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圈 敖 ‘20。8 (下旬刊) 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其培养 U -I-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文章总结了学生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提出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培养孩 子良好学习心理品质的一般途径和做法。 关键词学习心理教学过程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不应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更应注意学生心理因素的 开发。所谓心理因素,从广义上讲,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 都可以总称为心理因素;从狭义上看,心理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 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组成。 一、心理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孩子智力正常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 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好学生”都是能主动学习的孩子,所谓 的“差生”无不是因为害怕而远离学习甚至拒绝学习的学生。多数 学习不理想的学生承认学习无用的观念、没心情学习和感觉学习 上无助是他们学习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信息传递的流程。教师的 主导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输出,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 息随时进行适当;而学生则对教师输出的信息主观能动地吸 收、转换、储存,并表达、提问。信息转换能力的大小,更取决于双方 的交流和积极配合。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管自己单方面输出, 不顾学生是否精力集中、情绪饱满,是否进入了良好状态,那么不 难想象教学效果将会怎样。此时在学生方面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那些有强烈学习动机、学习自觉性较高的人,可能还会勉强进入学 习情境,主动吸收、转换并储存;而那些缺乏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 的学生,就不能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可能还会想人非非,甚 至做一些与教学过程毫无相关的事情,根本谈不上对教学信息的 吸收、转换与储存,甚至会干扰信息的传递。这样双向传递的教学 信息就会部分地中断,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理品质上负有重大责任。学校应 始终把这一工作作为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来抓,这是学校提高教 育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1.学校要有积极的校风和学风 校风和学风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暗示 影响师生的心理发展趋向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一个学校 的风气好了,就为育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行文化素质教 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 理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 性,激发创造力。 2.培养学生正确持久的学习动机 一些学生或由于考试的压力,或出于个人某些愿望,或因教师 的鼓励等,一时可产生学习动力,但这种动力是不大可能持久的。 要使学生形成长远的间接动力,就必须教育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确立学习上的责任感及事业心、进取心。在教学中,让学生愿意学 习,去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并力求达到完美 地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自我意识水平,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84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0—084—01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为教,目的在于不需要教。”这说明了自 学的重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多操练,多运用,多实践,培养 实际运用的能力。“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 师不仅应钻研教材教法,更要了解学生与学习规律,注意在学习方 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之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做到勤于学、常 温习、多思考、好发问、重于用。 4.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学校要为所有孩子的特长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可以建立大量 兴趣小组把每个孩子都吸纳到集体中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 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接受集体的主流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的不同与学生心理水 平,注意详略得当,结合训练,节奏快慢有效,有的放矢地设疑与激 疑,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寻求解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 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使用得更为科学合理。 5.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师生合作的基础 尊重包括人格平等,不侮辱,关注孩子,及时表彰孩子的进步。 允许孩子犯一定的错误也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尊重和理解。教师 要接受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避免把学生的特长当作异端处 理。信任是最好的尊重,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倾听孩子的意见。教师 要赏识每一位学生,尽量避免师生关系的对立,努力寻找每个学生 的优点,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发自内心、真诚的表达赞赏之意,对学 生的一些过错与失误,能宽容的要宽容,对学生意识到的错识,要 架梯子让他下台。 6.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磨炼 品德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纪律教育是实现 人类社会化的保证性措施,惩罚是维持一个组织正常有序运转的 必要手段,也是避免和干预重大错误发生的直接有力的保障。纪律 观念对学生自制力的提高、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要在 实践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是体验 成功的实践,也可以是接受挫折的实践。 7.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育是一个创造性、综合性的活动,情景性和变动性很强,用 单一标准衡量所有老师是不科学的。学校要及时表彰教师的各种 成就,鼓励改革和营造积极和谐的人际环境。只有教师得到尊重和 承认,他们才能有积极心态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同时学校也要有意 识地引导教师开设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的培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爱民.韩桂芝.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J .2005.9 24卷第5期). [21于棋桢加强学习心理指导克服厌学情绪[J1_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6 (第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