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九壹网
第26卷,第9期2O06年9月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pectroscopyaJldSpectralAnalysisVr01.26,No.9,ppl60卜1604september,2006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赵杰文1,陈全胜1,张海东1’2,刘木华1’31.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2.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3.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要茶叶快速准确鉴别方法研究是当前茶叶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该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一马氏距离模式识别方法鉴别了龙井、碧螺春、毛峰和铁观音4种中国名茶。研究结果表明,在6500~5300cm一,波数范围内的光谱,通过MSC预处理方法,用8个主成分建立的模型最好,模型对校正集样本和预测集样本的鉴别率分别达到98.75%和95%。该研究为快速准确鉴别茶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主题词近红外光谱;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茶叶识别中图分类号:06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593(2006)09—1601一04国名茶。为使取样均匀,试验前先将每一个品种的茶叶分别引言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盛产多种多样品种的茶叶。目前中用咖啡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然后在每一个品种的茶叶中,按照四分法原则,随机称取5g作为一个样本。每种品种的茶叶分别各选20个样本作为校正集,10个样本作为预测集。实验中所用茶叶均购自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产日期都在2004年5~7月。样本材料的名称,产地和样本数量见表1。国的茶叶市场相对混乱,特别在名优茶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中国茶叶品牌的保护。研究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对于维护中国茶叶品牌,提高茶叶品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茶叶鉴别方法是感官评定法和化学方法。感官评定的结果受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干扰很大,影响到结果的客观性;化学方法虽然能够准确地鉴别茶叶,但是繁琐的步骤和昂贵的费用使它不能应用到茶叶的快速鉴别上。近红外TabIelori画n柚dn哪berof鲫ples光谱(Nm)分析具有速度快、成本低以及重现性好等优点。国内外学者先后利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茶叶中蛋白质、咖啡碱、氨基酸、多酚类以及水分的含量[1制,但是近红外光谱方法在茶叶鉴别上的应用研究还很少。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的方法在石油[7]和中草药[8一]的鉴别和分类上得到了许多成功地应用,本研究尝试了将此方法应用到茶叶的快速鉴别中,希望这种方法能成为一种茶叶快速鉴别的新技术得到广泛地应用。1.2光谱采集实验所用的近红外检测系统主要是近红外光谱仪(Nex—670FT氓,美国Nicolet公司)。扫描范围:4ooo~11ooOcrIl-1;扫描次数:64次;分辨率:4cm-1。实验时,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基本一致,将样本倒人样品杯中,充分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的材料是龙井、碧螺春、毛峰和铁观音4种中收稿日期:2005.06—16.修订日期:2005-09—28实。每一个样本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分别采集4次,取4次采集的平均值作为该样本的原始光谱。1.3分析方法[10.¨]本研究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的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863”计划(2002AA24805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813)资助项目作者简介:赵杰文,1945年生,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j1一每万方数据 万 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 方数据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

赵杰文, 陈全胜, 张海东, 刘木华, ZHAO Jie-wen, CHEN Quan-sheng, ZHANG Hai-dong, LIU Mu-hua

赵杰文,陈全胜,ZHAO Jie-wen,CHEN Quan-sheng(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张海东,ZHANG Hai-dong(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刘木华,LIU Mu-hua(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4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06,26(9)28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1.许禄;邵学广 化学计量学方法 2004

2.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强冬梅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20003.Candofi A;De Maesschalck R;Massart D L 查看详情 1999(06)

4.周群;孙素琴;梁曦云 枸杞产地的红外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法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03)5.王丽;卓林;何鹰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海面溢油[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12)

6.Schulz H;Engelhardt U H;Wengent A Reactions of #alpha#-olefins of different chain length addedduring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on a cobalt catalyst in a slurry reactor[外文期刊] 1999(1/2)7.Zhang M H;Lupaert J;Fernandez J A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green tea by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外文期刊] 2004(01)8.Lupaert J;Zhang M H;Massart D L 查看详情 2003(02)9.Ikegagy K 查看详情 1990(01)

10.Goto T;Mukai T;Horie H 查看详情 199111.Yan S H;Meurens M;Dufour J P 查看详情 1990

1.艾施荣.吴瑞梅.吴燕 基于BP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鉴别茶饮料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14)2.张勇.宋岩.丛茜.赵冰 基于两种模式识别技术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6)

3.谢新华.李晓方.肖昕.刘志霞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稻米淀粉回复值[期刊论文]-分析仪器 2009(6)4.姜礼义.刘福莉.陈华才.尹军锋 绿茶汤中茶多酚近红外定量分析的光程选择[期刊论文]-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9(2)

5.周健.成浩.贺巍.王丽鸳.吴迪 基于近红外的PLS量化模型鉴定西湖龙井真伪的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5)

6.谢新华.李晓方.肖昕 稻米淀粉崩解值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期刊论文]-光谱实验室 2009(3)

7.张勇.丛茜.谢云飞.赵冰 烟草组分的近红外光谱和支持向量机分析[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4)8.谢新华.李晓方.肖昕.刘志霞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稻米淀粉消减值的研究[期刊论文]-分子科学学报2009(3)

9.刘珂.刘保国.张运森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10.钱和.宁炜.顾林平.黄争鸣.马惠民.蒋铁锋 茶叶溯源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09(14)

11.赵晓辉.聂志矗.张连水.张荣香.李晓苇 茶叶及其组份的红外光谱研究[期刊论文]-光学学报 2009(2)12.张争艳.刘鹏.陈微微.陈传奇.贾佳 不同品种大豆耐铝性的FTIR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

13.周健.成浩.王丽鸳.薛凤仁.何孝延.徐锦斌.贺巍 基于杠杆率校正的PLS-DA法对正半岩武夷岩茶的识别研究[期刊论文]-茶叶科学 2009(1)

14.张正竹.廖步岩.阎守和.宛晓春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在茶叶品质保真中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9)

15.周健.成浩.叶阳.王丽鸳.贺巍.刘本英.陆文渊 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分析[期刊论文]-核农学报 2009(1)

16.潘燕飞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用于茶叶品质的鉴定[期刊论文]-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8(4)17.胡永光.李萍萍.母建华.毛罕平.吴才聪.陈斌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茶鲜叶全氮含量[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12)

18.梁华正.陈焕文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快速测定茶叶化学指纹图谱[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8(5)19.张志祥.刘鹏.康华靖.廖承川.陈子林.徐根娣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FTIR不同地理居群香果树多样性分化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9)

20.陈建.陈晓.李伟.王加华.韩东海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玉米品种鉴别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8)

21.林新.牛智有 基于近红外光谱茶叶种类的快速识别[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2)

22.韩亮亮.毛培胜.王新国.王玉红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燕麦种子活力测定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8(2)

23.魏强.曹晖.张立培.原小涛.杨槐.王燕斌 氢键诱导液晶的DSC和变温红外光谱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7)

24.周健.CHENG Hao.王丽鸳 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茶叶科学 2008(4)

25.胡茶根.赵红霞.边文亮 近红外技术在茶叶快速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7(10)26.张勇.丛茜.谢云飞.赵冰 NIRS分析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进展[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7(10)

27.林新.牛智有.董苏晓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绿茶水分无损检测模型建立[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07(6)28.李庆波.张广军.徐可欣.汪曣 应用数字傅里叶滤波方法提高近红外光谱多元校正模型稳健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8)

29.王传现.褚庆华.倪昕路.韩丽.翁欣欣.陆峰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橄榄油的快速无损鉴别[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10(2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pxygpfx200609009.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