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北京鸭技术简介 目录
一、育种 二、养殖
(一)种鸭养殖 (二)种蛋孵化 (三)雏鸭养殖 (四)中鸭养殖 (五)填鸭养殖 三、屠宰加工
一、育种
(一) 繁育体系——育种金字塔
核心群——祖代(扩繁群)——父母代——商品代 (二) 育种目标测定
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产肉力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以及未来10年内肉鸭养殖的发展趋势,制定育种目标。育种目
标一旦制定,并不轻易修改。 (三)核心群选育
基本工作
测定:对育种目标进行测定
评估:估计候选个体的育种值
选种: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综合选留 选配:在产蛋高峰期进行适当配种繁殖 (四)选育步骤 组家系
测定受精率
孵化:28天
初生雏选留:健康、强壮与否、有无杂羽 饲养试验、饲料报酬测定、屠宰测定
42天选留:体重、饲料报酬结果、体型外貌等 产蛋性能测定
组家系前选留:体型外貌、品系特征 钢架结构鸭舍
二、养殖
雏鸭:1-21日龄的鸭子
中鸭: 22到33日龄左右转填前鸭子。 填鸭: 中鸭转填后到出栏的鸭子。 后备鸭:42天(留种)到140天的鸭子。 种鸭: 141天到淘汰的鸭子。
(一)种鸭养殖
公母比例:1:5.5-1:6。
饲养密度:每群250只-300只为宜,舍内密度2只-3只/平方米。
饲喂方法:
1.自由采食 每日上午10:00饲喂一次颗粒料,每只225g-250g。 2.根据体重情况加减饲喂量或调整营养水平。 光照
光照强度:1勒克斯,灯泡距地面2m。
时间:21周龄-26周龄逐渐增至17小时 ,以后保持17小时光照。 (二)种蛋孵化
蛋重:85g -100g,蛋形指数1.3-1.42。 蛋壳颜色:乳白色。 蛋壳厚:0.26mm -0.38mm。 照检
7天进行一检,检出无精蛋和血蛋。
12天-13天进行二检,主要是检出中期死胚,并检验胚胎发育情况,是否按时合拢。 25天进行三检,剔出死胚蛋。
养殖要素:温度、密度、湿度、光照、通风、运动。 (三)育雏
育雏温度:雏鸭开始温度为30--32℃,以后随日龄的增加逐渐下降,一般视雏鸭体质状况而定。25—30日龄温度降至自然温度。
调温:以雏鸭分布均匀与否降温或升温。
扎堆而远离火炉,说明温度高; 在火炉周围扎堆,说明温度偏低。
育雏密度:密度对雏鸭生长发育和整齐性影响较大: 1周龄 30只/平方米左右为宜。 2周龄 15只/平方米左右为宜。 3周龄 8—10只/平方米为宜。
育雏湿度
1—3日龄,70%±5%;
以后逐渐下降,到14日龄降至60%。 育雏光照
光照时间:目前基本是24小时光照。
光照强度:第一周为50—30勒克斯,第二周为20—10勒克斯,第三周10—5勒克斯,以后逐渐减少照度,以不影响饲养操作和鸭群的正常采食、饮水为准。 育雏通风
在保证育雏室温度情况下,最大限度通风。 排除室内刺激性气味。
防止室内湿度过大,保持合理相对湿度。 增加室内新鲜空气。
风不可对鸭子直吹,避免穿堂风。 分群:
根据雏鸭生长快慢强弱,一般在7、14、21日龄进行三次分群,对弱雏进行补料,对病雏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以保证鸭群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
运动
雏鸭吃饱后便伏卧休息,为了增强其体质每隔1—2小时进行一性驱赶运动,每次数分钟。 (四)中鸭养殖
要求鸭子的骨胳、肌肉和消化系统发育良好,为填鸭期大量填饲、快速蓄积肌肉、脂肪打下基础。
密度、光照 4-6只/平方米;
光照 光照时间:白天自然光照,夜间使用灯光照明。 光照强度:10—5勒克斯。 (五)填鸭养殖
密度:以2-2.5只/平方米为宜。
饲喂方式:用填鸭器以顿食方式填饲,每天4次,每6小时一次。 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
开填日龄,健康、发育正常33-35日龄的鸭子,体重达1.9-2.2kg时开始填饲。 填鸭前和填鸭过程中按体重和强弱随时进行分群。 填肥期一般为7-12天,根据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填鸭效率
手动填鸭机:
填鸭工每小时可填鸭600—700只; 电动填鸭机:
每小时可填900-1200只。 三、屠宰加工
宰杀 双腿挂鸭,口腔静脉屠宰,宰杀后沥血时间不低于5分钟。 浸烫 浸烫水温控制在60±2℃。浸烫时间3—5分钟
脱大毛 根据重量级别调整打毛机间隙,避免因打毛机间隙不当造成脱毛不净或表皮损伤。打毛机脱不净的大毛,再采取人工去大毛的方式去除体表大毛。
蜡去毛 蜡温控制在62±3℃, 时间30—40秒钟,2-3次。
择小毛 择小毛时净毛率达到100%,人为破皮率不超过1%;水温控制在15—20℃ 分级 根据肥度和客户所要求的重量分级;重量级别每类产品单只误差±50g。 制作鸭坯或入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