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芙于加II 长 等 肉河=;『K运发展的意见》的建议 刘长俭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规划所,北京100028) 【摘要】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精神,从分析其出台背 景、重大现实意义等方面着手,从宣传、细化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等方面切入,提出贯彻落实 该文件,尽快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水运体系的建议:提高对内河水运地位的认识;拓宽 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发展重点。 【关键词】内河水运;航道;综合运输;节能减排;沿江经济 于2011年1月21日以国发[2011]2号文 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 件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 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等 (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我国内河水运未来发展的指 区域经济,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江上游 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提出要利 重庆航运中心和长江中游武汉航运中心等=三大航运中 用l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 心战略;在珠江流域,围家加快珠j角、粤港澳、北部湾 化内河水运体系的宏伟目标。 等经济区建设。长江等内河水运已成为流域省市发展 经济的重要依托和抓手,成为推动地区对外开放进程 的重要通道。 l \\意见》出台背景 1、1 内河水运发展得到、地方和社会各界囊视 1.3长江等重要河流发展已积累宝贵经验 领导多次对内河水运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全 并多次赴长江、珠江等流域调研,指导内河水运发展。 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促进沿江经济发展,已成 制,定期召开由部省市领导参加的高层会议,协调解决 国、政协等领导也非常关心和支持内河水运发展, 为各级的共识;长江流域省市还建立发展协调机 2009年底,全国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在武汉召开,提出 水运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在第一次、第二次高层会 要“下决心把内河搞上去”,并在内河水运发展的一些 议上,先后出台《“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 重要原则、思路上达成一致共识。会议为《意见》的出台 进方案》《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 指明方向,打下前期基础。2010年的常务会议 见 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 还专题讨论内河水运发展。 ,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也成立协调领导小组, 增强合力,工作成效显著。长江、京杭运河水运积累的 经验需要进一步推广,进而推动全国水运的发展。因 2长江等内河流域成为国家区域政繁密集 针对长江流域,国家密集出台长三角经济区规划、 此,《意见》总结了经验,并选择性地进行推广。 收稿日捌:2011-02.18 作者筒介:刘长俭(I98l一),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运输经济、水运规划与管理。 ・ 8 ・ 哩 第33卷第3期2011年3月 贫致富和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内河水运发展通过航道 1 4 内河水运发展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短板” 整治、航电枢纽建设等,在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 近年来,内河水运取得快速发展,服务经济发展的 大化的同时,也带动流域百姓的脱贫致富。如四川红岩 能力不断增强。每年长江干线货运量逾13亿t,京杭运 子枢纽建成后,南部县县城扩大6倍,新政枢纽的建成 河从山东、苏北等地南下的煤炭运量逾1亿t。珠江水 使得仪陇县县城扩大6倍,金银台枢纽为阆中市提供逾 运在粤港澳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武汉、重庆等 20 km 的人工湖区,每年吸引游客逾100万人次,充分 内河港口成为重要枢纽节点,长江、珠江、京杭运河等 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很多河流成为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内河水运公益性较强、融资能力较 弱等原因,社会对内河水运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港航资 源得不到有效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 需求。这些问题亟需出台给予解决。 二 意见l的重大现实意义 2 1 有秘于更好地落实扩内需战略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消 费需求萎靡不振,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 发展模式过度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在外需不断萎缩、 发达目家再工业化等大背景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显得更为迫切。扩大国内 需求,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的 战略重点。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产业将向中西 部地区转移,以此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加快 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进一步畅通区域水路运输大通 道,发挥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等比较优势,能够为我国 扩内需战略的实施提供运输保障。 2 2有剥于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工作 我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向投资、出口和消费协调拉 动方向转变,交通运输业的结构调整也应加快推进。交 通结构调整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更好 地分工、协作和配合,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综合 运输效应。《意见》提出,“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有 利丁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其实质就是通过进一步 挖掘内河水运潜力,发挥内河水运优势,提高和发挥其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交通运输结构 优化和整体竞争力提高。 2 3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惠民工作 长江等内河大多流经中西部内陆偏远山区和贫困 地区。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内河水运是当地出行的重 要方式之一。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就是支持贫闲地区脱 3贯彻落实《意见>建议 3.1 提高对内河水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意见》高度评价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地位、作用 和意义,但近几年仍有很多地方尚未充分认识到内河 水运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未能像重视高速公路、高速铁 路那样重视内河水运。加上内河航道建设大多在水下 进行,业绩不明显,其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隐性和公益 性,不易引起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交通运输行业各 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抓住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做好 内河水运的宣传工作,充分宣传内河水运的公益性以 及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提高社会 各界对内河水运的认识。 (1)内河水运建设能够较好落实国家扩内需、调结 构的。应做好对内河水运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社会 效益的评价,随时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的 宣传工作。 (2)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主骨架,是流域经 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器”。应做好内河水运对经济社会 发展的贡献度研究,并积极予以宣传。 (3)内河水运是最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运输 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低碳王”,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科学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突破口。要做好内河水运节能减排 的生态效益评价工作,宣传内河水运的低碳和环保优 势。 (4)内河水运成为产业集聚布局的重要依托,是流 域经济发展的“大平台”。要做好内河水运对促进产业 优化调整、产业转移重要作用的研究工作,宣传内河水 运对经济的辐射和产业的集聚功能。 3.2拓宽发展思路 发展内河水运的思路应该更加注重全面、系统、开 阔,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审视内河水运发展。 要注重提高水运的综合服务能力、综合运输组织调度 能力和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等,构建现代内河 ・ 0 ・ 水运产业体系。 《意见》中提出的注重内河水运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国家对内河水运建设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加 的长远目标。在航道立法、港航资源保护、节能减排、 大。如何使用好这笔资金来推动我国内河水运业的新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方面,各地 一轮跨越式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在探索建设重点、发 应更加予以重视。 展思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未来建设资金可能相对比较充足。水运发展 思路之一就是用好国家的水运建设资金,重点投资最 3.4落实发展重点 (1)夯实水运发展基础,抓落实、抓重点、抓实效。 薄弱和最关键的环节。项目目标要重在拓展水运的服 下一阶段,内河水运要切实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发 务领域和提升水运的服务功能等方面。 (2)内河水运要利用后发优势,进位赶超,在加快 建设的同时,注重依托内河重要港口、港区等建设多种 运输方式“换乘”的综合枢纽。完善内河港口对多种运 输方式的综合调度能力,促进港航企业由单一运输承 运人向多种运输方式经营人的转变。 (3)内河水运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要依托上海、重 庆、武汉等几大航运中心,拓展航运服务功能,形成航 运信息、船舶交易、金融等现代航运要素集聚地,提升 科技含量,增强创新能力。 3.3明确发展目标 (1)锁定未来关键l0年。《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 内河水运发展的宏伟目标。时问紧、任务重,仅跨越2 个五年计划。“十二五”期将是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关 键。各地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明确提出5年内河水运 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并提出严格的考核标准,加大“十 二五”中期评估力度,确保完成或提前完成目标,为《意 见》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2)紧扣《意见》中4个关键词。《意见》提出要打 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体系,这4个词 是内河水运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内河水运 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是《意见》的灵魂。各地要结合 实际,深入了解,创造性地完成这4个词隐含的各项要 求,加快发展绿色、生态水运体系。 (3)发展关键看“十二五”。为巩同应对危机成果,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国家对内河水运 等基建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地方在《意见》的 指导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尽快拿出本地区发展水运的 落实办法,出台具有实质意义的水运发展优惠、扶持政 策。 (4)目标关键在长远。《意见》提出2020年水运货 运量达到30亿t,建设1.9万km高等级航道,长江干 线船型平均吨位达到2 000t等明确目标。要更加注意 ・ 10・ 展规划,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加大跟踪力度,做好规划 评估,确保目标实现。要明确当前建设的重点就是国家 规划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集中精力, 争取提前实现目标,为下一步发展争取时间。注重建设 项目的实效。特别是航道整治项目,技术复杂,需要长 期进行动态、系统性研究,及时跟踪建设成果,及时总 结建设项目的经验、教训、成效等,并及时应用到后续 项目中,充分发挥国家投资效应。 (2)切中水运发展要害,做到“贯通、畅通、联通”。 内河水运发达国家的显著特点就是航道等级标准统 一,干支航道成网,综合运输效益明显。我国内河水运 下一步重点工作之一应在省际交界处、水利枢纽处和 干支相接处,消除因行政区划带来的内河水运人为分 割、通航河流人为断航、干支航道发展错位等弊端,争 取在“十二五”期有较为明显的改观,在2020年前彻底 解决这些问题。 (3)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共识,加强沟通,增强合力。 内河水运建设和发展涉及面较广,涉及部门较多,沟通 协调难度较大,特别是前期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占 有相当长的时间。下一步国家、水利、交通运输 等主管部门要落实好《意见》精神,形成发展合力,做好 沟通与协调工作。地方省市也要做好本地各涉水 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建 设步伐。 (4)明确服务经济目的,实现‘互动、共荣、发展”。 按照《意见》精神,水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综合运 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各级要统一认识,将内河水运发展纳入地方“十二 五”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挖掘内河 水运发展潜力,促进流域经济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俭.长江水运协调机制经验总结与思考[J】l水运管理. 2011.33(1):36-37. 【2]刘长俭.“新36条”框架下的内河投资战略展望[J】. 中国港口.201O(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