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发展与职业幸福感研究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注重教师业务发展,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必须面对的。由内而外查找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因素,多途径研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办法和举措,抓好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使其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人才培养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职业幸福
一、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现状和意义
教师幸福感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很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笔者搜集了有关“教师幸福感”的文章近80篇,其中近70篇关注的都是教师幸福的内涵、意义、特点、谋求教师幸福的途径和措施,涉及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各个知识领域,从社会、学校、教学管理者、大学校长和教师自身等角度分别研究教师幸福感的意义和特点,从教师生存、个人价值取向、学术生活和个人理想等层面展开论述。
自从我国高等学校进入规模扩张以来,大批青年教师走入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成为高校发展的主体力量和高校师资队伍中的生力军。以河北省十所骨干大学为例,各校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均在60%以上。在河北大学的1700多名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专任教师人数近1100人,占全部专任教师的60%以上。从理论上讲,稳定青年教师队伍,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关怀、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升青年教师自身对职业幸福感的认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从实践上讲,作为高校教师力量的生力军的青年教师,其职业幸福感不仅关乎社会、高校和自身的发展,也关乎高素质人才的健康成长。
二、导致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因素
1.导致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内在因素。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受其自身素质即内在因素制约,如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个人综合素质、创造幸福的能力和身心健康情况。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的快速转变,需要青年教师在心理适应能力和个人生活能力方面尽快转变,要尽快转换角色,从被社会关照转变为社会的主体。应运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引导和关照在校大学生,使其逐渐成熟起来。青年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高尚的德行,才能突出重围,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随着自身得到认可和肯定,幸福指数也随之增加。同时,要身心健康,积极地发现和创造幸福。
2.导致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外在因素。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青年教师幸福指数也受社交关系、评价机制、领导关注、成长平台及社会地位等外在原因的影响。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社交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青年教师个人幸福感的体会。和谐的社交关系网,可以使青年教师获得尊重,
克服消极情绪,积极投入工作中,较高的社会满意程度和积极的情感投入会提高幸福指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热爱自身职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水平;领导适时、适当的关怀,同样是激励教师、肯定教师的积极因素;良好的成长平台和受尊重的社会地位等能体现青年教师受重视的程度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并更好地体现教师的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和实践
1_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1)课堂教学是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途径。在幸福的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意义和人生意义的学习和建构,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的幸福旅程。然而,不少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同。职业认同是教师产生职业追求、获取职业幸福的最基本条件。(2)关注青年教师物质和精神生活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保障。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除了搭建诸如培训和交流的成长平台、制定优厚的评价机制,还要切实解决青年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如居住条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和学术水平提高等,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在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人文关怀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精神需求,更是青年教师作为人和师者被尊重、受重视的表现。(3)青年教师的个人努力是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和动力。青年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德行和专业水平,不断深造、学习,熟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坚持创新理念,遵循自身专业发展目标,设定合理的职业理想,并付诸行动,将理想转变成现实,成为自己专业的主宰。另外,要转变生活观念,提升职业境界,从中找寻更多的职业幸福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化每一个青年学子。
2.搞好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发展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具体实践。(1)搞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各类教师业务培训,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基础。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青年教师并未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掌握还不熟练,因此,青年教师上岗前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是青年教师上岗前的必修课。近年来,河北大学作为承办保定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点学校之一,每年组织培训青年教师近300人。(2)抓好教师业务进修和有关课程、专业建设的短期培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要求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和进修有关专业方面的文化知识。近年来,河北大学在师资培训方面做好规划,拿出一定资金资助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学术会议、精品课网络培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等。在河北大学近期组织的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河北大学对获奖的青年教师给予资金奖励,并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倾斜。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学习的热情,调动了青年教师追求自身发展和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3)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优秀的教学成果和为教育奉献一生的精神,是促使青年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增加职业自豪感的动力。2004年以来,河北大学多次组织暑期示范教学培训,利用暑假抓青年教师业务培训,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青年教师授课,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4)选派和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既拓宽了青年教师的视野,又体现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人本关怀,使青年教师树立职业自信心,个人
价值得到认可和肯定,从本质上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近年来,河北大学多次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学习、进修。重视青年教师个人发展和事业发展,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5)依据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搞好年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定相应规章制度,采取学生网上评教、督学随机听课和学校领导听课的方式,对青年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考核,将评优教师成绩计人教师职称评定的量化打分中,激励青年教师为教学贡献更多精力、更多真诚和更多热忱。
四、抓好青年教师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注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来源于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实践、教师与学生互相之间的认同以及青年教师个人价值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职业带来的幸福。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积极学习,参加各类教师业务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生动的科学知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利用创新思维工作,成就个人事业和幸福。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关怀,是提高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精神动力。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社会、高校和高校管理者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关怀。社会要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关注和肯定,学校要对青年教师的物质生活给予更多资助,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同时,对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个人感情、、交际等心理压力积极进行干预,给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改善对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外在评价,是提高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制度保证。学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教师的潜能,使其创造性地进行专业领域内的教育教学。青年教师只有真正从心底热爱教学,教育才能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教师才会在被学生、社会、学校和管理者肯定的过程中,得到职业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