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展探究
在临床医学中,慢性盆腔炎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在治疗后也会反复发作。目前,临床研究中还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探究,详见下文。
标签:慢性盆腔炎;治疗;进展
慢性盆腔炎致病原因为女性生殖器、盆腔腹膜位置以及周边的结缔组织出现炎症,患病后女性会有白带增多、下腹坠胀以及月经量增多等表现,如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直接导致女性神经衰弱,对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主要疾病类型包括子宫炎、盆腔结缔组织炎以及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等。为了对慢性盆腔炎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充分了解,便于在临床实践中更好的解决女性盆腔炎问题,本院展开详细研究报道如下。
1抗生素治疗方案
在临床中,抗生素治疗方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抗生素需要同时含有厌氧菌与需氧菌。
1.1治疗官腔疾病
相关学者研究发现,16万U庆大霉素联合20毫升0.5%甲硝唑注射液、5毫克地塞米松药物,选择患者月经停止后3天消毒后官腔注射用药,1次/天,每个疗程为5天,持续1个疗程后,55例患者中,有8例治愈,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例数达到46例,由此可见,药液通过官腔流入盆腔,对病灶的治疗效果较好。
1.2宫旁注射抗生素治疗
研究发现,在患者月经停止后选择4毫升丹参注射液、2毫升2%利多卡因联合0.4克丁胺卡那、5毫克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选择患者双侧宫旁进行注射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800万U青霉素、250毫升甲硝唑、0.4克丁胺卡那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并未给予抗生素治疗,也没有对阴道进行冲洗,两组相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较差,由此可见,借助宫旁注射的方法能够使抗生素在病变区直接产生作用,且丹参的活血化瘀效果较好,能够加快人体微循环,地塞米松药物能够对组织破坏以及粘连、瘢痕等进行抑制。
1.3抗生素灌肠治疗方案
相关学者研究发现,联合应用16万U庆大霉素、200毫升甲硝唑注射液,服药后隔天加用5毫克地塞米松实施保留灌肠,药物需要在肠内保留2小时以上,在灌肠操作前,需要嘱患者将大便排空,1次/天,1个疗程时间为7天,经灌肠
治疗后,患者治愈率有明显提升。在对慢性盆腔炎疾病进行治疗时,灌肠法能够直接渗透到盆腔内,提升了局部药物浓度,治疗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小,应用价值较高。
1.4抗生素腹腔灌注治疗
患者在月经停止后,选取100毫升0.9%生理盐水与0.6克克林霉素联合应用,而后在腹腔位置灌注100毫升0.5%甲硝唑注射液,最后选择10毫克地塞米松联合4000Uu-糜蛋白酶、100毫升0.9%生理盐水进行灌注。选择脐轮处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作为穿刺点。在穿刺时需要患者保持鼓气状态,以免对肠管造成损伤。第2次灌注时在5~7天后即可,灌注次数不可超过5次。研究结果证实,此种方式治疗效果较好,盆腔内用药药物浓度与于血浆浓度相比,明显较高,药物也可以直接在炎症位置发挥作用,药物生物利用度随之提升,不良反应较少。
2物理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方案主要就是针对患者病变的局部位置,靶向性更强,对于炎症的吸收以及消退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加快受损组织恢复。
2.1TDP治疗
TDP治疗机的工作原理为电磁波发射极在受热状态下就会对病变位置进行照射,加速分解患者体内不稳定因素,提升毛细血管通透性,患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有所提升,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炎性包块逐渐吸收,炎性渗出情况减少。
2.2微波理疗方案
微波理论方法主要借助微波场震动产生热量,热效应体现:在理疗剂量下,病变组织周围温度提升,扩张了机体组织血管,加快了血液以及淋巴循环,组织再生修复速度也会有所提升。非热效应C具体体现为:其能够对生物体内某些生物学酶类进行激活,从而促使白细胞吞噬功能以及杀菌效果得以增强,同时,其同时具备较强的穿透力,当其处于较深的肌肉层中时,热效应仍然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微波理论对盆腔的治疗效果也较好。
2.3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治疗仪工作原理就是借助高频电场作用,保证病变位置的分子以及高子能够处于平行振动状态,在摩擦状态下会有热效应产生,并且不会损失组织,对抗生素治疗中产生的不足进行弥补。
3手术治疗方案
慢性盆腔炎疾病患者因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器官周围会有粘连症状出现,
一般的抗菌药物无法深入内部进行有效治疗,导致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发作。经B超检查发现有脓肿或者囊肿、边界不清以及附件增大时,就需要进行剖腹探查,采用输卵管系膜多发囊肿摘除术或者卵巢周围粘连松解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证实,经手术后,部分患者生育功能恢复。而针对已经生育后的女性来说,如出现输卵管增厚或者脓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在获得家属同意后实施输卵管切除手术。对官腔或者宫颈位置出现粘连的患者来说,就需要借助官腔镜或者B超实施分解粘连;而对于出现慢性盆腔炎包块或者脓肿的患者,就需要实施全子宫切除,在阴道顶端位置需要实施开放缝合,边缘引流之用。综合分析,有效、积极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慢性盆腔炎脓肿破裂的风险,患者积水以及囊肿压迫症状也会有所减轻。
4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4.1中药治疗方案
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温热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法,药物能够直接通过肠壁进行吸收,有效发挥药效,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明显的减轻。同时中药保留灌肠以及中药热敷、内服、针灸治疗效果也较好。在此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法,治疗效果更佳。
4.1.1中药热敷(熨)法 在盆腔炎疾病的治疗中,中药热敷(熨)方法的优势较为明显,药物能够直接对病灶进行作用,达到舒经活络的效果,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充血水肿症状会有一定缓解,组织会加快修复以及再生。用于热敷的中药需要具有通络止痛以及温补脾肾、散寒化瘀的效果。但是需特别注意,经期期间不能应用此种疗法。
4.1.2中药内服 在临床中,对慢性盆腔炎疾病的治疗中,中药内服应用较少。且慢性盆腔炎疾病病程时问较长,在抗生素的应用上受限较多。由此,临床治疗中医患多会选择活血化瘀散结类内服中药以及清热解毒利湿药物进行治疗,且安全性较高。
4.2针灸治疗方案
针刺与艾灸是针灸疗法中主要的方式,利用针刺方式能够促使患者免疫功能得以增强,间接治疗效果较好。灸箱灸以及隔物灸等是文灸的主要治疗方式,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等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5讨论
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疾病中,会综合应用上述方法,为了清晰明了地阐述治疗方案,上文对各类方法进行分开分析。慢性盆腔炎的最佳治疗时机就是经期,药物可以随血流在盆腔各个位置分布,对子宫内膜等位置进行直接作用,但是需特别注意在经期期间,不能采用物理治疗以及中药热熨等方法治疗。骶神经阻滞术以及抗抑郁药物对无器质性病变严重的盆腔慢性疼痛患者治疗效果较
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且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嘱患者加强营养干预,保持规律的生活以及休息,加強锻炼。因慢性盆腔炎会诱发急性感染疾病,由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