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毛概复习参考

2014毛概复习参考

来源:九壹网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2014

第二学期复习参考

一.单项选择练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2.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朝,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 ) A.和平发展 B.战争与 C.自由竞争 D.世界多极化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立党 B.立国 C.工作 D.发展

4.理论正确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 ) A.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B.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C.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 )

A.消灭贫困人口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消除差别 D.实现 6.科学发展观所主张的发展是( ) A.经济发展 B.经济增长

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D.GDP的增长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8.中国无产阶级以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民主的领导者是在( )

A.新文化运动 B.十月以后 C.五四运动 D.中国党成立之后 9.人民建设的根本原则是( )

A.党指挥的原则 B.官兵一致的原则 C.军民一致的原则 D.民主建军的原则 10.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 ) A.辛亥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改革开放

11.在我党历史上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理论

C.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1978年,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 )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苏联模式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对“实事求是”首先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

A. B.周恩来 C. D. 15.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特点是( )

A.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B.思想与行动不一致C.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D.口是心非

16.1992年,同志发表的南巡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 ) A.“两个凡是”的误区 B.“开放”封闭的问题 C.姓“资”姓“社”问题 D.姓公、姓私问题 17.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方针是( ) A.利用、、改造 B.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C.团结、教育、发展 D.和平赎买、支付定息 18.中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

A.领导权问题 B.工农武装问题 C.和策略问题 D.目标问题 1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B.公有制+计划经济 C.稳定改造 D.建设、改造、稳定三者协调

20.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达到 2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左”和右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2.社会主义本质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

D.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23.区分新旧民主的主要标志是( )

A.路线不同 B.方法不同 C.纲领不同 D.领导权不同 24.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5.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

A.是姓“资”还是姓“社” B.是自主还是自力更生 C.是友好往来还是闭关自守 D.是“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2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A.要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B.一个阶级改变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地位的阶级斗争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是改良主义

27.关于“改革是生产力,是一场新的”的正确理解是( )

A.是原有经济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B.是对原有经济的根本性变革 C.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D.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 28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是( ) A.李大钊 B. C.陈独秀 D.张太雷 31.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

A.我国新民主主义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3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3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是同志在( )一文中提出来的 A.《反对本本主义》 B.《中国战阵的战略问题》 C.《实践论》 D.《矛盾论》 35.中国民主的基本问题是( )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36.新民主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37.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3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3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是( ) A. B.征用 C.没收 D.赎买 40.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思想,怎样坚持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1.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 )

A.教育 B.人才 C.发展 D.技术 42.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4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

A.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变革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4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5.新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 4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 D.自主、自力更生 47.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战争与为时代主题 B.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 C.经济一体化为时代主题 D.可持续发展为时代主题 4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 以人为本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49.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党的思想路线是从( ) A.井冈山根据地时期开始 B.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D.《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

50.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是( )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51.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理论建设 52.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3.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4.在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第二阶段,采取的利润分配是( ) A.定息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55.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 ) A.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党领导和改造的一面 D.有进步性和顽固性 5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发展 B.改革 C.依法治国 D.市场经济 57.社会主义本质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5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阵线上的社会主义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5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60.十七大报告提出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 )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番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6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62.新时期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是( )

A.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

6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

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 B.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C.判断一切改革的标准 D.判断经济成就的标准

65.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 ) A.请进来 B.走出去

C.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66.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 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模式 D.发展观 6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科教兴国 B.要用新的发展思想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发展 D.发展战略

68.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论 B.马列主义和思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D.社会主义本质论

69.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宗派主义 70.中国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

A.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 C.农民 D.民族资产阶级 71.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 )

A.农民战争 B.土地 C.政治 D.群众运动 72.中国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渐认识到中国的主要形式是( )

A.开展工农运动 B.开展地下斗争 C.开展合法斗争 D.开展武装斗争 73.提出著名论断“须知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是在( )

A.八七会议上 B.三湾改编时 C.古田会议上 D.遵义会议上

74.中国党领导中国建立统一战线必须认清中国社会是一个( ) A.小资产阶级众多的社会 B.农民众多的社会 C.“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D.敌人异常强大的社会 75.人民的惟一宗旨是( )

A.党指挥,保证党的绝对领导 B.领导人民群众,为群众服务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人民打仗,为人民扛 76.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就是建立( )

A.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D.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7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最主要部分的来源是( )

A.没收地主的财产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没收官僚资本 D.赎买民族资本

7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生产力发展的正确途径是( )

A.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政治运动 79.实现的必由之路是( )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8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必须以( ) A.经济建设为中心 B.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C.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 D.改善人民生活为中心 8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党的中心任务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8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一手抓物质,一手抓精神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83.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 ) A.消灭贫困人口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消除差别 D.实现 84.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对外开放 B.阶级斗争 C.改革 D.发展社会生产力 8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

A.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经济发展与“南北问题” C.和平与发展 D.反“和平演变”与技术 86.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

A. 实行公有制 B.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 实行按劳分配

8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是从(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意义上说的

8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的文献是( )

A.《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复习重点参考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2. 什么是“三个代表”思想? 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如何正确对待和思想? 5. 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6. 如何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7. 为什么说、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8.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 9. 试述中国的领导权问题。

10. 简述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11.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1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3. 什么是“一化三改”?

14.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又有何重要意义? 15. 简答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6.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7.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18.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19. 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0. 简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1. 试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22.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 23. 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4. 改革开放以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25. 试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以及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1-5ABADB CCCAB ACAAA BBAAD CDDCD CBDDB BACA

()BCCDD BACAC DBCBD ACADC ADBBD CAABC DCDCC ADADC DCBDA CCBCC BA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