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平顶山市煤炭开采区塌陷危害与治理

平顶山市煤炭开采区塌陷危害与治理

来源:九壹网
平顶山市煤炭开采区塌陷危害与治理

摘要:平顶山是我省50年代建立的一座典型的矿业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平顶山煤矿区的地面塌陷问题做为研究对象,分析地面塌陷对城区造成的危害,以及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治理。

关键词:平顶山;煤炭塌陷区;危害;治理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东经120° 14’—133° 45’,北纬33度08’—34 20’。全境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2153米,最低68.5米;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现辖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和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总面积7882 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平顶山是我省50年代建立的一座典型的矿业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近年来,平顶山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煤炭资源开采方面,出现在严重的地面塌陷问题。 一、煤炭塌陷区对平顶山的危害 (一)什么是地面蹋陷。

地面蹋陷是指地表岩体或土体受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者过程。引起地面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地面塌陷按塌陷的地质条件可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黄土湿陷。

(二)塌陷对城市地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大面积地下采煤矿坑引起地面沉降和陷落,可使村庄、铁路、桥梁、管线等遭受破坏,农田下陷所引起大面积积水和土地盐渍化而无法耕种。地面采塌,地面的移动变形破坏了建筑物地基之间的平衡状态,而导致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塌陷、灾害使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近年来,平顶山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强力开发,地面塌陷面积不断扩大,地裂缝,山体开裂不断发生,由采煤塌陷造成的市区北部落凫山,姑娘山两处山体开裂,引起市电视转播台建筑物出现裂缝,影响了政党电视转播,位于石龙区的青草岭由采煤塌陷引起的山体开裂宽达2.5----4.5米,断断续续延伸约4.5公里,使该地区的工业和水利设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严惩的威胁,平顶山市石油公司位于市区北煤矿井区内,地面塌陷已使油库安全受到威胁,库区出现大量裂缝,尤其微机房和罐所所在地为甚,微机房因塌陷墙体造成多处裂缝已成危房,库区北面因塌陷出现多处大的裂缝横贯库区,油罐倾斜,输管道扭曲变开,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油库和矿井安全,进而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土地和耕地的破坏与保护使煤矿企业生产建设中面临的量大面广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煤炭生产和农业生产,关系到农民生活和农工关系,性很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的规定执行。

我国的年采煤11亿吨,副产物煤矸石近2亿吨,而每拆成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年塌陷面积近33万亩,矸石每万吨占地0.8亩,年占地近1.6万亩,我国因采煤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以每年34.6万亩的速度增长,其中有一半是耕地,而我国人均占地平均少,不到1亩,这给我国土地问题又增新疮。平顶山也是一个人均耕地少的城市,而且市区北面群山连绵,可用耕地更

少,所以地面塌陷的危害就更加严重。

塌陷直接作用于人类或其周围的生物体,威胁其生存,使其受伤或死亡,塌陷直接的作用于地面环境,水体环境,气体环境,通过环境破坏而间接地作用于生物体,造成居民生活困难的系列问题,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破坏生物链,造成水生生物,地面的大量动植物生存困难,以至死亡,甚至绝种,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塌陷区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晴天扬尘造成空气的污染,其危害更加严重,塌陷造成的空气污染破坏,加之城市本身的空气污染,迫使煤炭城市的气体环境破坏日趋恶化。空气污染远远超过规定的气体指标,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塌陷区人口大量患有气管炎和肺部疾病。 二、平顶山塌陷区治理与环境保护

针对平顶山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成的城区塌陷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改变平顶山地面塌陷的现状。

(一)加强立法,提高采煤城市资源环境意识,增强法律约束,从而预防塌陷,保护治理环境。要真正实现治理灾害,保护环境,则必须控制人为因素,加强立法。一方面通过立法可以增强人们科学开采意识,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资源开采环境的关系,自觉地按科学规律开采,另一方面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可以约束人们按规律开采,从而达到资源开发开采与环境相协调,达到同步发展。

(二)综合规划,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减少塌陷对城市建筑物的影响破坏,加强开采规划,使深部开采与浅部开采相结合,科学开采,有序进行,避免塌陷发生,加强环境规划,降低环境影响、破坏及经济损失。以预防为主,运用塌陷学理论,采用干石反向注入法。

(三)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煤炭城市因采煤造成了塌陷,因塌陷具有毁灭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只能从治理着手,根据各塌陷区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运用塌陷学、生态学、环境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沼理。对于河道两旁的塌陷地带,采用植树林带的方式,既防治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城市绿地。对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塌陷城市耕地,一般采用煤干石、粉煤灰充填覆土的方法,既将煤干石或粉煤灰充填塌陷坑后,再在上面覆盖0.5---0.8米厚的土,经验证,庄稼长势良好。对于生态环境,可采取种植环城林的方法,既可净化空气,又可防止山洪及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居民区及耕地上的大面积积水,可采用积水串联法,运用标高,机械的方式将水聚于一潭,治理改造了地面积水污染,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塌陷地带,一般采用挖深填浅的方法,即是将塌陷较深的地带土壤挖出,填到塌陷较浅的地带,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养鱼、种植、养殖、放牧等方式,形成自然循环的生态链。对于塌陷的城市构筑物,一方面要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使其在翻建过程中尽量建在塌陷的稳定区域内,防止塌陷破坏,另一方面要运用抗塌陷技术,在建筑时进行抗塌陷预防措施,防止塌陷破坏。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地面塌陷问题,从早做起,从小做起,为平顶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长远发展而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