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台阶》教学实录

《台阶》教学实录

来源:九壹网
本版编辑/佩兰

丨课堂丨

♦教学实录

《台阶》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7年皮教言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

◎梁莉/执教、整理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天津300204)

_、演讲导入,创设情境

师:父亲如山。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常常 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 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在我们跌倒时,父亲会教我们怎 样站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父亲会鼓励我们如 敢面对。在人生的风雨路途中,父亲的坚軔是我们无 法想象的强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中国的农 村父亲,他就是李森祥小说《台阶》里的“父亲'

(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夯实基础,整体感知(一) 强化字词学习,夯实基础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由大家提出的精 彩问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 读。这篇课文中有些常用的字词需要我们积累。

(屏显,生大声朗读。)(二) 概述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篇文章比较长,同学们预习课文时已经在 每一自然段前用数字标上了序号,这是很好的学习 习惯。对于这样的长文,同学们在阅读之后应该学会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整理语言。

生:“我们”一家以前其乐融融,现在住了新屋, “父亲”却觉得不自在了,他觉得自己老了。

师: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除了人物,还应该有 原因、经过、结果。谁再来试试?

生:“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为此他 终其一生的精力和辛劳,造了一座高台阶的新屋。

师:他很好地补充了原因和经过。但是,结果完 整吗?谁再来补充一下。

生:“父亲”为了实现受人尊重的愿望,准备了 大半辈子,修建了有高台阶的新屋,但台阶造好后, “父亲”的愿望没有实现,反而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师:大家对文章的概括已经非常到位了。下面, 我们加大难度挑战语言应用和概括能力。请大家使

用三个以上的成语,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

生:老实巴交的“父亲”,苦于自家门前的三级 青石板台阶不够高,经过半生努力,终于建成了一座 有九级高的台阶的新屋,但愿望实现后茫然和衰老 也不期而至。

师:你很好地使用了 “老实巴交” “不期而至” 两个成语。谁能再多用一个?

生:忠厚老实的“父亲”在家庭极其贫穷的境况 下,毕其大半辈子的精力,历经艰苦卓绝的拼搏,终 于建成梦寐以求的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此时,他理当 称心如意、扬眉吐气,却出人意外地若有所失。

师:很好,他巧妙地运用了多个成语,而且概括 得很好。

三、品味语言,赏析手法,把握人物

师:通过以上活动,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围绕“台

阶”写了“父亲”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经过大 半辈子奋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愿望,建起 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但新屋建好后“父亲”却老了。 通过刚才的概括,我们还清楚地知道了这篇小说侧 重于台阶建成前后“父亲”精神面貌的对比。可以说, 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下面,请大家再次 细读课文,并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圈出文章哪些地 方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并作简要批注分析。在同 学们自己学习前,我举一个例子示范一下怎样 采用圈点批注分析文章中的对比。

(屏显。)

文章中写“父亲”三百来斤重的青石板背了三趟, 可以说,父亲对力量毫不吝惜,但对自己的草鞋却非 常爱惜。这里,“爱惜”与“不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一对比形象鲜明地写出了“父亲”的勤劳与节俭。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阅读,圈点批注,然 后前后四个同学进行组内讨论。

(5分钟后,生展示学习成果。)

生:准备造高台阶时三百斤青石板“父亲”能背

2018.7-8|语文秣学讯•初中159

丨课堂丨

本版编辑/佩兰

三趟与高台阶造成后挑一担水“父亲”却闪了腰的对 比,写出了常年的劳累使“父亲”不仅年老,而且身 体更加衰弱。当年的年富力强与如今的年老体弱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很好,发现得很准,评点得很好。请大家继 续分享。

生:“父亲”在三级高的台阶上很舒适与在高台 阶上的不适形成了对比。文章通过这些典型的动作 和细节,凸显了新旧台阶生活下的父亲不同的心理 感受:之前舒适,高台阶建好后反而不适、紧张、尴尬。

师:很好,你读得很细致,赏析得也深刻。但我 想听听你对“父亲”答错话这一细节描写的分析。作 者为何要写这一细节?

生:在三级台阶上,“父亲”感受到的是舒适、 悠闲。之后,文章特别写了别人见到“父亲”就打招 呼之后“父亲”的反应。我觉得这或许暗示了以前别 人从不主动跟“父亲”打招呼,现在别人突然给予“父 亲”尊重,“父亲”反而不适应了。

生:老师,我不赞成他的观点,我认为这是因为 父亲从没有在那么高的位置俯视着和别人说过话, 所以他很不适应。

生:老师,我认为这或许是“父亲”坐在高高的 台阶上本来是期盼从台阶前路过的乡亲夸自家的台 阶高,以享受这期盼已久的尊严,但偏偏人家却没有 这样说,只是随便问“父亲”吃没吃饭,所以“父亲” 非常失落,非常惊讶,以致答错了话。

师:同学们对这一细节的分析都有自己的感悟 和思考,这很好。但无论如何,通过“父亲”的反应 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别人这样的“热情”,以及 对坐在高台阶上和别人说话,严重不适应,非常紧张 和慌乱。显然,“父亲”坐在高台阶上却很难“享用” 这一直向往的尊重,所以,他面对别人打招呼时才反 而不知所措!谁再来谈谈文中的其他对比。

生:还有“父亲”曾经的强烈期待与之后的严重 失落的对比。

师:这个对比找得很好!课前好几位同学都提出 了相似的问题:为什么梦寐以求的高台阶造成后,“父 亲”却若有所失呢?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首先,文 章中有哪些情节或细节表现了“父亲”对造高台阶的 期待呢?

生:“日夜盼着”。

生:还有“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而 且“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都是反复强调了“我 们家的台阶低”。

60 |语文執学讯•初中| 2018.7-8

师: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值得品味?能品味出什么 含义?

生:由“总”和“多少遍”,可以看出“父亲”对 高台阶的追求是何等的强烈。

生:这两个词语表明这种愿望不仅在“父亲”心 灵深处掀起了惊涛骇浪,而且“父亲”的这种“崇高 目标”绝不是一时冲动的表现,而是经过长时间酝酿 后的决定,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这个宏伟蓝图。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这种坚定的信念已成为“父 亲”日后强大的精神动力,造屋和造台阶的千辛万苦 “父亲”都能“扛”下来,而且还是幸福地“扛”了下来。

生:我觉得文章还通过描写父亲专注的目光表 现了他对造高台阶的期待。

师:请朗读一下你说的这一段。(生朗读

师:谁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再来朗读一下?(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来分析一下作者为何要描写这样的场景 及“父亲”的神态?

生:对“父亲”神态的描写,既写了 “父亲”虽然 忠厚老实,也写了他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后内心 的波澜。这段一方面写了他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 的台阶心生羡慕,并积极谋划怎样加快准备,另一方 面也写了他时刻催促自己争取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 屋,也叫人羡慕自己。

生:透过“父亲”专注的目光,我们能读懂他当 时的所思所想。他那专注的目光中既有羡慕、向往, 也有攀比的躁动不安:每一次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 阶,对他来说都可能是一次沉重的精神折磨,或是一 种自我鞭策与精神提振。

生:我认为“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的动态情景 看似环境描写,实则烘托了“父亲”目光的专注和内 心对高台阶的羡慕与向往。“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的“一片片旱烟雾”犹如萦绕在“父亲”心中始终挥 之不去的缕缕思绪。

生:由这一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出老实厚道的“父 亲”此时心中的百感交集。逼真的神态描写更能让我 们窥见“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段自卑和梦想、 鞭策与向往互相交织,进而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 目标的痴迷和执着。

师:很好,但文章更传神地写出了高台阶建成后 “父亲”的“不适”与“失落”。谁来概括一下这种不 适应的表现?

生:我认为“父亲”的“不适”与“失落”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敢放炮;(2 )手不知放哪儿, 胸无法挺起;(3)尴尬地笑;(4)闪腰;(5)抬水上 台阶时习惯性地到第四级高抬腿

生:我认为还有两点:(1 )闲着无事可做,再不 愿坐在台阶上,而且很少出门,还若有所失;(2)头 颅埋在膝盖里。

师:为什么梦寐以求的高台阶造成后“父亲”却 若有所失呢?

生:这一系列对比,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父亲” 在新屋建成、高台阶已筑起后的诸多不适应。

生:语言、动作上表现出的不适应不过是表象而 已,“父亲”真正无法理解的是理想或毕生的奋斗目 标终于实现了,可他却无论如何找不到当初脑海中 所设想的那种有地位有尊严的感觉,因而脾气暴躁, 头发变得灰白且失去生机,不愿与人聊,很少出门, 甚至于曾经很倔的头颅也不自觉地埋到膝盖里……

生:所有这一切的变化,都不仅仅是因为长年的 劳累导致力衰,更是因为他对自己如今“找不到感 觉”的不理解。

师:透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 自己和家人的尊严,终其一生为之拼搏的“父亲”, 但当他期待已久的人生理想终于实现后,却完全无 法适应,反而若有所失。请大家结合“父亲”建成九 级台阶新屋前后的表现,以及相关细节,品味、思考 并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生(杂):勤劳,勤俭,慈祥,老实厚道,踏实 肯干,脚踏实地,有责任心,有梦想和追求,为了梦 想敢想敢做,要强,有志气,虽然身份卑微但有强烈 的自尊心,不满足于现状,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 公移山式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生:我认为“父亲”虚荣,爱面子,人生追求狭隘, 理想不切实际。

师:综合同学们的发言,就是这篇小说写了“父 亲”要强、勤劳、老实厚道、有执着的追求、有坚忍 不拔的毅力,但也有思想落后的一面。可以说,《台 阶》这篇小说虽然讴歌了 “父亲”坚軔不拔的毅力和 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 全篇。换言之,本文不仅写了“父亲”的光辉形象, 也写了“父亲”的悲剧。一个人如果超越自己的实力, 追求浮华的东西,那他的人生就会黯淡无光。总之, 小说《台阶》表达了 “我”对“父亲”一生辛苦劳碌, 目标达到后只经历短暂的兴奋就变得怅然若失的惋 惜和关爱之情,并由此生发出了对如何追求人生幸 福的思索与困惑:我们要不要像“父亲”一样追求幸

本版编辑/佩兰

丨课堂丨

福?我们应如何追求幸福?

四、 揣摩标题,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师:刚才我们对文章进行了细读,下面请大家思 考预习时比较集中的问题:作者为何要以“台阶”为 题?换作“父亲”“新屋”等别的题目行不行?好不好?

(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后展示成 果。)

生:不行。文中的“台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建 筑物,更如文中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 应高”。显然,台阶层级的高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或 地位的象征,换成别的就无法鲜明体现作者真实的 写作意图了。

生:象征地位的“台阶”让“父亲”一辈子走的 实际上是一条迷途,而这条迷途是民族文化心理为 他设置的,而且断送了他一生的幸福。

生:文中的台阶有深刻的含义,它是“父亲”以 及父辈一代人的精神寄托,“父亲”脚下的“台阶” 和作为他心中追求的目标的“高高的台阶”,一个是 现实,一个是“目标”,从脚下的“台阶”跨上心中的“台 阶”,构成了小说的文脉。

师:《台阶》以“台阶”为线索写了“父亲”的一生, 从而传递了隐含的主题,那就是“父亲形象绝对是儿 子成长的第一个台阶,甚至儿子是站在父亲的肩膀 上去够人生的果实的'父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台 阶”,我们要善于从他们的人生中借鉴经验。学习《台 阶》后,我们也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迈上一个新 的“台阶”。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五、 布置作业(屏显作业。)1.

读完《台阶》,你对文中的“父亲”肯定有己的看法,请以“父亲,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 情真意切的随笔。

2. 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并与课文进比较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 平《妞妞------个父亲的札记》

附: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探究主旨 分析入物 赏析手法概述故事

©

2018.7-8|语文秣学讯•初中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