舞蹈专业课程都有不同之处,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都是尚待建设和完善的。在建设舞蹈形 体课中,可以从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用舞蹈的魅力感染学生, 增强学习主动性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建设。 【关键词 J、学舞蹈形体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7 .2l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